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研究文献综述论文

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研究文献综述论文

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研究文献综述

袁志伟1,朱宏伟2,赵明涛2,赵永春2,李志华2

(1.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农业学校,甘肃 定西;2.甘肃农业大学 应用技术学院,甘肃 临洮)

摘 要: 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力资本扩容提质的行动。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是各级教育管理部门与中职学校等四项建议。

关键词: 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文献综述

2014年9月,总理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之后,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不断深化,创新创业主体多元化。相比之下,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理论研究少、搭建的平台少、限制因素多、区域不平衡等仍然是困扰中职生创新创业的主要问题。

一 我国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研究现状

本文以CNKI的数据为研究样本,截止2018年12月1日,以“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检索到54篇论文。总体来看,2005年以来,我国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成果整体滞后。2005至2018年期间,总共发文20篇。2005年以前为空白;2006至2015年,发文量23篇;2016至2018年期间,发文量31篇。我国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文献严重不足。

2005至2018年的创新创业教育文献统计结果中,排在前5位机构及发文量分别是武汉市财贸学校(4)、韩山师范学院(3)、广西桂东卫生学校(2)、福建经济学校(2)、广西师范大学(2)。排在前5位的研究团队及发文量分别为万大华(3)、罗琴(3)、刘家珍(2)、彭洪涛(2)、陈胜蓝(2)。结果表明,研究机构少,团队少且不集中。

江苏乡村旅游起步早,发展速度快,发展水平已经从粗放复制走进优质提升的新阶段,呈现出品质化、特色化、融合化发展的趋势。江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乡村旅游产品已经从“观光农家乐”的简单模式发展成为“休闲度假”的体验模式,乡村旅游已基本形成了依托江南文化底蕴、经营农事、特色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融合发展的格局,充分满足了自驾旅游者自由休闲的度假需求。同时,今年清明和端午小长假期间,江苏各地乡村旅游市场火爆,根据旅游大数据显示,乡村族游中跨省跨市出行比例达56%,每月到乡村旅游一次的游客比例达46%。

二 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现状比较

(一) 国际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多次报告都一再强调:“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能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1]”。

1947年,美国哈佛大学开设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史上的第一门课程,2000年后,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呈现出系统化和规模化趋势,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创新均处于世界前列。英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始于1982年,出台了“大学生创业”项目,英国的创业教育纳入正规教育;2004年以后,英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成立,进一步促进了英国创新创业教育的系统发展。日本创新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2000年以后,日本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产、官、学协同模式是日本创新创业教育的突出特色[2]”。不难看出,发达国家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是科技转化、解决就业的产物,创新创业教育的持续发展是政府、社会、学校多方努力的结果,不断注入了新的内涵,是内化于心的普惠制教育。

(二) 中职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研究现状

1.基本回答了中职生对创新创业的看法。2010年,史志洪撰文指出“中职生成就动机水平高,但害怕面对现实;就业创业心理期望高,但存在严重的“等、靠、要”思想,且缺乏信心和竞争力;实现自身价值愿望强,但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能意识到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但自身努力程度不够[3]”。2017年,陈春华撰文认为“中职生最缺乏的是创新创业意识,最应具备的能力是创业意识[4]”。2017年,王鹤基于吉林省五所中职学校的调查,认为“中职生存在创业意愿高与对创业了解不足的矛盾,更多地将创业关注点集中在自己身上,集中在学校教育上,可以说,中职生对创业的了解程度还不深,还没有把创业和社会、和他人联系起来[5]”。

2.中职生创新创业模式研究,限于局部实践。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主要集中在浙江、湖北、福建等省。俞冬伟[6]撰文总结了“宁波中职坚持问题导向的“三创”实践,消除中职学生“创不了”的认识偏见,矫正中职教师“教不了”的思维定势,破解中职教育“做不成”的发展瓶颈”。陈春华[7]撰文总结了中职学校“导师+任务+竞赛”的创新创业人才孵化模式。万大华、罗琴[8]撰文总结了武汉市财贸学校创新创业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孵化指导为一体的多层次教育体系。刘捷[9]提出,中职学校应设立“创业认知教育—创业体验教育—创业实践培育”的金字塔式创业培育服务体系。吴悦双、梁明骅[10]提出了“即调整课程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培养;积极开展创业技能训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2011年浙江省分批确定了98所中职学校为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试点学校,一年级开设创新课程,二年级开设创业课程,每周一课时,并列入教学计划作为必修课程[11]。浙江的这一做法,符合发达国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能力的“创业过程教育”实质,极具推广价值。

2017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599万人,全国只有浙江、湖北、上海、福建、广东、广西、吉林等地开展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很显然,把“创新创业基因”植入中职生的道路还很漫长。

由此可见,比较系统的回答了“中职生有没有创新创业愿望?”、“中职生创新创业缺什么?”等问题。开展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必要的,学生有需求,但是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能力不足。

三 存在的问题

(一) 顶层设计不足

2015年教师节前夕,广州市教育局局长屈哨兵做客新华访谈时表示:广州教育已实现基本均衡。2016年的教育部最新报告显示,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广州教育现代化排名位居前列。

全国只有浙江省把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了教育管理常规工作。其他省份仅限于个别学校和教师关注、研究和尝试。因此,很难形成有效的创新创业氛围。

(二) 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在校生规模严重不匹配

综上所述,设计一种多功能轮椅组合床解决了传统组合床存在的不足,为人们开发、设计新型组合床提供新的途径和方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现实意义.

(三) 散点研究,难于形成合力

超外差式接收机主要包括以下优点:利用多级滤波器对信号进行滤波,提高了系统的接收灵敏度;系统总增益被分散至多个工作在不同频率的放大器上,可以防止由于级联放大器个数过多、总增益过大而导致放大器自激现象的发生。

现有的研究识别清楚了师资严重不足、课程体系及内容缺失、中职学校领导层不重视、平台少等问题,但是绝大多数停留在调查和感性认识状态。就某一方面的研究深入不够,例如,能回答“缺乏创新创业课程”,“怎么构建课程”没有更进一步的研究。提出问题不等于解决问题,这也是制约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瓶颈。

四 对策

(一) 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是各级教育管理部门与中职学校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经历了个别尝试→教育部门政策跟进→各高校建机制、建规范、搭平台→普遍推行遍地开花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育部门、高校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直接决定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程及成果,学生始终处于接受地位。因此,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责任在教育部门、中职学校,不能归因于中职生素质、认识。

(二) 促进创新创业教师队伍成长,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必要的投入支持

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中,教师处于纽带地位,是最终执行和实施者。“教不了”是表面现象,建立扶持、激励机制是关键。如何打造一支业务过硬教师队伍,是破解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难题的重大课题,难度在于扶持、激励如何落地生根。

(三) 培养创新理念、创业技能是首要目标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都把是否创业作为一项衡量指标,对创业抱有很高的期望。《全球创业观察2017/2018中国报告》中指出,“商务环境、研发转移和教育与培训等是中国创业环境中一直表现较弱的四方面[12]”。教育与培训是弱项,与对创业期望过高有关。过高的期望将会阻断创新创业教育由“特质教育”向“创新创业过程教育”的转变,不利于数以千万计的中职生内化于心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培养。

(四) 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而非受教育期间

从实践来看,校内创业成为一种时髦,以比尔盖茨为标榜,但却说不清楚比尔盖茨创新创业的种子是何时播种的。《全球创业观察2016/2017中国报告》显示,“年龄分布方面,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体,在这方面均表现出相似的特征,比如创业活动最活跃的年龄段是 25-34岁,以及35岁到44岁”。从GEM报告来看,绝大多数人创业是走出校门以后的事。因此,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纠正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理念偏差、拓展知识面、储备创业知识与技能。

参考文献

[1] 李方生,刘冰,罗忠福.创新创业与创造教育[J].企业文明,2002(05):34-35.

[2] 赵燕.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经验借鉴[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09):102-103.

[3] 史志洪.中职生就业创业意识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02):90-93.

[4] 陈春华.福建省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课题调查报告[J].考试周刊,2017(73):1-2+7.

[5] 王鹤.大众创业背景下的中职生创业意愿状况及对策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1):101-106.

[6] 俞冬伟.中职“创意·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5):115-117.

[8] 万大华,罗琴.中职学校特色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7(11):101-102.

[9] 刘捷.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完善创业培育服务体系[J].当代职业教育,2015(05):1.

[10]吴悦双,梁明骅.浅谈中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职业,2013(11):82-83.

[11]车明朝.创新创业教育:托起中职生飞向未来的翅膀[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6):50-53.

[12]刘昊.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主要内容及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25):327-328.

本文引用格式: 袁志伟,朱宏伟,赵明涛,等.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研究文献综述[J].教育现代化,2019,6(50):70-71.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50.035

作者简介: 袁志伟,男,汉族,甘肃临洮人,高级讲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教学管理和中职教育研究。

标签:;  ;  ;  ;  ;  

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研究文献综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