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教学创新论文_杨毅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教学创新论文_杨毅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第三小学 425300

摘要:“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出自荀子的《劝学》中的名言,阐释了做事情打好基础的重要性。科学本身就是充满无数未知,是一段荆棘密布、蜿蜒绵长的崎岖道路,作为科学体系中的数学学科,想要学好数学学科,对教师而言,要具有扎实的教学理念、经验基础,当然不能只是固守原有的模式,也要在教学活动中有所创新。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创新

前言:现代社会是创新型社会,创新现在仍然成为一个全民讨论的话题,推进创新发展也仍然成为全社会中各领域发展的共同任务。在教育教学中也需要创新,实行创新性的课堂教学则是推进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研究对象,紧抓如何实现教学创新这一主线,围绕这个主题展开论述,旨在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创新教学提供一定的思路参考。

一、小学数学特点

(一)基础性

小学数学是学习数学学科理论的基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学科教育体系都要从基础开始。数学学科教育与其它学科相比,更为系统,更为连贯。因此在数学教育中要对基础教育加以重视,学好小学数学能够为学好高等数学打好根基,对学生培养学习兴趣与自信心具有关键作用。

(二)全面性

数学学科在知识面与涵盖面上具有“广”与“大”的特点,在教育阶段中后期演变成其它学科,数学则是所有理科的基础性学科[1]。作为小学教育中的一种重要学科,是其它学科的重要工具。

(三)启蒙性

学习习惯对学习效果有着无法比拟的重要性,在小学数学教育中重点是对数学思维习惯的培养,培养数字敏感度,在数学思想中的渗透,是数学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

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的原因及意义

(一)从传统教学方法角度分析

从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情况来看,传统教学方法应用还很普遍,就是所谓的“满堂灌”,这是一种大众化的方法,无明显的差异性。这种方法具有成熟性,也有很好的学习效果,但从学生思维开发角度来说产生阻碍,在学习中缺乏自主性,对形成学习习惯产生不利影响。

(二)从学生能力培养角度分析

创新是当今社会的热度词汇,所有领域都走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中,不进行创新就会形成差距,对教育教学来说也是如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教育教学中缺乏创新,在发展中显得滞后,学生不能对这个社会形成很好的适应力。创新不仅只是使学生成绩实现快速稳步提高,对学习积极性加以调动,以促进独特性的思维模式的形成。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对学习具有重要帮助,也影响了以后生活,可见小学数学创新的重要意义。

三、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创新对策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在智力水平上存在差异

学习效果与智力之间也有一定联系,对小学生群体来说由于不同的智力水平,呈现出显著的、具有差异性的学习能力。由于存在个体差异,使单一性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需求之间存在矛盾。教师对数学学习不能正确认识,没有认真思考教学方式的创新。有的家长只是对学生的语文成绩较为关注,使数学学习受到影响,导致其学科学习成绩的不理想。

2.在教学内容上缺乏创新

小学数学涵盖了很多基础理论,数学教学是为了使学生对学习数学形成扎实的理论基础。但在教学活动中数学能力提升方法多为训练,依靠题海技术展开训练,学生对某些问题捉摸不透。实际上小学数学学习并不只是单一地把握理论知识,而是要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加以掌握。从教师在教学中的内容来看有些死板,缺乏教学过程的认真细致思考,使教学内容存在限制性[2]。

3.在教学方式上不具有开放性

实行新课改以来,教学模式越加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越加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从当前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仅仅只是以教材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也是限定在教材上,并不能从学生实际需求角度对教学工作加以调整。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较为被动,缺乏积极性的思考,这样的教学方式具有封闭性,对师生思维造成限制。教师不能有效地把控课堂,学生的兴趣不高,对学习效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对策

1.加强思考能力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具有活泼的天性,在小学教学中,教学方法要符合于学生兴趣,使其受到激发。有学者总结了趣味性教育法,这个方法与学生性格特点相符合。在数学教学中可对这个方法恰当有效地运用。如先提问题,学生进行探讨,寻找思考答案,根据思考的内容加以解答。在解题中学生展示自己思考的想法,教师对学生的思考活动予以鼓励,对学习过程加以鼓励与引导,激发其学习信心与兴趣,使学习活动能够有效进行。

2.对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利用

小学生对新事物具有浓厚兴趣,愿意接受新事物,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事物,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可在数学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吸引学生注意,增加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教学内容,突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使学生学习方法得到改变,促使教师对教学经验的更新。一部分教师按照教学进程来推进备课工作的开展,在教学内容上缺乏创新,然而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与发展,为教师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利契机。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结合教学任务,搜集教学资源,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利参考,整个教学过程越加具有直观性,便于学生更好理解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的创新。

3.细致分析教材

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保证备课工作的高质量完成。在备课中要对教材加以认真分析,对教学过程加以科学的设计。牢固掌握教学内容,充分认识关键知识[3]。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打好“情感牌”,使学生产生信任感,毫无压力,以积极的情绪听讲,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对教师的安排积极配合,在彼此信任中教师能够全面细致了解学生的个性与智力差异,根据教学需求做好相应教学设施准备工作。

结语:结合以上论述可知,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展开论述。对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而言,创新意味着要对传统教学理念与方法加以改进,教学创新不是一定非要做出多大的改进调整,创新并不等同于使用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不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也同样能够实现教学创新。教学中的创新并不是一个有多么高大上的概念,关键要看教师以何种方式出色地完成“教”的任务,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的活动,这还依靠教师在日常数学教学中认真发现与探索。

参考文献:

[1]杨松.小学数学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赤子(上中旬),2016(17):257.

[2]刘学梅.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10):26-28.

[3]苏秋香.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学周刊,2016(08):141.

论文作者:杨毅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7年12月总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9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教学创新论文_杨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