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论文_宿国峰

浅谈学校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论文_宿国峰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教师进修学校 138000

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只有生命的存在才有人的其他价值的创造、实现和评估。关爱生命,首先要重视生命的本体价值。生命的本体价值主要表现为:生命的不可替代性、生命的不可逆转性和生命的基础性。即生命是人类创造和实现一切价值的前提和先决条件,没有生命的存在,就没有社会历史的产生、发展以及人类的一切活动。人的生命价值首先在于生命的存在和延续本身。生命的本体价值要求我们必须珍惜生命,关爱生命。学校教学中要做好生命教育。

一、要将生命教育同其他学科教育相结合

生命教育不单纯是健康知识的教育,更是一种深刻的人文教育。我们要使各位教师明确“生命教育”的意义。“生命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只有教师有了生命教育的意识,并且热爱生命,那么他才能将生命教育的思想体现在他的教学中,才能在课堂上自觉不自觉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我们还可以将生命教育同一些边缘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利用事例向学生讲述生命对我们的伟大意义。通过生命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自己对他人生命的珍惜和尊重态度,使学生在人格上得到健康发展。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命教育问题,根据其生理心理特点要有不同的侧重点。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形成一个生命教育知识的理论框架。小学阶段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自身的生长发育特点,初步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初中阶段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掌握自我保护、应对灾难的基本技能;学会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悦纳自我、接纳他人;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高中阶段着重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引导学生形成文明的性道德观念;培养对婚姻、家庭的责任意识;学会用法律和其他合适的方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会尊重他人、理解生命、热爱生命;提高保持健康、丰富精神生活的能力,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 再者生命教育并不是独立于学校的教育体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很多课程本身就夹杂着生命教育的理念,小学的自然、体育与健身、品德与社会等学科,初中的生命科学、科学、思想品德、社会、体育与健身、历史等学科,高中的生命科学、思想政治、社会、体育与健身、历史等学科,是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要在这些学科的教学中增强生命教育意识,挖掘显性和隐含的生命教育内容,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意识到生命教育无处不在,了解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语文课要通过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调适,感悟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陶冶学生心灵。地理课要帮助学生了解人类与赖以生存的环境之间的关系,学会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观。音乐与美术课要利用艺术美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使学生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之情和对生活的创造热情。

二、生命教育同课外实践相结合

生命教育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在现实生活中主要不是通过语言或者理论,而大多都是通过举动行为表现出来的。生命教育是一种身教重于言教的特殊教育,以具体的行为或举动教育人,才能真正影响人,感化人,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人格的陶冶,影响人的成长。因此,生命教育必须注重实践教育的作用。通过一些课外活动进行生命教育,如请交通管理员给我们作报告,讲讲交通事故对生命的无情吞噬,请消防员讲讲水火对生命的残酷毁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产房、婴儿室、手术室等,了解生命的起源,让学生体验生命的喜悦和理解生命的尊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和正确的生命意识。此外还有其他教育方式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如节日和纪念日教育、仪式教育、学生社团等形式。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去挑选适合他们自己感兴趣的课外读物,作为生命教育的补充教材,让学生从中感悟生命的重要性,弥漫在我们周围的挫折感和无助感就不会这么深,自杀率就不会这么高。

三、生命教育必须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

生命教育不光是学校的事情,更是整个社会的事情,社会各方面应该全力配合,形成一个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氛围,共同担负起对学生生命教育的责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对生命的态度决定子女的生命态度。在一个积极、乐观、奋进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必然是会有健康的人格,懂得珍爱自己和尊重他人的生命。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是言传身教,身教尤其重要,父母的生活方式会影响到孩子的生活方式,而科学良好的生活方式正是热爱珍惜生命的诠释,这也是为什么孩子进小学后老师要教他们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现在处于社会转型期,有些下岗工人对社会有怨恨感,这些家长如果不能学习、再就业,而是牢骚满腹,这样的家庭气氛怎么能培养出积极向上、热爱生命的孩子呢?家长自身应该对生活持有积极的态度,要敢于向命运挑战。自己事业不成功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容易有两种错误的做法:第一,自暴自弃,对孩子的教育放任自流;第二,是反过来把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自己当年失去了继续学习的机会,所以特别看重孩子的学业,给孩子施加过重的压力,导致孩子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如果父母对别人漠不关心,如何期望孩子来关心他们?对生命的积极态度,不仅应体现在关心孩子的学习上,更要关心孩子人格的健全发展,要教会孩子怎样做人,这一点是潜移默化的。虽然我们要给孩子讲道德规范,但讲解之后更重要的是体验和实践,让道德规范内化为孩子自身的习惯。家长要教给子女各种安全知识,交通、用电、饮食等,更要注重对突发应急事件自救的教育。

论文作者:宿国峰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8月总第25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9

标签:;  ;  ;  ;  ;  ;  ;  ;  

浅谈学校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论文_宿国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