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_党的基层组织论文

关于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_党的基层组织论文

关于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关于加强论文,高校论文,党的基层组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必须下大功夫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好”。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对于加强和改善高校党的领导,推动教育改革,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党的基层组织是实现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领导的重要保证,这是由党的基层组织在党的建设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首先,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整个组织体系的基础,是执政党在社会各个基层单位的战斗堡垒。堡垒不坚,党就没有战斗力;基础不牢,党的领导就会失去组织保障。其次,党的基层组织是管理、教育和监督党员的基本单位。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最重要的“关口”就是党的基层组织。再次,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通过基层党组织向群众宣传,并组织人们去落实。群众的意见、要求和愿望,要通过基层党组织反映到党的各级领导机关中来。党提出的纲领和目标,也要通过基层党组织去组织、发动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为之奋斗。

2

高校系级党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其状况关系到能否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大问题,也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

(一)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坚定党员的政治信念。理论的迷误会造成思想的困惑,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们的政治信仰。党的十四大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这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大举措。系级党组织要认真落实这一任务,组织党员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和《邓小平文选》,以理论上的清醒,来保证政治上的坚定。在学习形式上,应改变“读读文件看看报,东拉西扯谈小道”的状况,着重抓好讨论、交流这一环节,以增进学习效果。对一个观点、一个问题的讨论,应从多方面去研讨,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怎么说的,看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从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和教训认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讨论中相互启发,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吃透朴实语言中蕴含的精神实质,领悟科学结论中包含的理论思维,掌握贯穿在邓小平理论中的科学态度、创造精神、革命风格,从而使大家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二)坚持和实践党的宗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的根本宗旨要求共产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党员能否始终如一、言行相符地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不是很容易的事。由于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冲击,有的党员受到个人私利或局部利益的诱导和驱动,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倾斜,出现了政治上冷漠、使命感淡化、集体意识薄弱的倾向。为了防止这些消极因素在党内的滋生和蔓延,系级党组织要把坚持和实践党的宗旨的教育作为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长期任务。结合学期工作考核,定期总结,引导党员正确对待得与失、奉献与索取,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在党内高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旋律,使广大党员以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为精神支柱,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推动社会进步,作为人生最崇高的追求和最大的价值。党员教师要为党的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勇挑重担,改革创新,以自己的行动实践党的宗旨,立稳人生坐标,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加强和改进党员管理工作,使党的生活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系级党组织应抓好党员管理工作,用科学的、健全的制度来规范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行动,要坚持支委会的“例会”制度、党员的组织生活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从而促进党员增强党的观念,监督党员履行党员义务,树立党员对组织的责任感,增强党员进步的内在驱动力;还要经常听取党外教师对基层支部工作的意见,对党员的个体评价通过党外监督,获得党员进步的外在推动力。不少单位为了使支部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正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新路子,制定了党总支、党支部、党员的目标管理制度,为开拓和建立支部管理的新机制,作了有益的尝试。

(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密切党群关系。邓小平说过,我们改善党的领导,最主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过去人们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实现多从间接的角度去理解和认识,总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虚的。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人们已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无形资产价值。人是能动的生产力要素,其劳动能力在可塑范围内的变化取决于精神的刺激和组织状态,这就是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落脚点。系级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直接参与“产品制造”,即人才培养的过程,它不仅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保证,也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保证。在新形势下,应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重新构建工作思路,确定工作目标。很多高校系级党组织建立了党员联系党外教师制度、党员联系班级制度,强化了工作责任。结合住房分配、职称评定等热点问题,更有针对性地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该回答的回答,该疏导的疏导,该关心的关心。应善于捕捉能够反映各自潜在优势和特长的“闪光点”,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并把思想工作寓于真诚的服务之中。对学生,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要强化政治理论课的政治导向作用和德育功能。在专业课教学中,也要注意贯穿和渗透思想教育,用科学的理论教育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用丰富的知识武装学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使之深入工农,了解国情。在党内,要形成一支全员化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不论地点,不问时间,不管对象,只要碰到矛盾和问题,每个党员都有责任有义务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谁也不是“局外人”,谁都不应是“旁观者”,使党组织在群众工作中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

(五)加强支委班子建设,发挥整体最佳效应。如果说系级党组织是全系一个政治核心,那么支委会则是核心之关键。支委一班人要带头学好马列主义理论,使自己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并运用她研究新问题,开拓新路子,创造新局面;认识担任支委工作,就意味着承担了一种责任,应积极去谋政理事入角色,热心为大家服务,积极投身于改革和建设事业,当好指挥官,做个实干家;要加强团结,专注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把精力放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上;支委班子内部要增强团结和自我净化的能力,树立争“团体冠军”的意识,形成坚强的核心。

3

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重要建党原则。马克思、恩格斯最初提出建立独立工人政党理论时,就明确要求建立从支部、区部、总区部到中央委员会、代表大会的自下而上的组织系统,使党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支部,应该成为工会以及其他社会群众组织中的核心。列宁指出,党的支部应当成为“在群众中进行鼓动工作、宣传工作和实际工作的据点”。中国共产党从建党时就遵循了这条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原则。1922年春,毛泽东派李立三和蒋先云到安源路矿,在工人中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1925年6月, 毛泽东在湖南韶山建立了我国农村第一个党支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周恩来在黄埔军校建立了“中共特别党支部”。1929年,毛泽东总结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教训,提出把党支部建立在连上的原则,认为这是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的一个重要原因。他还认为,地方党的支部如果不能从思想上和组织上建设好,那么“斗争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建设”将是很困难的。这就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到了决定党的整体战斗力的高度。在新时期,邓小平、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同志就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过多次重要讲话。江泽民说:“没有广大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发挥,最后,我看我们全党的战斗力就是空的。”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抓好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性,认真研究和解决党的基层组织自身建设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打好党的组织的坚实基础,使社会主义大厦巍然屹立。

标签:;  ;  ;  ;  ;  ;  ;  

关于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_党的基层组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