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搭桥梁,让议论文写作走出“有例无证”的困境论文_戴小吉

巧搭桥梁,让议论文写作走出“有例无证”的困境论文_戴小吉

戴小吉(南安市成功中学 福建 南安 362300)

摘要:学生在写作议论文时经常是观点加三四个事例,凑成一篇文章,虽然用了例证法,但堆砌论据,不会分析,导致观点和材料之间缺乏联系,本文针对例文,详细介绍假设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正反对比分析法,升格示范,让学生学会在观点和材料之间搭建一座分析说理的桥梁,使材料更好地为论点服务,切实有效地帮助学生走出“有例无证”的困境。

关键词:例证法;分析说理;常用方法;例文升格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8-006-01

例证法是高中生在议论文中常用的论证方法。因为对于逻辑推理能力欠缺,说理不够透彻的高中生而言,“事实胜于雄辩”,一个好的事例具有不可辩驳的说服力,胜过千万句空洞的说教,一个能证明论点的事例加上适当的分析,就会使文章的说理有力,因此它广受欢迎。

然而,尽管许多同学对它“情有独钟”,但在实际的写作中对这种论证方法的使用总是不能尽如人意。比如下面这段议论文字:“自古英才出寒家”。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一点粥都难以吃到;明代大学士宋濂家里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两袖清风,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这段文字要论述的观点是“自古英才出寒家”,列举了四个古今中外的名人为例,这些例子也不是不准确,但是文章的作者仅仅是罗列现象而已,对事例中隐含的道理没有任何哪怕是只言片语的分析,就得出了结论“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这就是典型的“观点+例子”的议论文,这样的文章就是材料再丰富,也是没有力量的。因为只有“例”,没有“证”,材料中隐含的“理”还不能很好地服务所论观点。这种“有例无证”的例证法就像盖房子砌墙,只把一块块的砖码起来,那样的墙一推即倒,怎样才能让墙成为坚固的壁垒呢?下面将通过出示病文,探讨病因,升格指导来重点明确几种分析说理方法,让学生学会在观点和材料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分析说理,切实有效地帮助学生走出“有例无证”的困境。

例文1: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青年时代一度希望成为一名歌唱家。他曾去报考一个著名的合唱团,竟被录取了。可是他经过再三考虑,最终放弃了歌唱事业,拿起了战斗的笔,成为一代文学大师。可见正确的选择使他走向成功,人生无悔(误区:材料+观点)

升格指导:(运用假设分析法在得出结论前进行假设分析)

1、假设分析法

概念:进行假设性的分析,如果所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如果所举的例子是反面的,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

语言标志:如果…那么…,如果…就…,假使…那么…

注意点:假设性分析,必须完整地引述事实论据,然后提出假设,并推导出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果。

升格示范: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青年时代一度希望成为一名歌唱家。他曾去报考一个著名的合唱团,竟被录取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可是他经过再三考虑,最终放弃了歌唱事业,拿起了战斗的笔,成为一代文学大师。如果高尔基没有做出这样的选择,也许几十年后,世界上只会增加一名平庸的歌唱家而失去一位文学巨匠了。可见正确的选择使他走向成功,人生无悔。

例文2:磨难,能历练人生。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误区:材料+观点)

升格指导:(运用因果分析法在举事例之后探究原因)

2、因果分析法

概念:在叙述事例之后,说明事例的原因或结果与论点的关系。

语言标志:为什么…是因为…, 因为…所以…, 之所以…是因为… 因此

注意点:当事例带有结论性时,就分析其根源,即由果溯因;当事例带有缘由性时,就分析其结果,即由因求果。

升格示范: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绽放光彩。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突围成为“史圣”;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却又另辟天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所以,磨难是祸,亦是福。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是另一片蓝天。

例文3: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展其才志。而转到另外一个方面,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终于有了马陵道之胜。(论点: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误区:只叙写事例,没有分析)

升格指导:(运用正反对比分析法对事例进行对比分析)

3、正反对比法

概念:列举两个或多个正反对比的典型论据,分析由此产生的不同后果,以凸显所要证明的论点。

思路:正反对比——揭示观点

注意点:论据在所要证明的观点上要完全相反,形成鲜明的对比。

修改示范: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在魏国,庞涓只为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眼光。试想孙膑在这么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可说计出即行,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总之,所有的分析方法都应该以为中心服务为前提,一篇文章可以用好几种析理方法,假设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正反对比分析法等方法可以单用,也可以综合,没有定规,根据论据的实际,有意识地把这些方法融入其中,那么文章就显得说理严密又不呆板,通过有意识地强化练习,相信学生能走出“有例无证”的困境,提升作文的档次。

论文作者:戴小吉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8月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2

标签:;  ;  ;  ;  ;  ;  ;  ;  

巧搭桥梁,让议论文写作走出“有例无证”的困境论文_戴小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