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呼唤阻止人类互相残杀--第48届阿维尼翁戏剧节_战争论文

深刻呼唤阻止人类互相残杀--第48届阿维尼翁戏剧节_战争论文

深沉呼唤制止人类相互残杀——记第四十八届阿维农戏剧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深沉论文,第四十八论文,戏剧论文,人类论文,届阿维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年一度的阿维农戏剧节于今年盛夏的十月又在地中海附近古老壮严的阿维农教皇城拉开帷幕。向从法国各地及世界各国蜂拥而来的旅游者和观众展示从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刀光火影到当代的原子战争,成了这届戏剧节的突出特色。在辉煌绚丽的教皇宫庭院那能容纳数千观众的露天阶梯剧场里,剧节主持人贝·费·达尔席耶安排了三场令人瞩目的演出:古希腊悲剧大师欧里庇德斯(公元前480-406)之不朽名作《安德洛玛克》,由法国著名导演雅·拉萨尔(J·Lassalle)执导;英国导演斯·赛德导演了首次在法国演出之莎士比亚历史剧《亨利六世》(1590-91年间作剧);法国导演阿·弗朗松也在这个主要剧场首演了英国当代剧作家艾·邦德(E·Bond)刻划原子战争三部曲的《战争戏剧》。

《安德洛玛克》

《安德洛玛克》是古希腊悲剧大师欧里庇德斯于公元前428年雅典流行鼠疯病那年所作。它并非欧氏最佳作品,但因其具有新意而被一些希腊学家赞誉为具有“现代色彩”之作。尽管欧里庇德斯是同时代哲人苏格拉底的好友,他却不甚重视道德伦理观念,因此他笔下创造出的人物往往随着各自的七情六欲转动。也可以说他的特色是随着自己的感觉编剧,尽量利用一切表现手段吸引观众,为此他曾受过阿里斯托芬等人的指责。其实,在他的剧作里,剧情的突变即命运之突变。可以说,安德洛玛克的命运完全由先后主宰过她的几个不同男性主人公的情欲所摆布。她仅仅是一个由一些利已主义的男子所玩弄并成为他们的牺牲品的女性。欧里庇德斯借安德洛玛克之口说出的妇女命运是:“女人生来就是从她们所承受的苦难中寻找欢乐。”

导演此剧的著名导演拉萨勒说:“在这部毁灭一切的反英雄戏剧里,她是英雄,因为只剩下她还活着。她最后死在特洛亚。生命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在她的软弱之中,她通过自己可以讲话的能力道出的是真情。”

《亨利六世》

《亨利六世》这部上、中、下三部曲是莎翁青年时代之作,不经常上演,全剧长达八小时。戏的主题是:政治上的短见,父与子的联系和内战。莎翁这部早年之作已展示出他未来的一系列历史剧均与国王的命运息息相关,因此这些剧作无一不以国王的名字命名。全剧出场人物上百,其中有12对人物是父子关系。象征全剧的一场内战,其舞台场面为国王站在山丘之上,居高临下地俯视战场上的一名年轻士兵血仞了自己的生父。这部史诗剧展示了内战导致自相残杀,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社会结构的土崩瓦解。

据导演兼译者赛德云,他是在1989年开始翻译这部诗剧的。在这几年里,世界局势动荡不安,苏联解体,前南斯拉夫境内之塞尔维亚人与克罗地亚人兵戎相见大动干戈,1992年底波斯尼亚发生动乱,还有当今非洲卢旺达的内战……赛德说,他不认为西方世界那些自视道德上高于巴尔干半岛人民及所有其他民族种族的人在理。他的观点是西方文化中也包含着野蛮的成份,这就是《亨利六世》这部剧作给予他的启迪。他翻译并导演此剧的另一个设想旨在克服人们在政治上的短见,并把正确的观点世代相传。

他认为戏剧不能代替历史上的哲学家,它的作用应是展示历史。他说“莎士比亚笔下的每个人物都有着各自的盲目的领域。戏剧正应该向观众揭示它们。”

《战争三部曲》

英国剧作家艾伦·邦德(1934-)是近年英国剧坛冉冉上升的大剧作家,他在法国亦十分走红。1992年,法国萨伏依戏剧中心负责人阿兰·弗朗松在法国首演了邦德的《商人公司》,1993年法国著名导演乔治·拉维利在第47届阿维农艺术节上首演了他描写父亲杀死亲生女儿的《拘留所》。邦德已被视为一位一流剧作家,是当代的悲剧大师。他的全部剧作均以德国法西斯设在奥斯维辛的集中营及1945年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爆炸为出发点。邦德创作的基本观点之一即绝对不允许以人道的名义断然放弃可以进行的一切努力。

《战争三部曲》是邦德于1989年之前创作的。法国导演阿兰·弗朗松在首演式上对记者说:“戏的中心命题是原子弹爆炸。人们可能设想在当今冷战结束的时代原子弹爆炸的危险不复存在了。这种估计是错误的。……对付原子战争威胁的唯一做法是要思考,要反映问题。邦德的三部戏中有两部向我们展示了核战争之后世界上的景象,可以说他让我们看到了他设想中的未来。”

三部曲的第一部《红、黑与无知》描绘了原子弹爆炸前夕面临的粮荒。军队命令每个士兵返回自己参军前的住所并杀死一名儿童。讲述事件经过的士兵抢了女邻居的孩子但不忍心杀他,为完成上级指派的任务他杀死了自己的亲妹妹。从此,他的精神世界全然改变,最后因拒绝执行上级叫他拣起一盒落地香烟的命令而被处死。

第二部是《富人的愤怒》,原子弹爆炸后的第17年,幸存者宛如处于梦境之中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他们不再为生存而斗争。他们缺少技术这种意味着人的精神因素的力量。一天,这里来了一个外国人,他也在原子弹爆炸之后活了17年。当尚存活于世者看到这位异乡人的表现就像资本主义社会时期制造原子弹、导弹的战争狂人一样狂热,立即决定制造一把长矛杀死了他。

第三部是《大和平》,所有活下来的人均坠下地狱。没有吃的,一无所有。他们全体尾随着一位丧失理智的妇人在台上狂跑,不知所终。

邦德的这三部曲一气呵成,整个演出时间为7小时,向观众展示的是地球于原子弹爆炸之后的悲惨景象。实际上他的本意是借展示和分析战争全过程来谴责不断备战的西方社会,因此演出具有强烈的、惊人的戏剧效果,感染力极其巨大。同时,剧作家还借此剧向当代观众提出了如下的问题:“在一个不讲人道的社会里,怎样才能够体现人性?”尽管他在自己的剧作里谈论到无真无邪以及责任道义,涉及到善与恶,也议论了关于人的想象所产生之双重作用,但是他始终没有把他的答案给予观众。可以说,邦德最喜爱用的词汇是“反论”。他曾在《红、黑与无知》一剧的台词中说道:“给予这一个人即是索取自那一个人”。他的这种观点在几部剧作中均得到展示。如在《红、黑与无知》中,士兵与其杀死一个贫穷的病人,宁愿杀死自己的生父;在《大和平》中,士兵杀了自己生母的另一个儿子而不肯杀死女邻居之子。他的戏里没有任何遮掩,演出产生的视觉效果往往使观众想起布莱希特;他直白地表述描绘则令人想到希腊悲剧和契诃夫戏剧给予人们之幻觉的预见性。

达尔席耶在安排这三部战争题材剧作演出时说:“我在安排阿维农戏剧节上演剧目时想到的是战争,我认为这是目前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中极为重要的一个。”这位1968年毕业于法国国立行政学院身居要职的官员,曾担任过1981-84年间阿维农艺术节的主持人,自诩属于主持文化系统工作中那些决定选择“接近政治但又不是被迫属于政治”政策的政府官员。他在南斯拉夫解体后,看到了巴尔干岛上战争危机一触即发的可能性和客观存在的真实性。他说:“经济危机、腐败现象以及推向极右势力的民族主义倾向导致无处不弥漫着爆发战争之前的一段‘战争气味’”。为了制止战争“必须在十分敏感的艺术界讨论这个问题,因此戏剧界应该介入。多年来我和安东尼·维泰兹(注)讨论问题时从他的言谈里受益菲浅,他极其重视戏剧的作用及其社会效益。……在这里‘议论世界’我自觉很有必要。”

显然,世界各地特别是欧洲战火纷起的严峻形势已迫使由维拉尔于1948年创建的阿维农戏剧节向一切战争宣战了。

(注)法国当代著名导演,国家人民剧院院长。

标签:;  

深刻呼唤阻止人类互相残杀--第48届阿维尼翁戏剧节_战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