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地区石头拳的传承与研究论文

合肥地区石头拳的传承与研究论文

合肥地区石头拳的传承与研究

黄晓华1 柳 伟2

1.江西警察学院,江西 南昌 330100;

2.安庆师范学院,安徽 安庆 246011

摘 要: 石头拳作为地方拳种,具有地域特色。通过对石头拳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以及传承情况研究,旨在了解其发展历史以及传承价值,进而更好地保护石头拳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

关键词: 石头拳 地域特色 传承价值 文化遗产

石头拳其源于少林,当前在安徽合肥地区有相应的传承,具有地域特色,因其拳趟走势步履坚硬,且招数之中阵脚颇多,手法每每出招刚强猛烈,震体发力爆气十足,故与山中石头冠名,故名石头拳。作为优秀的武术拳种之一,石头拳以刚健有力,朴实无华而著称于众。演练时,出拳、发拳、震脚,以气催力,对心肺功能锻炼极大,健身功效非常好。

通过对石头拳的传承历史和发展现状进行调研,针对当前发展状况及继承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只有根据当前社会发展要求,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相结合起来,推广方式和内容上进行相关创新,使内容多样化,满足社会的多种要求,并通过多种途径培养的传承人,才能推进此拳种的发展和普及。

1 石头拳历史起源与发展概况

石头拳,属于少林门派“矮架子”,是流传在江苏和安徽的著名传统拳种之一,源于三国魏文帝时期,盛于北朝宣武帝、孝明帝年间。石头拳主要流传于北方一带,以山东、河南、河北较为普及。从唐肃宗时,开始由北向南流传,逐渐进入南方。

民国初期,武术大师唐殿卿将石头拳传入江苏和安徽。根据相关历史文献记载和一些口述者回忆材料整理,发现唐殿卿曾师从回族师傅,所传的回族徒弟有林显明、林广陵、石保明、艾玉恭、林仙福等。唐殿卿也收了一些汉族徒弟,如金一明、刘绍臣、杨恒寿、刘声如、刘海龙、刘伯川、陈昆山、范世海、魏四、徐文全、刘襄国、林柏坚等。以上徒弟尽皆学有建树,成为上世纪扬州武术的中坚。

从“皆大欢喜”到“众口难调”,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利益格局在调整。“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今天的改革,动“奶酪”的硬仗多了,取舍“两难”的矛盾多了,必须统筹兼顾、精准施策,蹄疾步稳向前进;

唐殿卿在合肥所传弟子中,成名的有杨友成、周志海、吴重光、李世清、宋武、余应生、王品先、刘敬明等人。其中,安徽王品先将石头拳再传王明熙。

在相关石头拳理论著作方面,唐殿卿在扬州所传弟子郭粹亚曾著《石头拳秘诀》一书,其弟子近代著名武术理论家金一明著有《石头拳术》。

2 合肥地区石头拳传承与发展现状

传统武术在传承过程中,不仅只是以武术方式传承,其实还可以作为地方文化名片和健身方式等发扬起来,拓宽其发展空间。但是由于近些年来人们对于石头拳的了解越来越少,尤其是对石头拳的发展历史以及传承价值认识的缺乏,加上对其各种文化价值挖掘拓展力度不够,发展单一化,导致现阶段石头拳仅在小小的区域里发展,大大限制了其发展空间。

随着近些年来对传统文化的保护的热潮不断高涨,武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在文化交流交往中发挥出了积极作用。武术作为一张文化名片,在各种文化交往中更能体现地方的文化特色。而现阶段石头拳的发展还仅仅的停留在一定的合肥地区的范围之内,正如于志钧在《中国传统武术史》所说的那样,目前石头拳尴尬的发展境况就是过于地方化,其传承与发展仅仅的停留在一定的区域,也就是安徽省合肥地区,缺少未来发展策略,导致其目前举步维艰的发展状况,对其未来发展十分不利。

2.1 重视力度不够,缺少相关传承机制

目前石头拳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就是缺少相关的继承的人才,人才的流失导致石头拳在实际的继承过程中缺少一定的动力,容易造成断流的现象。

当地政府对于这一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不够,在石头拳的整个的发展过程中缺少推广机制,严重地影响了石头拳的传承与发展。

任何一种传统武术流派的发展和继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合肥地区石头拳也不例外。合肥地区石头拳在今后的发展中,如果能采取灵活的继承手段,吸引够更多的人来为石头拳的继承出谋划策,势必对于石头拳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近些年来,石头拳在继承与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缺少相应的继承人,主要原因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武术人口的大量流失,许多年轻人选择城市就业或者是选择新的生活方式,很少从事父辈们的事业。加上外来文化的挤压,如韩国跆拳道、泰拳、柔道、瑜伽等外来文化登陆市场,通过其灵活的市场营销方式进行文化包装,很快扎根于中国市场,并吸引了大量习练者,这对石头拳的传承发展具有一定的冲击力。

一个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首先要让大家了解其历史,对其文化发展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大家认同,打下群众基础。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合肥地区的群众中,有一部分群众是对石头拳有所了解,并能说出石头拳的历史源头,并表示石头拳是当地的主要的文化特色;也有一部分人只表示听说过石头拳,但对于石头拳的发展历史了解甚少;还有一些的人根本就不知道此地区还要石头拳这一文化遗产,更不用说了解其文化状况了。

成立调查小组,分阶段整群随机抽样.随机抽取每个居委会(村)的12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家庭基础信息、5种免疫疫苗接种、建卡与建证、接种质量及服务反馈、家长免疫接种认知等;免疫疫苗接种类型: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乙肝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和卡介苗。相关影响因素包括:户籍地、出生地、居住时间、家庭收入、有无预防接种证、母亲工作性质等[2]。

同时,石头拳在推广过程中,做好相关宣传工作,提升群众对这传统武术的兴趣,这也是石头拳推广与发展的重要策略方式。

2.2 内容单一,缺乏创新

要想推动石头拳的不断传承与发展,必须要在实际的内容中更好的创新,融入新的现代的元素,从而推动整个过程的不断的完善。

(5) 逐步建立适用于轨道交通行业的复合材料标准体系,包括设计标准、材料评价标准、计算验证标准、生产工艺标准、质量检测标准和运用维护标准等,使复合材料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有据可依、规范化、系统化,从而促进轨道交通行业的节能减排和绿色转型升级。

在进行石头拳的不断的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要发展相应的石头拳的继承人,在石头拳进行发展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专门的石头拳的继承人的选拔,在这一问题上应予以高度的重视,给予这种愿意进行相关的石头拳艺术传承的继承人一定的福利待遇,推动整个继承人的不断的发展与完善。

2.3地域化严重,推广的范围较狭窄

石头拳当初作为地域性拳种,目前仅在安徽合肥地区进行推广,习练人群也只是一般的中老年人,所以推广范围较为封闭,也就严重的影响了石头拳未来的发展与继承。针对这一问题必须要更好地去解决,从而不断提升和完善石头拳的推广机制,以此拓宽安徽合肥地区的石头拳的发展空间。

对于整个石头拳的发展的过程的研究,必须要解决的就是对于相关的内容的创新的问题,但是现阶段,石头拳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只局限于拳术技术层面,忽略了对其系统的文化系统的挖掘,在发展过程没有与时俱进,缺乏创新发展机制,与现代元素融入较少,加上内容缺乏创新,难以被现在年轻人所接受,难免被社会所遗弃。

世界各国权威部门公布了最新的13个长寿方法,简单易学,可以帮助各个年龄段的朋友降低血压、保护心脏、预防糖尿病和老年痴呆症。

所以石头拳的保护与继承的研究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于石头拳的保护与继承的研究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也是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不断推动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如何解决地域化问题,推动石头拳的的普及性,通过对于石头拳的地域化的传播上升为普遍性的传播,由小众化到到整个普遍性的推广,这需要有关政府发挥出重要的推动作用,成为推动石头拳的更好的领导者以及主要的策划者。

现阶段,中国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业中化肥以及农药等的数量,但是具有化学效应的化肥和农药将对环境造成较大伤害,严重影响生态农业环境,并使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减少,引起地下水污染或者土壤污染等问题,在中国,农业的发展养活了大部分中国人口,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耗费了资源,尤其是大量的土地资源,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农业资源和环境污染的问题是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 结论

石头拳是合肥地区的主要地域性拳种,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随着社会发展,尤其是外来文化的侵入,从事此拳的人口逐渐减少,除了在其推广机制策略方面不足以外,主要是其发展的单一化,其潜在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缺少传承的机制,文化宣传力度不够。很多群众对于石头拳的认识不足,甚至很多人不知道石头拳这文化遗产。合肥地区石头拳的发展空间和价值功能需要不断拓展,在不影响其文化特色的前提下,进行内容创新,掺入现代元素以适应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

4 建议

实际上,任何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其内容以及形式也是不断变化的,它根据时代的需求而呈现价值内容的多样化。其实,石头拳在发展过程中,其价值功能也是在不断的变化的,其社会功能也是根据社会需求而不断拓展,不断寻求新的发展方向。譬如,最初石头拳是以其武术功能作为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以提升自身的武术的功能作为其首要发展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功能已经与社会的发展脱节,不再是主流,所以石头拳开始向其它的方面寻求发展,拓展其生存面。在当今全民提倡健康的环境下,人们出于对强身健体的追求,石头拳也由原先的防身健体功能转型为现在的健身强体、艺术文化欣赏等功能性。由此可见,石头拳其内容也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与完善其社会功能。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寻求最好的方法,就是寻找其与社会适应性,即符合当今社会的需求。只有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不断完善,找到与现代社会发展的结合点,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在相对的继承人的不断的完善的过程中,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石头拳传承与发展的活动形式,比如比武大赛等创新性的活动,不断进行内容创新,融入现代因素,从而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对这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参与。

实验材料油棕叶片取自海南大学实验基地,所用野生型拟南芥为哥伦比亚(Col-0)。pMD19-T克隆载体和pCAMBIA1304-35s植物表达载体,以及根瘤农杆菌GV3101均为本实验室保存。

石头拳的发展,离不开其从事人口。如要推动石头拳的传播发展,就要由地域化的传播上升为普遍性的传播,由小众化到到整个普遍性的推广,这需要有关政府充当领导者和策划者,发挥作用,推进石头拳的普及和发展。

同时在石头拳的普遍推广过程中,也提高群众对石头拳的认知,激发他们对这传统文化遗产的兴趣,提升他们对这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意识,促进石头拳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粹亚.石头拳术秘诀[M].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1984:21.

[2]德虔,德炎.少林石头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56.

[3]王俊.武术运动的作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49.

[4]于志钧.中国传统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112.

[5]康戈武.中国武术实用大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4:8.

[6]范克平.秘本石头拳图说[J].武当,2005:35.

[7]陈新富.武术演艺对武术传播的影响[J].中华武术研究,2016:23.

Inheritance of Stone Boxing in Hefei Area

Huang Xiaohua1Liuwei2
(1.Jiangxi Police Academy Nanchang 330100, China;2.Anqing Normal University Anhui Anqing 246011, China)

Abstract: Stone Boxing is a local boxing, with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development status, and inheritance of Stone Boxing, it aims to understand its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inheritance value, and thus better protect the important cultural heritage of Stone Boxing.

Keywords: Stone Boxing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Heritage values cultural heritage

中图分类号: G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1839(2019)8—0031—03

基金项目: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文化传承视角下中国武术的历史流变与当代启示”,编号:TY162003。

作者简介:

1.黄晓华(1977~),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首先对两组患者实施常规的降糖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干预,向患者宣传2型糖尿病疾病知识,对患者不良反应进行对症处理。观察组患者接受舒适管理干预治疗。具体管理细则如下。具体包括:①饮食指导:禁止暴饮暴食,少食多餐,少食糖分高的瓜果类食物等。通过饮食合理控制体重。②运动指导:指导患者多做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日常生活中通过适量运动减轻体重。

2.柳 伟(1995~),男,学士。研究方向:体育文化与教学。

标签:;  ;  ;  ;  ;  ;  

合肥地区石头拳的传承与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