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眼中的科索沃危机_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论文

中国学者眼中的科索沃危机_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论文

中国学者眼中的科索沃危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索沃论文,中国论文,学者论文,眼中论文,危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4月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邀请在京部分知名学者和专家举行了“关于科索沃危机”问题的研讨会。现将会上部分言论摘登如下,以飨读者。

科索沃危机如何收场?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 钱文荣:对这个问题应该进行客观、公正分析。前一段有媒体说这地区本来就属于塞尔维亚,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1912年阿尔巴尼亚宣布独立的时候,科索沃是在其版图内的。1913年才在土耳其斯曼的强迫下划归了塞尔维亚。再往前追溯,公元前五世纪这里有个伊利里亚王国,他们是阿尔巴尼亚人的祖先。(编者按:公元5-7世纪,斯拉夫人才开始迁入。 )当然在划归塞尔维亚之后,领土又有多次变化。因为该地区总是不安定,铁托在1974年同意科索沃高度自治。1989年东欧巨变,世界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米洛舍维奇面临着两难境地。收回自治权,肯定会带来一些麻烦;不收回的话,当前的南斯拉夫面临分裂,科索沃最终将会独立。其实,在米洛舍维奇采取大塞尔维亚主义政策之前,阿族也曾在那个地区屠杀过塞尔维亚人。民族问题和民地区冲突往往很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不能只说错在塞尔维亚一边。很显然,北约正是利用了科索沃的民族问题。北约并不喜欢米洛舍维奇领导的南联盟。起先北约想拉他,但没有成功。总之,北约并不是单从解决科索沃地区民族问题的角度出发的,这里有一个美国和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战略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美国外交研究室主任 牛军:美国在欧洲的地区战略与其全球战略是联系在一起的。在苏联解体、美国没有了主要的敌人之后,它反而认为威胁来自于四面八方,来自于不同文明和宗教的国家。这就是所谓的“威胁的泛化”。威胁包括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地区冲突、能源问题、人口问题、跨国犯罪等。最近一系列的事态,尤其是北约空袭南联盟说明,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概念已开始实施,并进入了一个实实在在的阶段。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利用冷战时期的同盟、扩大之后的北约和新条约下的美日军事同盟来解决地区性冲突。所以北约方会加强对前南地区的干预,这是一个战略决策。因此美国不达目的,决不会罢休。

国防大学教授 张召忠:目前,北约已进行了两个阶段的轰炸。第一阶段三天共三轮空袭,主要破坏南联盟境内的一些战略目标,如军用机场、弹药库、地面防空设施。从第四轮空袭后开始进入第二阶段,目标转变为地面军事目标和战术目标,如对飞机本身、坦克机群、地面火炮阵地、武装力量即前线整个战区的轰炸,可能还会攻击一些军政目标,如政府大楼,还可能会针对桥梁、公路、民用机场、码头港口以及军工厂、能源、电力设施等。昨天已炸毁了第一座桥梁。看起来,第一阶段没达到预定目标,由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转变过快,现在还在进行第一阶段目标的轰炸。第二阶段的几天,也因天气原因,效果不太理想。下面有可能将转入第三阶段的打击。它与第二阶段没有太大的明显区别,主要针对一些战术目标,进行点状目标的轰炸。如果天气允许的话,那将是比较残酷的。美国很可能会出动B—1b、B—52轰炸机。每架飞机可以同时投出几十枚炸弹,每枚都可以炸出深五米、直径十数米的弹坑。还有如A—10反坦克飞机、 阿帕奇直升机等都将给予南联盟境内的机群性点状目标以致命的打击。到时候南联盟将无法承受,这便有了两种可能。一种是北约也觉得再炸也没什么意思,便由某个不太重要的中立国家进行调停。双方都坐下来谈判。但这个机会不会给俄国。美国领着北约打仗,岂能让俄罗斯成为和平使者。但这种和平的可能最少也得在一周以后。另一种可能是科索沃宣布独立,北约十九国和其他一些国家承认它的主权地位,那将会带来混乱。南联盟人民军将不顾一切围剿科索沃解放军,南人民军有近12万人的正规军,而科索沃解放军仅1 万多人,全是轻武器装备,不具有正面作战能力。一旦科索沃解放军被消灭,独立便不可能。一旦双方处于胶着状态,情况就更复杂了。现在由于科索沃解放军趁机向南人民军发动进攻,美国已经看不清要炸哪里了,需要重新确定目标。昨天法新社报道美已派了一支500 人的队伍去执行侦查任务了,南联盟抓到的3个人便属其中。 这两天美国已往马其顿增派海军陆战队和用来抢救飞行员的特种救护队。因为下个阶段A—10 攻击机、旋风式战斗机和阿帕奇直升机投入使用以后,被击落的概率将大大提高,这时若外界斡旋失败,北约只有派地面部队,否则战争将无法收场。当然这支部队不会直接进行地面战争,它将以联合国维和部队或北约维和部队的名义在科索沃建立一个安全区,像三八线似的把双方隔离开来,这样科索沃也就实际上独立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政所副所长 王逸舟:我看最终还是会政治解决,南联盟做实质性让步的可能性很大。至于调解人,不好说,可能是北欧某个小国吧,也可能会是意大利或联合国。

北约取代联合国?

张召忠:我有一种悲观的感觉,进入下个世纪,联合国可能会不存在了。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无论从1977年联合国的侵略定义还是从其他国际法来看,都是不对的。可联合国竟连一纸表示谴责的声明都通不过,这实在让人觉得奇怪。

钱文荣:国内有些新闻媒体炒作太热,在某些问题上,给人以错误的印象。北约首轮空袭之后,安南虽然提出北约动武必须要经联合国授权,但他讲话的前半部分却批评了南联盟没有接受和约,并认为有些时候为了和平使用武力可能是合法的。后来在进行谴责北约行动和议案表决时,安理会内竟以3∶12的悬殊结果未予通过。 其中西方国家自不必说,作为美国后院的巴西、阿根廷也出于国内经济状况屈服于美的压力。至于马来西亚,要与它的国内政治联系起来。目前马哈蒂尔处境较为困难,国内的经济状况不稳定,加上宗教因素,只能投反对票。尽管利比亚的领导人也反对美国,但与阿尔巴尼亚人共同的宗教信仰最终使他们投了否决票。

这里还涉及美国对联合国的态度问题。其实美国在1998年初伊拉克核查危机中就发现不能再利用联合国安理会来解决地区冲突问题了。北约空袭南联盟违反了联合国宪章七条原则中的四条,也违反第八章关于地区组织在维护地区安全上所做的要符合联合国宪章原则的规定,因此它的影响是恶劣的。用一句话说就是:二战后建立的以五大国为核心的、以联合国为主导的世界维持和平事务的体制遭到严重破坏。美国的目的就是要让由它引导和操纵的北约来代替联合国维持和平的功能。这也意味着安理会重新陷入瘫痪。然而加拿大外交部长居然反过来批评这是由于中、俄、法三国滥用否决权造成的。我认为联合国在可预见的将来是不会消亡的。奥尔布赖特去年表示说,北约仍要与联合国保持合作,希望得到联合国的支持;若联合国不支持,北约将保留单独行动的权利。看起来美国对联合国的态度是能用则用,不能用就搬开。可另一方面,在一些全球性问题上,无论是环境问题、经济问题还是贩毒问题,美国既无法摆脱,也不愿单独出钱处理,还是要依赖联合国。

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战略室研究员 沈骥如:我对美欧联手称霸感到担心。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曾预言,美国是最后一个超级大国,在下世纪二十年代左右也面临衰落,美国为了尽量延长霸权,利用处于其控制之下的欧洲和日本。这次空袭中,主要是美国,德、法、英少量参与。美欧联手,对美国来说可以减少成本,避免孤立,便于绕过联合国安理会。西欧以前较为谨慎和谦虚,现在也是踌躇满志,并不是被动地为美国所用,应该说是互有需求。这对联合国有着很大威胁。我担心联合国会重蹈国际联盟的覆辙。那时的国联就纵容德、日、意的侵略,也得不到美国的支持,并排挤苏联这种爱好和平的国家。现在的情况有些类似。

俄罗斯的“两只手”

张召忠:美国与北约打南联盟就是敲山震虎,意在俄罗斯。对俄而言,整个巴尔干地区就是南联盟在顶着呢!一旦失去南,美国在那里驻军,巴尔干十国全都是美国的势力范围了。在地缘上对俄罗斯十分不利。然而,俄现在经济上不行了,军事上也只有核武器具有一些威慑作用,其他的常规武器力量已经落后于北约了。俄海军的战略早已由远洋进攻战略转变为近海防御战略。这次派出几艘舰艇只是一种姿态,表明它对事态的关注。这些舰艇可能连亚德里亚海都进不去,只会停在地中海。俄不会与北约对抗,不会卷入战斗,更不会与美国真刀真枪对干。

钱文荣:南联盟与俄罗斯有传统关系,俄不愿失去在南问题上的发言权。但纵观事态发展,俄国采取的两手政策,一方面嘴巴硬,又是谴责,又是威胁,还说在威胁到俄国家利益时,俄将使用包括核武器在内的一切必要手段。另一方面是其软弱的一面,俄一直与美积极地打交道。普里马科夫虽在访美中途返回莫斯科,却随即写信邀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席康德苏访俄。俄最终与IMF达成协议, 顺利拿到四十几亿美元贷款。又据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报道,美俄前几天还达成了一项核协议。当然,俄罗斯肯定会给南联盟一些支援,甚至包括武器援助。

标签:;  ;  ;  ;  

中国学者眼中的科索沃危机_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