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BIM技术在地铁车站应急预案可视化研究中的作用论文_李松

浅谈BIM技术在地铁车站应急预案可视化研究中的作用论文_李松

引言

BIM技术是现阶段较为常见的建筑行业“御用技术”,其是以三维模型为主要载体的数据库,是建筑模型和信息的结合体。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地铁的需求更加强烈。然而,地铁车站结构设计中很多都处在传统的运行状态中,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的“现代化”需求和使用。集团公司于2014年1月采取了相关措施,参与单位包含集团公司各部门、设计院、施工单位,历时一年,完成涵盖地铁车站、隧道区间、车辆段、停车场、指挥中心等工程的BIM试点实施工作,制定了以“上层管理”为主线,规约各应用阶段模型规范和交付物标准,以实现BIM信息无缝传递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营”的一系列BIM标准和规范,明确BIM项目平台与企业内部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接口关系,为深圳地铁全面推进BIM技术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集团公司从BIM技术应用规划、统筹管理,到设计阶段BIM模型建设交付,及建设阶段BIM模型施工管理应用、数字化验交等方方面面均已落地实施,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索基于BIM模型在运营管理中的应用,具备了充分和必要的条件。

1 背景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形势严峻,中国各大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及国外部分城市的地铁系统多次出现恶意纵火、暴力恐怖袭击事件,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及损失。地铁车站作为人员密集场所,且处于地下半封闭空间,客流强度大,一旦发生重大事故、灾害等突发事件,人员疏散和救援困难,处置不当将产生巨大的人身和财产损失。因此,全面掌握车站内外部结构、完善应急预案、加强车站人员应急处理技能成为应对突发事件的主要手段。深圳地铁每天的运营服务时间长达16-18个小时,夜间施工作业也较多,实操演练的机会较少;且应急预案主要以表格文字方式表达,通过培训课堂讲解、PPT演示、实操演练等培训方式较易实现但效果不佳,员工只能通过想象构建应急场景。因此,开展典型车站应急预案可视化研究,搭建应急预案模拟平台,使车站人员能更直观地了解、理解各岗位人员在应急过程中的分工,提高培训效果,通过该模拟平台进行模拟测试,不断检查优化应急预案,提升应急处置效率,优化人力物力的准备,并可辅助应急事件发生时的应急指挥。

2 总体介绍

2.1 研究特点

深圳地铁线网运营里程长,客流强度居全国前列。如何处理好直接影响乘客服务界面的突发事件,是深圳地铁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借助BIM模型在运维阶段的应用点,可以更加扎实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基于BIM模型的应用,可实现一种先进的理念和管理模式,不断提升人员演练水平和预防突发事件综合应对能力,全面推动运营应急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之路。利用目前较为成熟的技术和经验新建单个车站及相邻区间的BIM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发管理平台,实现车站系统与乘客界面直接相关的应急预案的可视化模拟,用于预防演练及真实事件发生时的指导[1]。

2.2 研究内容

管理平台能通过3D模式全面展示车站各类信息,包含车站整体结构、站内所有管线走向、构筑材料基本信息、各类应急物资基本信息,并能通过输入相关应急预案,系统自动演示各岗位应急处理流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模拟车站遭受恐怖袭击事件、车站发生火灾或爆炸事件、车站发生突发大客流或发生较大延误导致大量乘客滞留的疏导、车站遭受暴雨/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影响事件、车站屏蔽门或电扶梯故障造成严重客伤事件等应急事件场景,输入相对应的应急预案,在管理平台中全面演示预案执行过程中涉及的站务人员、乘务人员、调度人员、抢险人员、抢险指挥人员等集团公司内部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置及多岗位联动,以及与外部人员(如公安人员、消防人员、医疗急救人员、市应急办、市反恐办等)的工作衔接。管理平台可以应用到满足相关基础条件的不同地点,实现可推广及复制,并能通过输入乘客人数、事发地点、设备状态等不同的参数,进行人为调整,模拟不同场景下的应急处置工作。

2.3 创新点

管理平台首次将BIM模型和环境行为模拟及相关算法、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使得原本只能诉诸于文字、图片、视频等静态的应急预案动态可视化,同时也研究模拟在不同情况下的乘客行为,把应急预案中的各岗位人员职责完整、直观、动态的展现。在软件界面上进行贴近现实的应急处理演练,大大减少实操演练需要付出的成本,并使模拟仿真演练可以覆盖到全体相关岗位员工[2]。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现阶段,BIM核心的优势和价值在运维阶段的应用非常广泛,但主要是在传统意义上的运营日常设备维护管理上使用,目前暂没有利用BIM技术应用于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管理和日常应急演练的先例,这项研究可拓宽BIM应用研究的领域,填补国内外关于BIM应用的空白。同时,通过该项目可有效提升运营日常安全管理水平、应急处置效率和水平。不仅在深圳地铁内部实际工作中运用意义大,且可具备在其他轨道交通企业推广应用的良好前景。BIM是基于人、设备、环境的基础数据上,通过结合时间、空间,达到表现基础数据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的联动状态,是一个四维模拟空间。通过进行典型车站应急预案可视化研究,建立基于BIM模型的典型车站应急模拟管理平台,对新发布及在用的应急预案进行审查检视,特别是“一站一预案”,根据每个车站的不同特点,在此平台上演示应急处理过程,能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示应急处置流程的安全性及合理性,为提高应急效率,优化应急预案提供依据。利用基于BIM模型的典型车站应急模拟管理平台,对车站及抢险人员开展应急培训,并测试培训效果。通过在平台上演示应急过程中各岗位人员的分工,以及在有效实施应急措施后达到的效果,使车站及抢险人员更深刻地理解应急处理程序中的分工协同,提高车站及抢险人员对应急预案学习的兴趣,使培训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培训结束后,利用该平台设置特定的应急场景,由车站及抢险人员在平台上进行应急模拟,并与系统中已设置的应急处理流程作对比,得出实时测试结果。如该测试方式能实现,将能大大减少人力物力的消耗,并能在测试人员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使车站及抢险人员在应急处理中形成条件反射,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4 结束语

在实际应急处置过程中,常常涉及多个抢险专业,而事故处理主任通常为站务人员,对设备设施方面的知识掌握了解得较少,发生设备故障等应急事件时,无法第一时间向调度人员及抢险指挥反映现场细节,影响应急处理效率。通过应用基于BIM模型的车站应急模拟管理平台,并实现站级设备(车站、各设备专业值班点)、与中央级设备(OCC)的信息共享,车站人员能在平台上实时反映事件发生的具体地点,调度人员、抢险人员、抢险指挥人员能在平台上实时查看到受影响设备的各类基础技术信息,为抢险指令的发布提供准确的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达到快速分配抢险任务、高效组织抢险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坤.BIM技术在地铁车站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5,32(2):103-108.

[2]孟庆彬.BIM技术在地铁车站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27).

论文作者:李松

论文发表刊物:《红地产》2017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3

标签:;  ;  ;  ;  ;  ;  ;  ;  

浅谈BIM技术在地铁车站应急预案可视化研究中的作用论文_李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