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_管华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_管华

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第三小学 344300

摘 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学习方式

我们语文教学需要有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满堂灌”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呆板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一、变换主体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从40分钟出成绩,做到以点带面、以导带动,就要把学生与教师的主导位置理顺。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学随教动,学生在教师的讲解分析中学习知识,从观念上讲是被动地学习与获取。然而新课标要求我们教师转换角度、调换位置,教因学而动,师因生而作(运作)。在规划好的教材中,学生如果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或提出一些问题,我们教师不能“一口价”似地说出是与不是、对与不对。如在讲解《两个朋友》一文时,老师问学生:“学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学生们踊跃发言,有的说:“在危险时只顾自己、不顾朋友的人是不能和他做朋友的。”有的说:“我们以后也要帮助朋友,他如果有困难我们要帮他解决。”有一个学生却说:“我有不同的意见。从这篇课文中我明白了‘适者生存’的道理。因为在遇到大熊时,瘦子会爬上树,脱离危险,如果救了胖子,或许两个人都会丧命。所以两者都属于‘适者生存’。”此时,我们不能一锤子否定他的看法,要因势利导,为这个学生不同的发言而鼓掌。随之展开话题,分小组讨论。有的小组的结论是:如果胖子没有想到佯死的方法,被熊吃了,那能否说瘦子是“适者生存”,胖子就是因不适应被淘汰了呢?有的小组得到的结论是:可以说是“适者生存”,但朋友间应该互相帮助,不能只顾自己逃命,朋友是很重要的。像瘦子这种人,我肯定不和他交朋友。我们应按前一小组的结论分析: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是物种起源进化的生物学的观点,人类之所以能从四条腿行走的类人猿进化到两条腿走路的现代人就是在攀爬、劳动的锻炼中进化而来。面第二小组的结论给我们的启示是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关爱, 这样才能使我们不仅能战胜面临的各种困难,而且会建立友谊,时时感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充满幸福的环境中,苦也幸福,快乐永存。我们应告诉学生,既要加深感情,又要提高自己的能力,两者都很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共建文明,构建和谐社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与我们教参上的中心思想不尽相同,但很重要,是深化,是随着学生的学而得来的,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这样,我们就做到了把学生推上舞台中心的主导位置,教师只能作为比台下的观众更为有威望点拨、更有知识去评判他们的伙伴。

二、深化质疑

思生于疑,大胆质疑、勇于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俗话说得好:“小疑问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教师不仅应该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更应该在学生的探究和自主学习中形成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兴趣、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深化质疑、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 的。除了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之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是这样”“能够是什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独特的见解、设想,完成富有个人特色的创造性作业。对于教师的分析和有关观点,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看法,不要也不必强求一律,以免禁锢学生思维。对学生质疑问难、敢于亮出自己观点的做法,教师要进行积极评价,或给予表扬加以鼓励,使之有一种成就感,弘扬这种探索精神。同时,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教给学生质疑探究的方法。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课内外收集材料,通过倾听观察、对比异同、评论反诘等手段,自主地进行探究。在教学中,可打破单一的班级授课模式,展开讨论,获取知识,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增强教学的参与性。

三、活跃气氛

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打破那种呆板、模具化的整齐划一的氛围。例如在教学《采莲》一文时,我们可以课前布置学生采摘一些荷叶、荷花、莲蓬来布置教室,美化课堂,活跃课堂气氛。既愉悦了学生的心情,又创设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此时老师可以播放一曲江南名曲《采莲》,让学生在这样一种歌声飞扬、诗情画意的氛围中朗读诗歌《采莲》。学生一边读诗,一边用手摇荷花或荷叶,一边欣赏自己或别人布置的佳作,就能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以理解、感悟语言文字。

四、协调发展

教师面临的是一个班级群体,学生的基础、阅历、素质各不相同。我们不能只照管部分,也不能强制性地定个标准,要让所有的学生同时都有进步,在大环境中进步,在自我的框架中进步。我们要特别注意那些弱势群体,让他们有充分的展现机会,应给予学习上需要帮助的学生经常回答问题的机会,而且是一些通过努力他们可解决的问题,诸如一些简单的基本题,或书本上能直接找到现成答案的问题,甚至是一个只要求回答“是不是、对不对”的单项选择性问题。只要他们答对,或部分答对,就应该立即加以表扬,在以后的学习中再不断加大训练的难度。把拓展性、开放性题给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去回答、去探讨。这样,我们就能把握全体、协调发展,使全体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高,从而实现素质教育。

论文作者:管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4

标签:;  ;  ;  ;  ;  ;  ;  ;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_管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