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双一流”背景下我国环境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_李娜

浅析“双一流”背景下我国环境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_李娜

李娜

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10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环境教育的现状,探讨解决目前问题的对策,以使之朝深远发展。通过教育手段,使公民能够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获得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环境态度和环境审美情感。我们要大力弘扬新型生态文化的建设,应该形成培养具有建设生态文明的能力、具有生态文化教养公民的理念,来建立具有我国生态文化特色的环境教育体系,以此来发 展长期的、全面的环境教育。

关键词:环境教育,环境素质,现状

一、我国环境教育取得的成就

二、 1、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以及环境教育工作

我国的环境宣传教育工作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不断发展而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其中,国家对于环境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更是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此外,政府还借助媒体的力量来对广大公民进行宣传和教育。政府注意利用报纸、网络、电视等新闻媒体,通过对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和动向的报道、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曝光等有影响的专题报道进一步加大环境信息公开力度,使群众通过享有对环境的知情权来促使对环境文化的弘扬、对政府管理透明度的监督。通过制作一些宣传片来大力弘扬生态文明,宣传保护生态环境,教育人们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唤醒并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近年来,国家提出的有关节能减排、绿色消费、限用塑料袋等保护环境的号召都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充分响应,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近年来,我国还颁布了一批有关环境保护的文件。从各个方面都保障了我国公民对环境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环保决策更加公开化、民主化、科学化。国家教育部和国家环保总局,各省、市、自治区以及下属政府机构,自上而下,在环境教育上发挥了强大的政府职能作用,使得我国的环境教育获得了飞速的发展。

2、我国的环境教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教育体系

我国的环境教育已经纳入国家教育计划的轨迹,也就是说,我国的环境教育已贯穿一切教育领域,初步形成了一个层次、形式多样,专业齐全的环境教育体系。

3、我国公民环境意识明显提高,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普遍增强

近年来,我国政府通过学校教育及媒体关注等途径对广大公民进行了多种形式的环境教育,公民的环境意识有了明显提高。通过我国政府开展的一系列有影响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环境保护知识的传播,从而提高了公众的环境意识,进而转变人们旧的生活习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面向社会、面向青少年的环境宣传教育,公众参与、舆论监督环境保护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全社会环境意识普遍提高,环境文化十分活跃,丰富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促进了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我国环境教育的不足之处

三、 1、法律法规以及教育管理部门不健全

在我国,当前我国环境教育的管理手段限于行政干预,虽然有政策性规定,但由于缺乏法律和相应的配套措施,这些干预和政策性规定无法从根本上起到应有的作用。另外,目前我国环境教育没有专门的环境教育管理机构。我国的环境教育存在着领导体制不明确,组织机构不完备的问题。对跟环境保护教育有关工作的设计和开展,是由教育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将其作为工作内容的一部分进行管理。由于环境教育的机制机构不健全,环境教育也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往往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对环境教育的投入不足

环境教育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根本切入口,对环境教育投入的多少直接制约着公民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认识以及发展程度。对环境教育投入不足这一问题在学校中体现特别明显:第一、师资力量匮乏,办学经费紧张。第二、对环境保护课程结构设计不合理。第三、环境教育的教材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的环境知识水平和环境行为之间有较大落差,环境知识水平和预期环境行为及参与意识相比较,知识水平明显高于预期的环境行为和参与意识。这就是说,学生对环境知识掌握得很好,但落实到具体的环境行为却不甚理想。

3、环境教育体系发展不均衡

一方面,我国环境教育呈现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特点。由于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因此环境教育作为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环境知识水平的根本途径,在我国呈现出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另一方面,在我国环境教育体系的内部也呈现发展不均衡的特点。我国的环境教育体系包括基础教育、专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社会教育。我国历来比较重视基础教育,也就是学校环境教育,而轻视成人教育及社会教育。在学校的环境教育中,又相对重视具体的技术学科教育,而忽视人的素质的提高。在经济较落后的地区,人们的环保意识相当薄弱,乱丢乱扔垃圾的现象随处可见,特别是城乡结合部,街上垃圾成堆、空气污独,环境十分恶劣。平时的环保活动、环保知识宣传非常不到位,对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作用甚微。

我国环境教育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四、 1、进行环境教育立法,做到有法可依

必须制定专项法律法规,用国家强制力来保障环境教育,得以有力的开展。由于环境教育具有“政府推动”的性质,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环境教育的立法,并建立相应机构负责环境教育的推行。政府仍需花大力气,借鉴各国环境教育的立法模式,结合我国国情制定一个全国性的环境教育法律规范,从法律上保证环境教育的贯彻落实。

2、树立“以人为本”的环境教育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而环境教育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应当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环境教育理念来指导环境教育实践,这是环境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环境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指环境教育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包括学生知识、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也包括教师教育能力和技能的可持续发展,还包括环境教育理论、教育方法以及教育资源、社会环境等等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教育不应是一次性教育,而应成为终身教育。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全方位的环境教育,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大众传媒与教育手段,营造全社会的绿色文化氛围,动员公众力量,倡导和强化绿色文明理念,形成积极有效的可持续发展公众参与和监督机制。

3、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给予足够的政策导向和资金支持

环境教育的效果与环境教育的投入是密切相关的。经费严重短缺是困扰我国环境教育发展的问题之一。建议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拨款将环境教育经费纳入各级政府预算,在安排经费时,给予优先考虑,对环境教育工作要给予足够的政策导向和资金支持。要有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对员工进行环境教育。各级单位应成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的环境教育工作的领导班子,安排专职人员,明确职责,协同工作,建立健全有效的工作机制和奖惩制度。

4、积极推动和推广绿色学校、绿色大学计划的实施

绿色学校建设是环境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注学校的环境教育,而且更为关注学校环境的改善,以促进学校自身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学校建设拓展了学校的教育空间和发展空间。我国通过创建绿色学校活动,找到了一条对青少年实施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成功地培养了中小学生的环境素养,营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

5、鼓励非政府组织、公众参与环境教育,发挥其作用

环境教育主要依靠政府的力量,但也离不开社会力量的鼓励和支持。社会的善治有赖于政府与公民社会的良好合作,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民间组织不仅能起到政府起不到的作用,还可以分担政府的不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因此,政府应鼓励和支持民间环保组织开展工作。对社会公众宣传环保知识和环境道德,进行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环境教育。

论文作者:李娜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9

标签:;  ;  ;  ;  ;  ;  ;  ;  

浅析“双一流”背景下我国环境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_李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