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缚带在学龄前儿童深龋治疗中的应用论文_董芳明

董芳明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310000)

【摘要】 目的:探讨束缚带在患儿深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深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观察治疗时间、误伤及误吸情况。其中束缚组与对照组各100例。结果:束缚组治疗深龋的治疗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束缚组无出现误伤、误吸,对照组出现误伤2例、误吸1例。讨论:应用束缚带可以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安全性,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辅助手段。

【关键词】 束缚带;深龋;学龄前儿童;口腔治疗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2-0187-02

在儿童牙科诊疗工作中,学龄前期(2-6岁)的儿童占据了较高的比例,这部分患儿对于治疗的不合作表现是非常常见的。患儿由于心理发育不成熟,极易在治疗过程中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反应,并因此引发抗拒行为。患儿的抗拒行为将会增加操作难度并导致意外伤害的产生,甚至导致治疗失败。随着口腔卫生健康教育的普及,家长对于乳牙龋病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前来就诊的小患者也越来越多。乳牙深龋由于其病程进展至接近牙髓,在治疗过程中可引起较强烈的疼痛感,导致患儿抗拒治疗。因此,如何能够安全、高效地为这些非合作患儿进行治疗是我们平时的工作重心。我科目前采用束缚带辅助下对非合作患儿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材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2014年7月至2014年8月间就诊的患儿共200例,男101例,女99例,年龄最小者为2岁,最大者为6岁,平均年龄3岁10个月。所有患儿术前诊断均为深龋,排除其他系统性疾病、过敏史、用药史、手术史,治疗方案采用儿童非创伤性去龋术、盖髓术及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施术者均为同一名高年资主治医师。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束缚组共100例,男49例,女51例,平均年龄3岁11个月;对照组共100例,男52例,女48例,平均年龄3岁9个月。束缚组与对照组在性别比例及年龄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

2 术前准备

2.1 术前谈话

由同一名医生详细询问患儿现病史、既往史,完善专科检查及辅助检查。向患儿家属详细介绍束缚带的应用方法,其适应证、禁忌证、治疗过程、价格、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2 束缚带准备

束缚组的患儿采用束缚带辅助下进行治疗。束缚带内装有一块束缚板,长75cm,顶宽35cm,底宽25cm,厚1cm。束缚板的顶部两侧各有一条宽约10cm的束缚带,两侧各有两条束缚带,宽为45cm及30cm,束缚带的末端固定有尼龙搭扣。

2.3 患儿准备

束缚组将牙椅放平,束缚板置于牙椅上,顶部靠近头枕,将一块白色包布放在束缚板上,将患儿腿部伸直,手臂平放于身体两侧,以包布将患儿包裹稳妥后用束缚带的尼龙搭扣固定。对照组不限制患儿活动,按常规治疗方式进行。

2.4 医护准备

束缚组治疗过程中采用六手操作,一名医生两名护理人员,其中一名护理人员位于患儿头侧,负责制动患儿头部及开口器,另一名护理人员位于患儿左侧,负责配合医生治疗。对照组治疗过程中采用四手操作,一名医生一名护理人员,护理人员位于患儿左侧,负责配合医生治疗。

2.5 物品准备

操作前准备好术中所需要的器械与材料,包括高速涡轮机、慢机、探针、镊子、刮匙、充填器、吸唾管、开口器、充填材料、调刀、咬合纸等。治疗中所需的器械均使用全新器械。

3 术中配合

开始治疗前调整牙椅高度以便医生进行操作,根据患牙部位调节光源,保证术野清晰。严格控制诊室内人员,确保诊室环境安静、舒适,避免外来因素对患儿情绪的影响。医护人员佩戴防护镜,必要时戴入耳塞。术中协助医生拉开口角,力度适中,充分暴露患牙,及时吸去口内唾液等液体,保证医生视野不受影响。吸唾动作轻柔,吸唾头位置放置合适,避免损伤黏膜及引起恶心、呕吐反应或遮挡医生视线。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防止感染发生。密切观察患儿反应,安抚患儿以尽量取得患儿的配合。治疗结束后,清点、回收器械。所有物品表面进行消毒。

4 术后事项

术后清洁患儿面部,松开束缚带,稳定患儿情绪,予以一定的奖励。告知患儿家属治疗后注意事项,并保持患儿的口腔卫生。

统计

采用SPSS 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定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束缚组治疗的时间为3 3 . 9 3 ± 3 . 2 0 分,短于对照组的时间35.45±4.13分,P=0.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束缚组治疗过程未出现误伤和误吸,对照组出现误伤2例和误吸1例,误伤率2%,误吸率1%。

讨论

学龄前期的儿童已经开始使用语言符号,但表达能力有限,思想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1]该时期的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及调节能力较差,心理活动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注意力不够集中,易受外界影响[2],对家长的依赖性较强,在陌生的环境下容易产生焦虑,不易与医护进行合作,给临床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

通过对比研究发现,束缚组的平均治疗时间为33.93±3.20分,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5.45±4.13分,同时,束缚组未出现误伤与误吸现象,对照组则有2例误伤、1例误吸,治疗效率与安全性明显提升。束缚带及六手操作可以对患儿进行制动,限制患儿身体四肢及头部的活动,维持足够的张口度,避免患儿因哭闹等抗拒行为而带来的不利影响,并保证稳定清晰的术野。

束缚带是一种强制性的辅助治疗手段,随着不断的应用,有家长担心其对患儿的心理发育造成不利的影响,加深对牙科治疗的畏惧感。张红梅、夏斌等研究表明,患儿经过束缚治疗后主观畏惧水平及焦虑水平略微上升,两者无显著性差异,但患儿的临床就诊行为有明显改善。[3]Kupiezky等认为,合理的应用束缚治疗,不仅安全,更可以促进患儿形成积极合作的态度。[4]

束缚治疗对于治疗合作程度较差的患儿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能够提高儿童口腔治疗的效率和质量,以及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5,6],同时也需要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护理配合。在治疗前,要详细了解患儿的情况,与家长进行沟通,通过和蔼的态度与赞美、亲切的交谈获取患儿的信任[7],安抚患儿的紧张情绪;治疗前充分准备治疗所需的物品器械,一些如扩大针、张口器等较易脱落的物品可穿一细绳,防止意外脱落造成的伤害。治疗中六手配合,提高治疗效率,预防意外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妤. 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在儿科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暨南大学学报. 2004, 25(2):246-7.

[2] 栾世龙.探析学龄前儿童的牙科治疗方案.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3(7):3600.

[3] 张红梅,夏斌.全身麻醉和束缚牙科治疗对不合作患儿牙科焦虑水平的影响.2015, 47(1):134-9.

[4] Kupietzky A. Strap him down or knock him out: Is conscioussedation with restraint an alternative to general anaesthesia? BrDent J. 2004, 196(12):133-8.

[5] 王春丽.牙科非合作患儿固定网的制作及使用配合.护士进修杂志.2000,15(3):197-8.

[6] 王春丽,杨国勇.口腔科非合作患儿固定网的改进与护理安全管理.护士进修杂志.2012,27(7):665-6.

[7] 姜巧玲.学龄前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心理防治.广东牙病防治.2002,10(2):128.

论文作者:董芳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6月第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6

标签:;  ;  ;  ;  ;  ;  ;  ;  

束缚带在学龄前儿童深龋治疗中的应用论文_董芳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