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政角度看“大学礼仪导论”的社会意义_行政管理论文

从行政角度看“大学礼仪导论”的社会意义_行政管理论文

从行政管理的角度上看《大学礼仪概论》的社会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上看论文,概论论文,行政管理论文,礼仪论文,角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与国际社会交往增多,国家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学历层次、文化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之行政管理单位也就成了大学生、研究生云集的地方。这本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行政管理接触的社会面非常宽,人际交往关系极其复杂,没有普遍遵守的行为准则和交往规范,是不可思议的。但是,由于前些年大学里缺乏礼仪教育这一课,致使分配到行政管理机构的部分大学生不懂礼,甚至对人无礼的现象屡屡发生,并因此影响人际关系,降低工作效率,也给自己造成思想压力和苦闷。这种情况确实令人担忧。在实践中,这批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们逐渐感到,无“礼”寸步难行,有“礼”才能走遍天下。他们热切渴望补上礼仪教育这一缺环。由孟繁融、王波、乔万敏、李衡眉四位从事大学行政管理与教学人员主编的《大学礼仪概论》的出版,可以说是非常及时的和十分必要的。

该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为《古代礼仪概述》,内容分为6章。 对礼仪的概念与理论、价值、起源及沿革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多角度的分析和探讨;对礼书与礼典作了全面详尽的介绍;又用了30个历史故事,进一步说明学礼、懂礼和行礼的重要性;并阐述了华夏礼仪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和振兴中华文明的迫切性与具体作法。

本书下编为《当代礼仪规范》,内容分为10章。系统地介绍了言行举止、婚恋家庭、交友待客、民族宗教、称谓通讯、公共交际、国际交往、以及庆贺、职业、学校等方方面面的具体礼仪规范。既说明了自觉遵守这些规范的重要性,又提供了具体操作的程式。

通观全书,它在学术性和可操作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上是较为成功的。因而它能够满足各个层次读者学习和实践礼仪的需要。

治理天下必须重礼仪,提高社会文明也必须重礼仪。毫无例外,搞行政管理也必须重礼仪。孔子说过:“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显然,礼仪意味着是一种秩序。所以,礼制文化可以称之为“序化文化”,因为它致力于建立一个社会安定、家庭和睦、人际关系和谐的天下序化结构。天下有序即为天下之大义。天下无序,则兵戈纷起,生灵涂炭;天下无序,则世风日下,道德沦丧。序化既是精神的,又是物质的,它维系了国家、政府、学校、团体、家庭的正常结构与运转。关于这一点,早在200多年以前,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有过精辟论述,他说:

中国立法者们主要的目标,是要使他们的人民能够平静地过生活。他们要人人互相尊重,要每个人时时刻刻对他人负有许多义务;要每个公民在某个方面都依赖其他公民。因此,他们制定了最广泛的“礼”的规则。……“礼”的价值是……防止把我们的邪恶暴露出来。“礼”是人们放在彼此之间的一道墙,借以防止互相腐化(《论法的精神》)。

正是由于礼制文化的序化意义与精神理念,使礼制文化得以广泛传播,在历史上形成了它的影响力与涵盖面。导致了今天所谓礼制文化圈,它包括中国、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和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与地区。可以说,日本、新加坡是一个礼制文化序化价值观体现和运用得最好的国家。日本人和新加坡人的团体精神和社会和谐,准确地讲是来自中国礼制文化和序化原理。

新加坡在70年代后期,已经成为一个“小康”社会的时候,面对道德危机和“西风压倒东风”的危险,李光耀及时提出,要把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富而有礼”的国家,到80年代初期,又把“忠孝仁爱礼义廉耻”这8种美德作为政府必须贯彻的“治国之纲”。把“仁、智、勇、 义、礼、信”定为中学《儒家伦理》课程的重要内容。进入90年代,新加坡政府发表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在整个国民中,树立起“敬业乐群、勤劳进取、廉政奉公、讲求效率”的新加坡精神,为新加坡的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开拓了精神动源。

从上述意义上看,《大学礼仪概论》的出版,其教育意义远远超出了大学生这个范围。国家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应该认真读一读。

近些年来,由于社会风气不尽如人意,一些与礼仪相悖的行为侵袭和影响着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年轻一代,如有的大学生面对上门送寒衣的妈妈竟出言不逊;有的大学生给校长写信竟称兄道弟……(见《文汇报》1995年11月9日8版所载《大学生,你不应该这样》)。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试想,这样的大学生分配到国家行政机关后,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吗?“礼仪之邦”出现礼仪失落,不能不使人感到忧虑。早在1986年,李政道教授就告诫青年,不注意礼仪是“没有前途的”!而礼仪教育,是以培养青少年道德礼仪为宗旨的活动。将礼仪教育作为德育的内容和方法,不失为纠正当前礼仪失落现象的有力措施。礼仪是一种外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但它决不是表面文章。中国传统美德认为,“礼”反映“德”,德诚于中、礼形于外,礼德相济、礼德相融。实践证明,礼仪通过它的气势,可以传递道德价值。

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这是《大学礼仪概论》编撰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目标一定能达到。

标签:;  ;  ;  ;  ;  ;  

从行政角度看“大学礼仪导论”的社会意义_行政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