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患者怎么护理论文_岳春燕

消化道出血患者怎么护理论文_岳春燕

(宣汉县人民医院 四川达州 636150)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消化内科常见症状,包括食管、胃部、十二指肠、胆、胰肠道等病变引起出血,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多表现为呕血、黑便,下消化道出血则为鲜红色血便。消化道出血一般多采用内镜下止血术、药物治疗等,那么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围手术期间应该如何开展护理工作呢?

1.消化道出血患者手术前的护理

1.1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评估

消化道出血患者在术前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估,因消化道出血属于急症之一,因此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较高,在院期间患者极易发生不良事件,故临床中护理工作应以预见性护理为主,对患者症状体征加以评估,包括出血量、出血时间、意识、体温、血压、心率等方面,从而分析患者可能会出现的不良事件及安全隐患,针对出血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护理计划,实施全面整体护理。另外,对患者出血原因进行分析,了解患者有无内镜治疗的禁忌症,建立静脉通路,维持有效血容量。出现休克症状的患者,应首先抗休克治疗,必要时可考虑给予患者输血,待病情稳定后,经医生评估方可进行内镜检查及止血术。如患者出现呕血症状,应将患者头部偏向于一侧,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防止患者窒息的发生。

1.2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对消化道出血患者特别重要,因患者受到病情的影响,特别是慢性病或反复出血患者,容易出现紧张、恐惧、抑郁和沮丧等心态,对患者治疗及愈后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结合患者心理评估,给予出血患者必要的心理干预及措施。向患者介绍以往手术成功案例及治疗相关流程,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指导患者做好内镜治疗的配合,例如:患者做深呼吸、分散注意力等方法,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大大提高内镜下止血术成功率,良好的心理护理也有利于疾病早日康复。另外,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同样欠佳,例如:担心患者病情、还可能有经济方面的困难、睡眠不足等原因造成,护理人员应耐心做好疏导工作,如实告知患者病情,告知治疗效果及可能出现效果不佳等问题,安抚好患者家属。最终让患者及家属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1.3内镜下止血术的物品准备

包括:待用的胃肠镜及附件、吸引器、氧气、肾上腺素、心电监护设备、抢救物品、注射针、套扎器、电刀、止血夹等等,将全部物品准备好后打开仪器开关,检查仪器的性能,做好物品准备工作。

2.术中的护理

内镜下止血术前,护理人员应认真核对患者身份信息、取左侧卧位,头偏向一侧,安好牙垫。告知患者手术期间各项配合方式,避免患者发生误吸症状。如患者存在不适感,可举手告知护理人员。手术期间应监测患者的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相关体征,一旦发生异常,应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医师做好抢救工作。

针对不同原因消化道出血,采用针对性的治疗及护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主要实施以下方法 

粘膜下注射止血术:护理人员协助医师将针尖置于外套管之中,听从医生指令收针、出针,在患者出血灶周围粘膜下注射4-6点,每一点注射1-2ml药物,每次注射后将其针尖退回导管内,防止发生误操作问题。在注射期间,如出现周边粘膜颜色泛白、出血停止等现象,则立即停止注射。

热凝固止血术:护理人员应协助医师进行操作,将凝固导管经内镜活检孔道置于镜前端,距离病灶5.0mm左右位置,进行氩离子凝固止血治疗,每次凝固时间在3s之内,每次凝固后立即抬起氩离子凝固仪器,需将仪器末端与内镜保持安全的距离,避免造成内镜损坏,治疗期间需密切关注显示其影响,如存在烟雾影响其术野,需停止治疗,待视野恢复后再行氩离子凝固治疗。

止血夹夹闭术:此方法已在临床上广泛开展,止血效果佳,护理人员应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医护配合默契,大大提高止血效果。

静脉曲张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行曲张静脉硬化治疗术、套扎术,护理人员同样做好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工作,做到医护配合默契,提高手术成功率。近年来,临床中对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效果得到肯定,止血效果立竿见影。在实施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时,应选择好胃底曲张静脉注射点,采用三明治夹心注射法进行治疗,放置注射针之后填充碘化油注射液,通过内镜活检孔道置于患者病灶位置,注射组织粘合剂后再行碘化油注射,注射动作要快,防止针尖堵塞。退针后用其外鞘管压迫注射点数秒,经内镜观察注射后静脉,并应用外鞘管轻轻接触注射后静脉,如存在静脉变硬、出血停止则表明治疗效果佳。

3.术后的护理

3.1止血术后患者的病情监测

消化道出血患者做了内镜手术治疗后,护理人员需全面对其生命体征予以监测,防止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问题。尤其需注意患者是否在术后发生再次出血问题,严密观察患者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意识、尿量等指标,如患者在补液充足情况下继续发生呕血、黑便,血压下降,脉搏细数等症状,则表明患者可能发生再次出血,需立即通知主治医师予以处理。另外,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患者术后可能存在胸痛、发热及粘合剂栓塞等症状,护理人员需根据其实际情况予以针对性预防性护理,胸痛是最为常见的术后表现之一,轻度胸痛无需治疗可自行缓解,一般在术后5-7日后症状消失,护理人员需详细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这一问题,并安慰患者。如患者胸痛症状严重,则应进行相关检查,避免发生粘合剂栓塞症状。另外,患者手术之后发热症状发生比例较多,需警惕患者发生感染问题,必要时可给予患者抗感染治疗。

3.2止血术后患者的生活护理

消化道出血患者在手术后需卧床休息、禁食,防止再次出血的发生。但是临床中部分患者对禁食的认识水平不高,故产生不重视心理,护理人员需针对禁食原因、时间等相关信息进行全面告知,使其了解术后禁食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后2-3天,可食用温凉流质食物,食品的温度需控制在20-30度之间,不得食用温度过高的食物和水,避免发生再次出血。随着患者术后逐渐恢复,逐渐向半流质、软质和普食过度,尽量选择纤维少、易消化的食物,尤其避免辛辣、刺激的食品,患者术后6个月内都不得饮酒,酌其出血病灶恢复情况制订其饮食方案。告知患者睡眠对其病灶恢复的重要性,保持病房的安静和适宜温度,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综上所述,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中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近年来各种护理措施在临床之中广泛应用,在患者围术期实施全面整体护理,其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极大地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论文作者:岳春燕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  ;  ;  ;  ;  ;  ;  ;  

消化道出血患者怎么护理论文_岳春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