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531111工程施工安全技术管理论文_杜海峰,李小刚

86531111工程施工安全技术管理论文_杜海峰,李小刚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127

摘要: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互通式立交桥越来越多,大型枢纽式互通立交受到地面及地下现有的交叉物和地形地物影响,施工起来风险大,如何控制互通区立交施工的风险,既不损坏互通区的既有的设施又能使施工便利,降低和避免风险,这个就需要一个完整的安全策划和施工技术方案及管理过硬的施工队伍。本文就是针对虎门二桥东涌互通区复杂的地理地形安全施工、文明施工和标准作业的论述,望对类似工程有所帮助。

关键词:互通区风险大;控制;安全策划;技术管理

1.工程概况

虎门二桥S1标的主线全长2.236km,包括一条主线、四条匝道和三处加宽路桥。施工的立交区域内分布有三条高压油气管线、四条匝道及一条主线桥、地铁四号线高架桥、广深港客运专线及多处高压电线。因其工程环境复杂,被业内称为“86531111工程”:是8跨高速公路、6跨高压油气管线、5跨地铁、3跨地方公路、3条高速公路桥加宽,1穿公路、1穿高铁、有11处万伏以上的高压线,该项目规模大、工期长、技术含量高、涉及面广、组织难度大。因工程结构复杂,施工工艺繁多,算得上桥梁工艺博览馆。

2.安全管控及施工难点分析

从项目成立时,项目领导班子就认识到S1标施工的特殊性,高度并精心的进行了策划,考虑到互通区施工的安全严重性、严峻性和影响性,为了管理到位,项目部安排了5名专职安全员从事安全生监督工作。指派了一名专职的机械管理员负责互通区的特种设备。

2.1互通区的风险分析

为了确保互通区施工能顺利进行,项目部对互通区的危险性较大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了分类,有:跨管线防护、跨既有线路施工、支架施工、小箱梁架设、钢壳施工、下穿高铁施工等分部分项工程,而且施工前都编制了专项方案,逐级审批,并经过专家评审论证后,形成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再对作业人员进行宣贯和交底,严格按照《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指南》相关的标准、规范进行安全施工,文明施工,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按照方案、图纸施工,以方案指导作业。

互通区的主线桥和A、H、D、E四条匝道工艺云集,有挂篮悬浇、支架现浇、钢壳吊装、预制梁架设、顶推施工、等风险之大,工艺繁琐,可以说在桥梁史上是前所未有,为了保障现场能安全施工、文明施工、平安施工、顺利施工,从设计图纸和方案的源头开始抓好工艺的本质安全。

由于跨管线,地铁、高速、既有线路,下穿高铁,施工前都要拿到这些单位的施工许可才能作业。项目专门安排人员对外办手续和协调工作,期间不知经过多少次的审核、论证与方案评审等等,才逐一拿下相关单位的施工许可令。

2.2管线防护安全技术管理

互通区施工跨三条油气管线分别是中石化、大鹏燃气、广州燃气三家公司。为了做到心里有数,安全施工,不破坏地下管线,在做防护时,采用人工开挖,先探明管线及光纤具体位置,拉设警戒线,设置防护围挡等进行周边防护,设置警示牌,严禁防护区域堆放材料、停放机械。随后采用施工水泥搅拌桩和施工混凝土板对管线进行围护,确保管线防护到位。

2.3地铁防护棚施工安全技术管理

跨地铁防护棚的方案也是经过多次专家论证和协调会后进行施工,搭设采用HN600×200型钢主梁,横向采用L75×8角钢拼接成矩形分配梁,分配梁上铺设竹胶板+彩钢板作为防护板,形成一个封闭的行车通道。所有的制作都是在地面进行拼装完成。每榀防护棚宽3米,然后分榀吊装到地铁线上进行焊接相连安装,再采用钢丝绳做缆风拉设并张贴安全警示标志。因跨地铁每天都在运行,所以项目部每次施工都要向地铁公司申请作业时间,而且一个月只能申请2-3次,待申请批准后才能施工。地铁防护棚的施工只能等到地铁四号线停运后的凌晨1点—4点之间进行作业,也必须赶到地铁四号线在营运前停止作业,清理好场地,每次作业,项目部都安排了一名专职安全员和一名技术负责人跟班,作业前需先进行安全交底,以制度确保地铁防护棚的安全施工。

2.4机械设备安全管理

机械设备也是互通区的一个管控重点,现场有7台塔吊,和多台流动式起重机及挖掘机等设备,为了管理好现场的机械设备,项目部专门指派了一名技术人员负责互通区的特种设备。对塔吊等设备编制了安拆方案,并经过专家评审后再安装,同时安装完后必须待第三方检测单位检测合格后在准用。严格把关机械设备的进场手续,做好设备的本质安全。而互通区的塔吊管理也是一大难点,在互通区既有正在运行的高速公路,也有正在运营的地铁四号线,同时也有飞速奔驰的高铁,为了防止塔吊吊物侵入到运行的既有线路上,项目物机部对塔吊全部进行了限位,安排专人指挥设备,并经过严格的考试和考核,持证上岗。无论是上跨地铁和高速公路,还是下穿的高铁作业时,项目部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严格把控,做到施工时现场技术人员、安全员、协作队伍负责人等管理人员必须现场旁站指导,确保施工安全。

2.5挂篮悬浇的安全技术施工管理

16对挂篮施工可以说是在其他建筑工地是很难见到,而虎门二桥东涌互通,在上跨下穿的主线桥和A、H、D、E四条匝道施工现场确能看到。为了保障跨既有高速公路和地铁四号线的正常运营。跨既有高速公路施工采用交通疏解+挂篮全兜底防护,使用定型防护网。所有的临边都设置踢脚板,张贴反光纸和警示牌。跨地铁施工采用防护棚+挂篮全兜底防护,周边采用钢管支架+密目钢丝网进行全封闭防护,最后安装缆风绳,设置警示区域,张贴安全警示标志,确保杂物不坠入行车道内和既有线路的正常运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6支架现浇的安全技术施工管理

由于支架施工时,需要进入油气管线区域,所以必须先对油气管线进行防护才能进行支架施工,同时支架施工可能侵入地铁轨行区时,必须先完成了地铁防护棚的安装、同样支架施工侵入既有高速公路运营区域时,必须与路政、交警、既有线管理单位等事先沟通,完成车道的限行、分流和交通疏导工作。而对于紧邻的既有线、但未侵入运营区域的支架施工时,应在路政、交警和既有线管理单位的指导下,临时封堵应急车道,防止可能的侵入而造成意外事故。

对于临时侵入既有线的支架搭设时,在搭设期间,应在路政、交警和既有线管理单位的指导下,临时封堵投影面内的车道,待支架搭设完成、防坠落措施到位且通过检验合格后,在各单位的许可下才能放行。

2.7高压线下的安全施工技术管理

东涌互通区有11处110KV/220KV/500KV的高压线,线边与线底距离施工的设备或临时结构安全距离最大的只有20米,最小的只有8米,面对云集的高压线,项目部多次与业主和供电单位进行沟通协商。高压线即不能牵走,也不能再升。所以为了做到施工时设备不小心碰触到高压线,项目部邀请供电公司对施工人员进行了交底培训,现场施工时,对高压线下作业的设备全部进行了接地,防止高压线放弧伤人或设备。同时给作业人员配备了绝缘鞋、绝缘帽,现场安排专人管理。尤其是主线一桥的2~3#墩和主线二桥的72~74#墩架桥机过孔时距高压线的安全距离不足,所以为了保障架桥机安全过孔架梁,必须与供电局协商定期进行了停电,才能确保主线2-4#架梁的顺利进行。

2.8钢壳施工的安全技术管理

钢壳施工,是采用钢壳既作为混凝土浇筑的外模,也作为上跨既有线路施工的防护结构。由于主线二桥22-23#墩需跨越东涌互通已通车的C匝道桥。先期设计时是采用挂篮悬浇,若采用挂篮悬浇,施工净空不满足正在运营的跨既有线路5米高度的安全要求。而采用钢壳结构预留的净空最小处为5.29m,可以满足安全距离要求。根据结构设计,钢壳自重约60T,

用450T的吊车进行吊装。采用支架法施工,同时搭设 C 匝道两侧的钢管支架,将贝雷片架设在已经悬浇完成的主线桥梁段上,通过贝雷片上的吊杆吊起钢壳。可以通过其方法安全平稳的完成跨既有线C匝道的主线二桥工程,也能保障C匝道运行车辆的正常通行。

2.9钢箱梁顶推施工安全技术管理

互通区的A匝道桥6-8#墩因要上跨地铁及三条管线,所以采用为2×46m连续钢箱梁顶推施工。首先搭设施工支架,安装导梁导向轮组、牵引牛腿、反拉牛腿、牵引千斤顶、反拉千斤顶、滑道及滑板等。将钢箱梁吊装到支架上拼装成两节,安装牵引耳板、反拉耳板等。检查无误后开始顶推施工,将牵引钢绞线的一端固定在牵引耳板上,通过放置在牵引牛腿上的100t的千斤顶进行顶推施工。钢箱梁顶推前必须拼装支架等顶推过程中所需临时结构和安全防护措施完善到位后才能进行顶推施工。

2.10下穿高铁的施工技术安全管理

东涌互通区的H匝道22#-23#处下穿广深港客运专线。项目采用对地基影响小的回旋钻进行桩基施工,桩基施工的钻孔设备,尽量在远离桥墩一侧安装定位,并加固牢固,严防钻机在钻孔过程中倾覆砸到铁路桥墩。钢筋笼采用长线胎架法或钢筋笼成型机分节段加工,标准节长9m,高铁箱梁底面标高15.668m,原地面标高为2.5m,净空13.168m,满足现场吊接要求。为防止基坑开挖对高铁桥梁基桩产生扰动,在基坑开挖前,先插打钢板桩支护结构,然后再进行开挖。下穿高铁的下部结构施工前,需在既有线桥墩周围设置防撞墩,并在高铁墩柱上设置反光警示标志,以降低桥梁施工对高铁墩柱的不利影响。避免施工车辆碰撞高铁墩柱。施工车辆严格按照行车路线行走,不得乱行乱驶。墩柱、盖梁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模板吊装方向及顺序,防止因吊装偏离,模板砸到铁路桥墩。吊装作业严格对吊具及器械等检查,避免吊装过程中出现故障,所吊物碰撞或砸到铁路桥墩,长大件吊装时将设置骝绳,以防碰撞铁路桥墩。下穿高铁的22#-23#处上部结构施工时对高铁的危险相对小,主要是吊装过程中碰到高铁的墩柱及箱梁底部,其措施为严格按照吊装规范施工,严禁施工机械侵入高铁安全范围内,并保持作业现场井然有序,清洁、干净,做到安全施工、标准作业和文明施工。

3.结论

本文主要分析了虎门二桥东涌互通区施工时的重大风险管控及总结在复杂的地形和地理位置的多重工艺、设施云集的地方及施工时的安全技术管理措施。虑以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对多变复杂的互通区有着着实的论述。通过该工程的实践,积累了经验,为其他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满足安全和经济适用的基础上,达到更高的安全标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12月1日);

[2]《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2003年11月24日国务院第393号令);

[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F90-2015);

[4]《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7第1号);

[5]《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

[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7]《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令);

[8]《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1);

论文作者:杜海峰,李小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7

标签:;  ;  ;  ;  ;  ;  ;  ;  

86531111工程施工安全技术管理论文_杜海峰,李小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