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选材之情_屈原论文

屈原选材之情_屈原论文

有感于屈原选贤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屈原论文,贤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相传战国时期,有一年春天楚国大夫屈原奉命去选拔贤才。回乡后屈原进行了一场奇特的考试,推出了一道新奇的考题:在考场中,每个考生都领到一个小布袋。考生们打开一看,有一小包谷粒,还有一张纸条,上书“秋后交卷”。

秋收后,考生们争先恐后地到屈原那里献上了大包大袋的颗颗粒大饱满的谷子。只有一位考生,双手捧着一个装谷的小土罐交给屈原。屈原问他:“你怎么只收了这么一点谷子?”这个考生答道:“大人发的谷种有97颗不发芽,只有3颗长成庄稼,成熟后共收获了900多粒谷粒。”众考生哄笑不已,然而,只见屈原上前一步拉住了这个考生的手,十分郑重地向大家宣布道:“这位考生很诚实,他就是这次我录取的唯一的一位贤才。”屈原接着解释说:“春天发给大家的百粒谷种每份都有97颗是煮熟的,你们交这么多谷子分明是在弄虚作假,这就是你们众考生落选的原因。”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我们已无法考证,但是屈原打破常规,将诚实作为选拔贤才的首要条件是值得称道的。古今中外善于弄虚作假的人当官后谋取私利、祸国殃民的事例很多,教训也极为深刻。选拔干部要德才兼备,而德又是第一位的。诚实是德的组成部分,实事求是,敢讲真话、实话,为民办实事,这是对一个干部最起码的要求。二千多年前屈原选拔贤才的故事对我们今天选拔任用干部是很有借鉴作用的。

标签:;  ;  

屈原选材之情_屈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