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美术课堂教学论文_张青春

反思美术课堂教学论文_张青春

浙江省浦江县黄宅镇中心小学张青春

摘要:美术课堂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对待学生的创作教师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去鼓励学生发展个性,而不能仅从绘画的技法和能力去评价,避免因此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遏止学生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美术课堂 创作 评价 三维目标 

正文: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和深化,新课程理念渐入人心,美术教育己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它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创造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身处教育改革和更新理念风头浪尖的一名美术老师,再也不能只当一位观潮者,更应该成为一名冲浪儿,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更新教学观念,探究教学方法,让美术教学焕发出其独有的风采与魅力。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谈谈在美术教学中的一点见解,与同行共勉。

一、美术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有人对教师的职责作这样的论术:“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的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的激励学生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诚然,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交流,是师生间的双边互动关系,对于教师来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至关重要的。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能用心灵去感受什么是美,培养和形成审美情趣是第一要素,但更重要的是基于这一前提和基础,引导和培养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才是根本之所在。因而在美术课堂的实施过程中,确实需要精选一些素材,但作为教师心中必须明白,素材展示的只是能达到积累知识,形成审美情趣的目的,必须将之引伸到更深层次的目的。所以作为教师更应该给予学生的是一张“白纸”,它才是学生的归宿,是学生自由翱翔的空间。真正的素材不是教师先前准备的,而是学生现有的创作。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狂、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作为教师必须学会去欣赏学生的作品,发现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

二、准确评价学生的作品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

教师除了该清楚怎样去教导学生的同时,更应该懂得怎样去评价学生的作品。

艺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它与欣赏人的阅历,心境,情趣,修养等因素有关之外,欣赏的角度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见解。教师作为是一个普通的人,而不是神,自有你自身的个性,风格和特点,同样每个学生也都有各自的个性,风格和特点。所以我们不能用自身的个性所确立的一个标准去评判不同学生的作品,否则就如同一个铸好了的“模子”一般,生产出的产品岂非千篇一律?有的教师在拿到学生的作品后往往用“画得像什么?”“像不像?”去衡量作品的好坏。岂不知,学生是有思想的,有灵性的人,他们也绝不是“产品”!如此这般则更别奢谈什么所谓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创造力等等,只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遏止学生的思维与个性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作为美术教师必须学会换位思维,了解学生的创作思想和意图,多听听学生自己对自己所创作的作品的评价,然后立足于学生的角度作出合理的评价。在评价学生作品时,教师一般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尽量挖掘他们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和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即使有的学生作业表现不太理想,也应该注意保护孩子们的自尊心。课堂教学应具有包容性,而不是排他性,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师一道否定的目光或一点消极的语言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摧毁力”,相反,教师一道赞赏的目光或一句鼓励的话语,又会使学生充满自信并取得成功。

评价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在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创造力,是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它是一种持续的过程,是对人的关注,要注意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把教学与评价过程融为一体,充分发挥评价对教学活动的导向、激励等功能。同时,用发展的眼光评价,既要看到学生现实表现,又要重视学生在个人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发现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特长,帮助学生自我认识建立自信。

三、合理确立教学中的“三维目标”是美术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

三维目标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不能相互孤立,三方面是交融互进的,可以理解为在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和技能是学习者在对美术作品的积极反思、大胆批判和实践运用的经历过程中建构形成的能力之所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知识的累积、能力的形成过程之中得到凝炼和升华,提升到学生精神层面结晶体,是学生创作的源泉。

然而在短短45分钟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把三维目标三方面面面俱到的落实,三维目标的实现会沦为奢侈的空谈。所以在一节课的安排中,三维目标不是均等存在的,三维目标的确立必须有所偏颇。作为美术教师必须首先明了一节课的教学目的之所在,来定位三维目标的重点所在。即使是对于同一知识内容,由于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确立三维目标的重点也允许不同。例如八年级第4课《美丽的西湖》三维目标可以侧重于技能和技巧,教师可以先与学生共同探讨其美的表现手法,然后在水彩画技法学习方面作示范演示:干湿画法→临摹作品→风景写生。这一课的三维目标也可以侧重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可以先读一读宋代文豪苏东坡赞誉西湖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之一》,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中感受西湖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秀美的景色,让学生在古人赞誉西湖的诗词佳句和西湖图片的欣赏中感受西湖的美,有了美感后再寻找表现形式,既而转到对水彩画的欣赏。

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独创,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抓手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可以说知识与技能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

美术的内涵是不断丰富和扩展的,其发展潜力是无限的,这决定了美术教育不只是技法的教育,还是一个开发本能和才智的工程。上述是我对美术课堂教学中一些问题的思考及认识,望能与大家共勉,多多指证,不胜感谢。

参考文献:

1、《美术大观》

2、《美术教学参考》

论文作者:张青春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6

标签:;  ;  ;  ;  ;  ;  ;  ;  

反思美术课堂教学论文_张青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