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与情感的极性与萌芽儿童的良好情感(下)_亲子成长论文

情绪与情感的极性与萌芽儿童的良好情感(下)_亲子成长论文

情绪情感的两极性与萌发幼儿的良好情感(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感论文,极性论文,情绪论文,幼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与“两极性”有关的几个问题

1.人类高级情感的两极性表现

《规程》提出的幼儿情感教育任务,归纳起来不外乎萌发幼儿的道德情感(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理智感(爱科学)和美感(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这些人类社会的高级情感同样有两极性的表现。

如,“爱集体”既包括在集体生活中的快乐、集体取得成功时的愉悦,也包括对自己有损集体利益行为的内疚及对同伴受到伤害时的同情和担忧……

“爱科学”既包括科学探索过程中的焦急与惊讶,也包括问题解决后的喜悦与欣慰……

“美感”既包括对自然景色、优秀艺术作品的喜爱,也包括对脏乱嘈杂等丑陋现象的厌恶与唾弃……

我们应该根据情绪情感的这一特点制定多层次、多维度的目标,使这种教育更加细致、深入。

2.全面看待幼儿的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

情绪的性质虽与其动力性有直接关系,但与其社会意义却不是一一对应的。积极或消极情绪都可能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也同样可能具有消极的社会意义。

比如,“为中国队在奥运会上夺得金牌而高兴”,情绪的性质是积极的,其社会意义也是积极的。“嘲笑别人的缺点”作为情绪本身,性质是积极的,它的社会意义却是消极的。“遇到自己不爱吃的食物就发脾气”,情绪本身及其社会意义都是消极的。“为自己的过失而羞愧”,情绪本身是消极的,其社会意义却是积极的。

在人们生活经验的积累过程中,一些消极的情绪体验不仅难免,而且有益。比如幼儿玩针被扎破手指,由此产生的痛苦可能使他永远记住“针是不能随便玩的”,从而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因此,在萌发良好情感的过程中,对幼儿的积极情绪一概肯定,消极情绪一概否定的态度是不科学的。

3.抓住不同情绪产生的时机对幼儿进行教育

幼儿的情绪有外露的特点。他们不同性质的情绪表现往往真实地反映了他们那一时刻的不同体验。通过儿童情绪提供的信息,我们可以抓住一些很好的教育时机。

王老师正和小朋友在院子里观察春季景色。忽然,一只猫出现在墙头上。孩子们的视线一下子转移过去。“快看——小猫!多好玩呀!”他们喊着,有的还兴奋地拍起手来。小朋友们的积极情绪使王老师明白,孩子们已经对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正是引导幼儿观察猫的特征、培养他们喜爱小动物的大好时机,于是她暂时中断了认识春天的活动……

丁丁比较“拔尖”,每次玩“娃娃家”都要当“妈妈”,否则就噘起小嘴不理别人。渐渐地,没有人愿意和她一起玩了。一天,她坐在“娃娃家”哭了起来。刘老师明白,“哭”虽然是一种消极情绪,却反映了丁丁希望和小伙伴一起游戏的强烈愿望,是有积极意义的,便及时加以引导,使丁丁很快改正了“拔尖”的毛病,小伙伴们也和她重归于好了……

4.有目的地引发幼儿不同性质的情绪体验

由于幼儿的情绪对其行为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从引发情绪入手对幼儿进行教育,特别容易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午睡前,赵老师特地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今天卧室的变化:墙角堆杂物的旧床不见了,大家的被褥也刚刚拆洗干净。当孩子们的欣喜情感一出现,赵老师便抓住时机对他们进行尊重保育员劳动的教育,并激发小朋友们参加劳动的愿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由于消极情绪也可以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因此,在情感教育中适当引发幼儿的消极情绪有时是必要的。

为了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沈老师设计了“拉球”游戏。几个孩子各提一根拴着小球的细绳,争先恐后地从一个小口瓶子里往外拉球。可几个小球挤在一起,谁也拉不出来,开始几次的失败使他们焦虑、沮丧、不知所措。在教师的引导下,小朋友们的消极情绪很快引发了要求“合作”的强烈愿望,他们主动商量好“拉球”的顺序,终于获得成功,孩子们高兴地跳了起来。从这次失败——消极到成功——积极的情绪转化过程中,孩子们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刻教育。

5.幼儿情绪强度与激动度的调控

情绪强度与激动度的调控十分重要,因为适度的情绪兴奋性可以使幼儿的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

对幼儿控制过严,会使他们的情绪受到压抑。“易冲动”是幼儿情绪的特点,所以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情绪的兴奋水平应该略高于成年人。要求幼儿总像成人那样安静是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

幼儿又不能总处于过度的兴奋状态,因为这种状态会使他们“意识狭窄”,心理操作效率下降,行为失去控制。某幼儿户外活动时过于兴奋,结果一头撞在滑梯上,头上缝了好几针。

研究表明,婴幼儿愉快强度与操作效果之间呈倒“U”关系, 适度的愉快使智力操作达到最优。

《规程》要求幼儿在幼儿园“愉快”地生活,实际上在不同强度的系列情绪(满意→愉快→欢乐→狂喜)中已经有了“度”的要求。

不同活动中幼儿情绪应有的激动度也是不同的。比如户外体育游戏时他们可以比较激动,进餐、午睡时又应该相对平静。

儿童情绪的自我控制有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在这方面的主导作用较为明显。我们要更多地体察和理解幼儿的情绪变化,允许他们用各种语言、动作自由表达积极情绪,允许他们用哭诉等方式合理渲泄消极情绪。教师制定计划时,要把各个生活环节对幼儿情绪强度与激动度的要求考虑进去,并通过一日常规的培养使幼儿形成“动力定型”。当幼儿由于意外事件而激动不已时,利用具有神秘和宁静情绪色彩的语言、动作或音乐加以调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切忌用简单训斥的办法压制幼儿。

幼儿是调控他们自身情绪的主体。我们应该把培养幼儿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作为“萌发幼儿良好情感”的重要目标。

在教育的影响下,幼儿可以逐步做到情绪稳定,并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快乐和痛苦,形成积极健康的心境。让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应用情绪情感的有关理论,以情感教育为先导,促进幼儿素质全面提高。(完)

标签:;  ;  ;  ;  ;  

情绪与情感的极性与萌芽儿童的良好情感(下)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