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性猝死诊断与治疗论文_贾丽洁

心脏性猝死诊断与治疗论文_贾丽洁

黑龙江省双城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双城 150100

【摘 要】目的 探究心脏性猝死诊断与治疗。方法 就心脏性猝死诊断与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检查结果,对其致病因素进行分析,制定治疗方案。结论 心脏性猝死诊断要点的判断对治疗心脏性猝死临床取得一定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心内科;治疗;临床

0 引言

心脏性猝死是指在急性症状发生后1小时内因心脏性原因导致的自然死亡。这样的死亡发生在一个有或没有心脏病的患者,死亡的时间和方式是自然的、意外的、骤然发生和不能预期的。由于心脏骤停,导致脑血流的突然中断进而意识丧失,如未及时抢救,则发生生物学死亡。

猝死是指自然发生、出乎预料的死亡,而由心脏病引起的突然死亡,为心脏性猝死。大多数猝死患者均系心脏病所导致,在心脏性猝死中80%系冠心病所引起,即冠心病猝死最为常见。猝死从出现症状到死亡的间隔时间,多以1小时内划分,也有以2小时、6小时或24小时划分。

1临床表现

先兆症状可出现心悸、疲乏无力、胸痛及呼吸困难等症状,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及敏感性,易被忽视而延误及时就医。临床表现出现阿-斯综合征的表现,心脏骤停,突然意识丧失或抽搐、昏迷。面色由苍白迅速呈现为发绀。颈动脉搏动消失,触不到搏动。心音消失,血压测不出。呼吸骤停或开始抽泣样呼吸,呼吸间断逐渐变慢继而停止。眼球固定,瞳孔散大。四肢抽搐。大小便失禁。

2 治疗

2.1冠心病猝死的现场抢救

发现心脏骤停后,应立即就地进行心肺复苏,包括心前区捶击复律,除颤复律,人工心脏按压,保持呼吸道通畅,人工呼吸等,由于多发生在院外,所以应对一些重要公共场所中非医务人员进行心肺复苏知识与技术普及,并配备电除颤器及其他必要复苏设备,十分必要和重要。

2.2心肺脑复苏治疗

治疗原则:基础生命支持:判定患者反应,开放气道,人工呼吸,人工循环。电除颤,给氧。心电图,心电监护。建立静脉液路,应用药物。高级生命支持。复苏后的治疗。

基本生命支持:(airway)开放气道,清除异物。B(breathing)人工呼吸。c(circulation)胸外心脏按压。D(de- fibrillation)电复律,除颤。

这些是基础生命支持治疗手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治疗措施包括:A(airway)进一步的气道控制,气管内插管。B(breath- ing)评估通气是否充分,正压通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c(circulation)建立静脉通道以输注液体和药物,继续CPR。D(differential diagnosis)识别病因,鉴别诊断,病因治疗。

治疗与监测:保证气道畅通。保证有效供氧。保证有效的循环支持,监测循环恢复情况。评估生命体征。完善相关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给氧-开放静脉-监测-补容。体温-血压-心率-心律-呼吸。容量-周围血管阻力-心泵功能。重要脏器功能支持。了解病史,体格检查。

3治疗措施

人工呼吸:方法有口对口人工呼吸(或口对鼻人工呼吸,是过渡形式)及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人工气囊挤压或人工呼吸机行辅助呼吸。按压与吹气的比是15:2,而插管后按压和通气的比例是5:1。

人工心脏按压:即建立人工循环,它是应用人工方法使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并使带有氧气的血液,从肺部流向心脏,再通过动脉流向全身重要脏器,以保证重要脏器的功能。方法有两种:胸外按压与开胸心脏按压。胸外按压的方法是:患者仰卧于床上(硬板床),取胸骨中下1/3交界处为按压部位,两手平行掌根重叠,手指离开胸壁,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双臂绷直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按压应平稳、规律地进行,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为4~5 cm。

除颤电复律:准备除颤器除颤,这是有效的心律恢复措施和复苏成功的关键,要及时尽早复律。如心电监护显示为心室颤动或持续性快速室性心动过速,则立即用200 J能量进行直流电除颤,如果无效,应用300 J或360 J能量再次除颤。注意尽量缩短除颤间隔时间,不要反复小能量放电。

注意电极安放位置,两电极放置位置是一个电极应放在胸骨上部右侧锁骨下方,另一个电极应放在左下胸乳头左侧。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心肺复苏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及时合理有效的用药治疗,将有助于增加复苏的成功率。复苏时及时建立静脉通道,采用肘前静脉或颈外静脉,有利于药物尽快发挥作用。用药包括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胺碘酮、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间羟胺、阿托品、纳络酮、利多卡因、碳酸氢钠及异丙肾上腺素(不是心脏骤停的首选药)等。应根据病情合理有效的选用药物治疗。

高级生命支持:即采取更为有效的心肺复苏,尽快恢复循环与呼吸,重建心肺功能。包括建立好的静脉通道,药物治疗,心电监护,电复律,纠正心律失常,维持与稳定循环和呼吸功能。

参考文献:

[1] 曹志鹏;马慧;张圆;米丽;朱宝利;;常用心脏标志物的生化检测及法医学应用[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4年02期

[2] 杨卡;;大都市居住问题的社会、空间分异研究[J];城市观察;2014年02期

[3]于岚;董利民;侯现军;时凯;徐凯;;被监管人员心源性猝死75例分析[J];法医学杂志;2014年02期

[4]邓立彬;王立;熊招平;匡渤海;赵会安;;遗传性心律失常猝死的分子解剖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3年06期

[5] 杨继斌;刘勇;黄亮;;犬室颤心脏骤停模型的研究与改进[J];实用临床医学;2013年08期

[6] 胡大一;周鹏;;构筑心血管疾病防、治、康全面防线[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7]李刚;童嘉毅;朱建;李东;郝世博;;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冠心病猝死风险预测中的应用[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03期

[8] 付轶帆;吴剑;;基于稀疏散乱数据的实时心内膜三维重建方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4年08期

[9] 端木鲁健;王兰;李玉茜;于心亚;黄丛春;王俊华;王建昌;;正加速度诱发兔快速性心律失常细胞电生理机制的探讨[J];军事医学;2014年07期

[10] 岳鹏;王永利;吴瑛;;社区护士向家人讲授心肺复苏技能的障碍与顾虑[J];护理管理杂志;2014年05期

[11] 张和华;胸阻抗信号监测心肺复苏质量的方法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12]雷普平;纤维细胞在冠心病心肌纤维化及其心脏震波治疗中的作用[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论文作者:贾丽洁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8

标签:;  ;  ;  ;  ;  ;  ;  ;  

心脏性猝死诊断与治疗论文_贾丽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