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面临的风险及其应对策略论文_张磊

PPP模式面临的风险及其应对策略论文_张磊

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PPP模式作为一种有价值的项目运营模式,可以有效促进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公共服务、产品制造、产品供应等项目。它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解决地方政府投融资和地方政府金融危机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它引起了各级地方政府和一些私营企业的关注。基于此,进一步了解我国PPP模式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摸索相应的解决对策,可推进PPP模式健康发展。

关键词:PPP模式;面临的风险;应对策略

导言

1 PPP简析

PPP模式作为近年来新兴的融资模式,面对我国特殊的建设需求,具有与时俱进的优势。近年来,随着政府相关投资项目建设的加快,资金不足等问题暴露出来。PPP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可以缓解政府的融资压力,提高相应的建设效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建设进程,可以在战略层面上为项目双方提供一定的便利。然而,从PPP项目的实际框架来看,它不仅具有普通项目的风险特征,而且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有一定的延伸。这就使得PPP项目在其投资过程中对外界环境存在着过度的依赖性,在其风险架构方面也就比一般项目存在着更高的工程风险。就此看来,为满足我国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需求,且能够使该项目在实际融资过程中降低相应的风险,就需要在对PPP项目融资之前对其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充足的认知。只有在构建起良好的风险应对措施后,PPP项目才能够在实际投资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2PPP项目模式面临的风险

2.1面临政策风险

为了促进PPP项目模式的深入实施,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体系。然而,从总体实施情况来看,地方政府代表出资方的法律地位和职能不够明确,这也直接导致了PPP项目模式中的一系列政策风险。PPP项目合作模式最根本的就是“公私合营”,最大限度地激活民间资本,但一些地方政府在这方面还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开展PPP项目的过程中,政府与民营企业的合作相对较少,还存在着一定的“玻璃门”“弹簧门”问题,很多民营企业反映自己根本进入不了政府确定的PPP项目,甚至设立了很高的门槛。比如东北某城市政府尽管推出了15个总投资额为500亿元的PPP项目,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只有一家本地民营企业进行了合作,其他14个项目都是外地企业甚至是国有企业。

2.2PPP核心理念没有能够落到实处

PPP模式的核心理念主要就是“伙伴关系、收益共享和风险共担”,主要目的是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然而在现实的环境中由于政府和社会资本所面临的约束不同导致其出现了激励不相容的情况。在PPP项目实践的过程中,各级政府的关注点往往引入社会资本建设基础设施,焦点是“成本低、见效快”;而社会资本的关注点往往是尽快拿下项目,且往往重建设轻运营。至于项目中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如何分配,项目融资能否顺利偿还,项目运营是否顺利运营,新的公共服务是否更有质量或者效率等问题,则并不在各级政府和社會资本当前考虑的问题之列,而往往将风险和问题留到将来解决。在现实中,各级政府也仅仅是将PPP简单的认为是政府特许经营、股权合作和政府购买服务,甚至将私有化和混合所有制都是做PPP的实现形式,这显然是对PPP核心理念没有认识到位。

2.3价格、收益分配制度不适应新形势

首先,PPP项目的实际运营周期通常相对较短。此外,公私伙伴关系项目更集中于政府支付的项目。现阶段实施的PPP项目的实际运营期基本上是三到五年,其中大部分由政府支付。这种形式不仅没有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一些成本,这与PPP模式的初衷背道而驰。第二,价格以及投资回报率都是很难确定的,PPP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基本都是公众期望得到廉价优质的产品或者服务,但是企业希望得到良好的利润,在达到公众期望以及吸收资本两方面顾此失彼,进而使很大一部分PPP项目以失败告终。

2.4技术风险

PPP项目建设一般由社会资本投资方承担,因此绝大部分技术风险也归于这些民营合作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民营合作方需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进行一定时期运营与维护,建设和运营成本的提高将减少民营合作方的投资回报,技术力量是否雄厚直接决定着民营合作方实现的利润高低,技术风险主要来源于企业内部。

3我国PPP模式发展的对策

3.1积极转变思想观念

地方政府应积极转变观念,积极学习PPP模式的相关概念和知识,改变对PPP模式的认知偏见,充分重视PPP模式的社会融资效应。事实上,PPP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政府和社会资本能否建立平等的法律合作关系。为了促进我国PPP模式的良性反战发展,政府必须首先积极转变职能。各地政府不能把PPP模式看作是投资替代品或是单纯作为解决地方城镇化建设的资金获取渠道,而是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到PPP模式的重要价值,通过此模式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同时,地方政府也要将这种思想观念传递给社会资本方,提高社会资本方对国家推行PPP项目意义的认知。只有项目参与双方都对PPP模式形成正确的认知,才能顺利高效地推进PPP项目。

3.2在定价上,政府要配合私人企业进行合理定价

平时,将建立一个动态调整的费用定价和政府补贴机制。它不仅能吸引私人资本投资轨道交通建设,还能让私人企业获得合理利润,实现长期回报,而不是亏损。还应注意城市轨道交通的社会效益,以避免公众因价格高而对轨道交通不满。借鉴英国希思罗机场每五年合理的价格调整方法,定价分阶段进行,补贴在早期进行。实行必要的PPP激励手段,实现合理的利益分配。并且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情况进行严格的绩效考核,分析不同阶段的收益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管,保证合理的不高也不低的收益率。

3.3规范项目经营

着眼于防范PPP项目模式的经营风险,在推动PPP项目模式的过程中,应当对更加高度重视相关经营机制建设,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保障民间资本的合法权益和合理收益,推进PPP项目的顺利高效运行,让民间资本放心、安心地参与项目,全身心地投入到PPP项目中来。各级政府还要高度重视PPP项目合作的效能性建设,对于项目的管理工作应当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政府相关管理人员以及民营企业管理人员的比例要合理,在具体的合作过程中,政府还要更多地征求民营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在充分尊重的基础上赢得民营企业的信任。在经营的过程中,还要为民营企业营造更加有利的经营环境,比如对于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建立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融资绿色通道,确保民营企业有足够的资金。

3.4积极引入优势互补、协同度高的其他非金融投资方

据了解,在日本和德国主要通过银行为产业投资基金提供资金,而以色列主要通过公司提供,英国则主要依赖养老基金。目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基金财政负担陡增,将养老基金以基础设施基金的形式注入PPP项目不失为一个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求我们:第一,放宽对于养老基金投资的限制,实施审慎人监管模式;第二,创新基础设施投融资工具,搭建共同投融资平台;第三,加强公私合作,提高基础设施行业透明度。只有在制度层面的阻碍消失了,PPp模式的融资方式和渠道才能更加畅通。

结语

PPP模式的发展在我国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不可否认,在发展过程中仍暴露出很多问题。因此,要进一步推进PPP模式的发展,各级政府就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改进措施,以便充分发挥PPP模式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杨俊龙.PPP模式的效应、问题及优化对策研究[J].江淮论坛,2017(03):40-46.

[2]馮建友,张红亮.我国PPP模式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2017(52):54-58.

[3]孙学工,刘国艳,杜飞轮等.我国PPP模式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17(02).

[4] 袁永博,叶公伟,张明媛.基础设施PPP模式融资结构优化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03).

[5] 郑晓丹,袁竞峰,李启明.基于PPP模式的公租房项目资金运作方式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7,26(04).

论文作者:张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6

标签:;  ;  ;  ;  ;  ;  ;  ;  

PPP模式面临的风险及其应对策略论文_张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