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地关系的书法地理学研究_书法论文

基于人地关系的书法地理学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地理学论文,书法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K901.6

文献标识码:A

中国书法风格的南北差异,自清代起受到学者的关注。阮元著有《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等,并认为南帖“意态挥洒”,北碑“方严”、“深刻”[1]。梁启超也指出:“书派之分,南北尤显。北以碑著,南以帖名。南帖为圆笔之宗,北碑为方笔之祖。遒健雄浑,峻峭方整,北派之所长也。秀逸摇曳,含蓄潇洒,南派之所长也[2]。”近年已经受到地理学研究者的关注,人们首先将书法作为地理学问题进行了研究,包括中外书法及文字比较,对书法家的地域分布、书法的地域风格[3,4]、地理环境对书法风格的影响[5,6]的研究。然而目前这方面研究仍然缺乏贯串整个书法艺术全部的地理学思考和研究,没有形成书法地理学的体系,缺乏运用地理学新近发展和地理学研究的新领域对书法进行研究的尝试。事实上,已有地理学对于书法的研究常常限于外部(如书法地域性),而未涉及书法艺术的核心-审美过程中的地理学问题的探讨以及书法感知在地方感形成中的作用等的研究。本文即拟对书法与地理学的关系以及书法地理研究的两个关键问题进行讨论,希冀完善书法地理研究的体系。

1 书法与地理学

传统书法研究主要将书法作为艺术作品,其研究集中于内在审美心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产物。时代发展突破了现状,书法与地理学的关系成为新的研究领域。首先,随着书法审美等方面的内部问题研究的深入,使得研究注意力外向发展,研究范围扩大,从单纯文艺审美系统走向涉及人地关系的复合审美系统研究[7]乃至自然科学角度的探讨[8];其次是书法欣赏环境、书法作品的效用发生了变化,其中最突出的现象是展厅效应和书法大赛:展厅效应使得人们的书法审美从单件作品欣赏和内省(以欣赏者内在知识为参照体系的心理过程)走向成批作品环境下单件作品的欣赏与横向比较(以展览作品之间比较为主的过程),书法大赛使得人们对书法创作的目的从人生修养、自娱自乐的休闲形式走向展示性、外向性的自我张扬行为,其转换内容及其影响在较大程度上涉及了书法地理学问题。

书法地理学的滥觞,始于人们将书法看作人文景观。事实上,一定条件下,书法作为人文景观元素,可以与其它人文、自然景观元素组合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化景观。这里将由成批书法作品在特定地理空间范围内集体展现而形成的具有特殊外部视觉特征和特殊地方感的场所环境,定义为书法景观(Calligraphic Landscape)。书法景观具有以下特征:①书法展现具有明显的外在性、直观性,通常书法作品数量具有一定的规模,或者书法作品展示位置非常醒目;②书法内容及形式,通常与当地人文社会及自然景观元素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②书法展示具有特定的形式或模式;④可以有不同类型和尺度范围;⑤可以反映人地关系。

地理学通常被认为具有区域传统、景观传统、空间传统、人地关系传统及地学传统[9]。除了地球科学传统之外,书法问题几乎涉及了各个方面的地理学传统,相应地也出现了书法地理学研究的多个领域或研究问题。如书法本身或其风格的区域分布、书法群体(书法家)的区域分布等,即属地理学区域传统问题,涉及了区域描述问题,按以往有的研究分类属于书法地志学;而对于这种现象的描述问题,尤其是涉及现象及其演化机制的定量描述问题,如书法地域风格的空间区域划分、流行书风的空间扩散问题等,则是属于地理学空间传统问题;书法作为景观元素的研究显然属于景观传统之列;而作为人类文化的书法其形成过程中的宏观地理环境影响、书法欣赏过程的微观环境影响以及书法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问题,属于人地关系传统,这里的“地”显然应该是指作为人们生存空间的地球表层,它是由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综合组成的,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时,尺度上较大,现在有逐渐向微观(即个人空间)发展的趋势。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理”(即风水术)概念是包括微观尺度空间(如个人居住空间)的。同时,书法的地域风格的形成,常常与区域文化传统等人文基础背景相关,因此文化地理学成为书法地理学研究的基础。书法地理学研究在学科分类上,可以归入文化地理学的范畴。

已有有关书法的地理学研究,仅仅注意到书法现象的空间分异一个方面。本文认为,系统地说,书法地理学研究必须将书法作为文化景观和环境,作为人地关系的产物和反映,具体应该包括三个基本方面:①书法作为具有地域分异特征人文景观的组成元素的研究,包括书法作品及现象本身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地理环境背景基础的影响;②书法作为人地关系中人造环境或景观组成元素的研究,主要包括对书法作为景观元素如何作用于人地关系、如何影响人的环境感知、空间行为模式、以及地方感形成等同题;②书法作为人地关系的产物:包括书法审美过程的地理学解释、书法审美过程中人地关系的影响及程度。

2 书法作为地域分异的人文景观元素

地理学最初将书法作为人文景观元素进行研究时,强调书法及其相关现象的空间差异或区域分异以及原因。不同文字的书法地域分布与语言分布相关,如中国各兄弟民族共有数十种语言文字,近年有的专家对25种华夏兄弟民族书法专门进行整理[10],相对说,这更多地属于语言地理学范畴。这里着重于汉语言文字体系内书法现象的地域分异,具体研究内容包括:界定这种文化景观的分布地域及区域分布格局,研究同一地理环境中创作的书法作品的不同特色,探寻书法作品可能的“地方形式”,并研究决定这些地方形式的各种地理因素,例如受地理及气候条件影响的笔墨纸砚水等质地和性能的差别,研究不同地域的民族在书法上造成的不同特征,同时追踪一定的书法风格、书法样式、书法作品及风格的传播的地域或空间传播模式,探寻其中的因果性规律及其与区域地理环境的关系。中国古典书法理论中已经注意到地方书法风格的差异,如北碑南帖论,但是这种现象的具体分析及原因,乃至南北书法风格差异本身的实际情况,仍然需要进行深入的实证研究。书法风格的地域分异现象产生的主导原因,大致有几个方面:

表1 书法景观的分类原则及类型划分

Tab.1 Criterion and Result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Calligraphic Landscapes

(1)地域隔离:历史上书法的区域风格差异现象,常常是由于地域隔离,例如商周至战国时期,金文的风格明显有几个区域风格,与当时诸侯分封隔离相关。

(2)流传作品的制作方式差异:南北朝书法,现在认为南朝书法一般滋润秀雅,北朝以魏碑为代表方劲雄强。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流传至今的南朝书法多帖,保留了较多的毛笔书写的信息,显得细腻、优雅、灵动;而北朝书法一般以北碑作为代表,显示了较多的工匠斧凿及自然风化的特征,显得粗犷古朴。

(3)地域内书法流派的传承:各地名家的书法传统通过师承传播而形成地域书风,书法史上有案可稽,如古代书论中普遍认为南派帖学传统形成,与由王羲之、王献之、智永、陆柬之、虞世南等的传承序列密切相关[11]。

(4)区域创作集团的共同审美偏好:近年人们对现代书法界出现的所谓河南书风、江苏吴门书法、四川蜀派书风等,属于这一范围。河南书风的形成,首先是区域书法创作群体对王铎(河南孟津人)书风的认同,并在此基础上阐发的雄强开张的地域书风。

值得说明的是,这种地域书风差异性应该是一种统计性规律,近年有人因为南方出现一、二件类似北方书风的碑碣而试图否定南北宏观书风差异特质,则不符合科学规律。

3 书法作为人地关系中的地理环境元素

书法景观,作为人地关系中的地理环境元素,可以有多种分类,同时可以影响人类的环境感知、场所行为模式以及地方感形成等方面。

3.1 书法景观的类型

书法作为环境元素的形式,在室外有摩崖石刻(悬崖石刻、坡面、点景)、碑廊碑林、牌坊匾额、商店招牌等;在室内有装潢(居住点、商业营业、公共活动场所)、旅游商品。从尺度上进一步分析,可以将书法景观分为书法景观(狭义)和书法场景(setting)。书法作为环境元素,具有平面性,可以造成一定的场所感,形成一定的地方,某些探索性三维现代书法作品(如字球游戏[12])试图创造一种三维的书法环境元素的强化书法场所感。书法景观可以按不同分类原则进行分类(表1)。

不同书法景观或场景,其形成机制、书法展现方式、书法审美的背景、以及对区域景观的影响程度及作用是不同的。以下以一些具有特殊的环境场所的书法景观予以说明:

3.1.1 城市商贸区中书法景观

国外的中国城,在众多异国情调建筑及外文招牌的环境下,形成独特的城市景观地段,其重要景观元素之一就是众多的汉字书法招牌,成为汉文化交流地段的标志。书法景观与地方感可以具有一种互动机制,一个常见的地方形象形成的机制是,地方招牌常由地方名书家或者其书法群体书写,形成具有主导风格的书法景观,并进而形成相应的地方感,如成都李半黎、何应辉、南京武中奇、上海任政、北京启功、刘炳森、苏州费新我等。

3.1.2 作为城市形象的书法景观

城市可以有目的地组织书法景观。江西抚州古称临川,号才子之乡。以书法团扇及扇面做成主要街道照明灯箱,营造了浓厚文化气息和氛围,使城市具有鲜明的形象。

3.1.3 作为室内装潢的书法场景

室内装潢除了增加使用功能外,在某种意义上是营造特殊人文环境的过程。宾馆饭店、商店等服务场所的书法作品,是营造文化氛围和旅游目的地的地方感的重要元素;家庭布置的书法作品则除了文化氛围展示以外,是对个人特质及其空间界定的方式。

3.1.4 作为展览馆中展览要素的书法场景:

展览馆中众多书法作品营造的文化氛围是一种特殊场所,书法作品间具有互为参照比较关系,此中欣赏的时间有一定的限制,欣赏态度是遴选、比较,现代书法竞赛竞争意识则加强了创作者对书法外在装帧等外在因素的注意力。作为环境元素的书法仅仅是作为评价和参照对象,审美过程与传统有极大的差异。

3.2 作为人文景观元素的书法作品的功能

文化是人类对景观的感知和体验五大影响因子中的外层因子[13],而书法(景观)作为文化的标志,是地方景观感知的重要元素,是一种多重信息景观元素,对人类景观场所感知、行为模式等具有一定的影响。其功能有

3.2.1 地物标志

书法作为景观元素中地物标志的具体作用有二:一是作为空间组成重要元素本身(象征空间组成的标志),一是作为空间检索工具,即作为人们空间感知和对空间元素进行组织的坐标点。如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既是广场的次级中心,也是人们确定在广场位置的重要参照物。

3.2.2 地方文化及地方感的标志和象征

书法可以成为地方(Placc)的标志和地方文化的标志。“地方”(Place)概念是人文主义地理学乃至现代地理学的一个核心概念[14,15],人们对它有不同的定义[16-19]。地方不同于空间,它具有精神和个性[15];具有独特性、是历史文化演化发展序列的载体、是自然和文化的整合并且具有内涵。地方是具有文化意蕴的空间。书法作为这种文化底蕴的组成元素,无疑也是地方形成的要素之一。例如,西方城市中的中国城作为一个特殊社区,具有较强的地方感,其形成的原因之一,与区内书法招牌、书法装潢等密切相关,世界各地的中国城,绝大多数是有着醒目的中国书法招牌或题署标志。在这里书法成为安全感和身份认同的源泉,而这种特性正是地方的特性[17]。从另一方面,出版物中中国城中往往有汉字书法标志,说明至少在这些摄影师的眼中,书法景观是中国城的重要标志和特色。书法同时是地方文化的标志,如明代江南才子文化即是以书法绘画为标志的,吴中四才子代表唐伯虎、文征明、祝允明均是书法名家。书法通过硬质景观如牌坊、亭匾及游移景观如家庭书画装潢等展现。

3.2.3 景观氛围元素及审美元素

书法作为景观氛围的硬质景观元素主要有点景(风景点景点题刻,起审美引导作用)、点缀(装饰,美化作用)等,作为景区审美元素构成风景成分,组成风景审美环境;旅游地商业区内,书法作为旅游商品及其衍生产品如竹简书法装饰品等则创造了地方或地段的文化氛围及商业氛围。同时风景区名胜题词、楹联匾额等,具有景观审美引导作用,其文字内容乃至风格内容可以与当地的风景审美特征相关,其中文字内容实际上可以是对当地景观审美的总结或提示、暗示,起到一种引导作用。

3.2.4 场所认同及行为约束功能

如到一个装潢有书法作品的环境,人们自觉认识到是一个文雅场所,文人雅士有认同感,归属感,以此环境作为购物环境就可以促进对该目标市场的营销,而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或儿童,就可能会出现对于异地感而产生自行约束行为的现象;同时,装潢有不同的书法作品,对人的行为约束程度也不同。

3.2.5 领域标志

书法作为符号,可以成为一定领域的界定标志。徽派建筑中的牌坊,通常是村落居民群落对其生活领域和文化习俗(族文化)领域的界定,其中主要通过牌坊上书法记述内容实现这种功能。

当然,书法仅仅是视觉元素,并且常常是属于标志性的视觉元素,但整个氛围的形成,必须建立在整体环境的宏观空间特征、空间构造及组成元素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而书法景观的形成,必须建立在书法的内涵与整个环境的有机协调所形成的具有某种结构功能的基础上。

4 书法审美的地理学阐释研究

书法创作及鉴赏过程中的审美问题,可以看作由人地关系影响的对象,大致可以分两个方面:书法审美过程中人与环境关系的特征和书法内部审美心理过程中人地关系的影响。

首先,书法感知时的空间环境和场景条件差异对书法审美的有一定的影响。将书法审美与环境感知相联系,人们的注意规律与观察距离有一定的联系:一定的适宜距离是书法作品所赋存的内在审美元素相对应的,如笔法、墨法的细微处理,必须要以近距离观察;而章法则需要远距离审视。一般情况下,书法作品集已经给人以适宜的观赏距离的效果,而对于当前大多数大幅作品的来说则通常是远距离。传统书法欣赏环境类型,主要有室内研读碑帖观赏书轴,常为室内无干扰欣赏,室外则为对碑刻实体的观赏研读。传统书法欣赏环境在时间上没有局限,同时欣赏以单件作品为主。现代书法展览的书法欣赏品评,则其欣赏具有客观“竞争”环境,人们会不自觉地将相邻书法作为比较对象。因此,必须对书法感知的场景条件进行分析。

其次,自然景观意象描述是中国古典书论中较为普遍的现象(图1)。从地理学上分析其主要原因,可能源于人类社会对人地关系的依赖性。Orians在讨论美的根源时指出,人类美感与长期生态选择相关,并形成了对某些自然景观特征的强烈情感[23]。由于某种长期的固定人地关系使得人们形成了人类对环境的某种本能反应(包括情绪),这也是“栖息地感知与愉悦”研究[24]、景观美学的“栖息地选择理论”[23]、“了望—庇护理论”[25]等景观美学理论的基础。汉儒董仲舒则从功利主义角度出发讨论自然美用以取譬的原因(董仲舒.春秋繁露·山川颂云:孔子曰:“山川神祗立,宝藏殖,器用资,曲直合…生人立,禽兽伏,死人入,多其功而不言,是以君子取譬也”.)。书法审美过程中与固定景观审美反应的某些相似,使得人们描述书法审美过程时不自觉地借用了自然审美的模式。这一问题属于地理学范畴。事实上,1920年代地理学家就已经明确区别了针对自然美时作为欣赏的感觉feeling和作为科学的了解knowing的差异,认为后者就是地理学[26]。段义孚的经典著作《地理情结》(Topophilia)[27]中即系统、详细和有效地论述和论证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感知、态度、价值及情感联系,其中也涉及到了较多的人类艺术与环境的情感联系。因此可以说,人地关系确实影响了书法的审美过程。

图1 古代书论[22-24]中山水景观用于描述书法审美的频数小计

Fig.1 Frequency of the Landscape Descriptions in Ancient Classics of Chinese Calligraphy

5 书法地理学研究的展望

5.1 书法地理学的学术陷阱

书法与地理学的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并且以往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认识,由此也导致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误区。有时由于人们心理思维定势,使得人们无意中将书法与地理学牵强附会,使得人们将地理学原理(尤其是地域分异规律)在书法问题阐释中滥用,这在主观性较强的书法艺术风格研究中更加突出。书法地域风格审美特征与地域景观特色的联系问题,以往书法理论界有一个潜在的理论—北方山水雄浑,南方山水秀润,因此人文氛围也然,北方人个性雄浑,南方人人品潇洒,进而导致书法风格的地域差异。书法地域风格差异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其原因机制的阐释是否如这种观点这么简单,值得深思。此外,古代通讯、艺术理念及艺术作品传播受地理隔绝较大,导致书法地域风格差异的产生,当今进入信息时代后,导致书法风格的地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需要研究。

书法审美与地理景观问题中,由于历代书论中关于书法作品审美过程与自然景观意象描述较多,因此有人认为书法是对自然意象的反映或模仿,虽然在美学界持反对意见的较多,但是这种现象本身产生的原因,则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至少反映人们的环境感知习惯对人们的审美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5.2 若干假说及未来研究展望

书法地理研究中存在较多的潜在假说,这些理论从地理学一般原理出发通过规范研究大致可以推论演绎得出,但是目前尚没有案例研究予以实证。因此,这些假说实际上也是未来需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系统深入研究以确定其定性定量特征的课题。这些基本同题包括:①书法在何种程度上反映人地关系?②书法作为景观元素对人们的行为起到影响作用的类型、程度如何?③不同书法作品的欣赏最佳观赏距离是否存在或具体特征如何?④书法审美过程中涉及地理学问题范围有多大?⑤书法作品是如何成为地方标志、景观标志的?⑥书法作品在景观审美过程的引导作用如何?等等。

5.3 书法地理学的应用

书法作为景观组成元素对地方文化景观特质形成以及地方感形成的作用,决定了其书法地理研究的潜在应用价值,这种价值在当今重视地方文化产业的时期尤其重要。虽然目前在拥有数千年的书法史的中国尚未专门提出书法文化产业,但是笔者相信如果要真正发展书法文化产业,有了书法地理学的指导就会事半功倍。书法地理学应用范围包括:①旅游业应用:包括风景区建设、点景书法碑刻选址和形式设计、休闲景区书法文化氛围处理、碑林形式问题、旅游商品开发、旅游商品街区策划等;②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利用书法景观塑造城市形象延展文脉、增加城市空间的透明性、营造多种城市空间、利用书法景观营造城市休闲空间等;③商业营销环境:利用书法标志功能树立商家企业形象、利用书法景观的场所功能开辟适宜的商品营业空间和休闲空间;④不动产业:地方感包括人们与其居住区域(包括他们的住房)之间的感情纽带[28],书法景观有助于促进这种地方感的形成,同时在家庭装潢中,书法场景的作用有利于室内空间的分割;⑤艺术文化产业:艺术展览—书法展厅效应的运用、文化节庆中书法景观功能的运用;⑥互联网地方形象的运用:互联网上的符号具有一定的文化地理涵义[29],书法的运用有利于地方感的形成;等等。

6 结论

书法地理学是研究作为文化景观和人地关系产物的书法现象的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以及书法对人类空间感知及行为的影响的学科,是研究书法(尤其是中国书法)文化现象中地理学问题的交叉学科。从书法的角度看,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在外部,它可以将中国书法作为文化景观和环境要素来研究,强调书法的外在表现和作用,如书法的地域风格类型分布、书法作品的景观效应、地域书法文化景观以及书法景观对人类场所行为影响等等,在内涵方面,可以将书法作为人地关系的产物来进行研究,运用人文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及分析书法内在审美特征、风格等。书法地理学未来需要通过多学科方法引入进行研究,书法地理学对于旅游、城市规划等多个方面有着潜在应用价值。

标签:;  ;  ;  ;  ;  ;  ;  ;  ;  ;  

基于人地关系的书法地理学研究_书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