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建筑行业的高度发达让城市建设发展的日新月异,但建筑过程中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难以避免的破坏,要想让城市的建设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就一定要在建设过程中发展生态建筑设计,本文对生态建筑设计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得出生态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措施,希望可以让生态建筑设计取得更好的发展。人类在环境问题之中开始注重研究环保,生态建筑和生态城市由此而产生。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建筑设计;发展思路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速度加快,大量的建筑工程不可避免地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运用和发展生态建筑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工程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对我国建筑业健康持续地发展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定义。针对我国生态建筑设计发展现状,需从多方面入手制定可行的发展策略。
一、我国生态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对生态建筑的正确理解
生态建筑的概念国内外学术界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但核心的内容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建筑学、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延长建筑寿命、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但是有人认为只要将建筑物周围加一些绿化就是生态建筑,在建筑物内部点缀一些植物就是生态建筑,建筑物单纯的节能就是生态建筑,还有人认为建筑的平面将来有重新划分的可能就是生态建筑等等。但这些观点只停留在生态建筑的表面,对生态建筑的理解是不全面的。
1.2缺乏对农村生态建筑的系统研究。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生态建筑的系统研究不平衡,其中城乡的差别较大。目前各个学科研究的重点大多局限在比较发达的城市,缺乏对农村居住环境的系统研究,特别是东北地区。大部分的研究都从本学科(生态学、环境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农业建筑学)的专业角度出发,虽然研究的内容较为丰富,但是各个学科之间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进行深人的研究,特别是如何在特定地区将人居环境与植物环境工程结合起来是函待解决的课题。
1.3缺乏生态建筑的广泛实践。
目前,我国建筑界发表了许多关于生态建筑的论文,这些论文对传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推动生态建筑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绝大多数的论文都停留在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及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学的指导、国外先进生态建筑的经验介绍,缺乏实际工程实践模式、计算机模拟、环境效果的测试分析。
二、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生态建筑实现了建筑物与能源和环保的紧密结合,通过对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能够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生态建筑设计本质就是一种由生态伦理观和生态美学观共同驾驭的城市建筑发展观。
1.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思路
(1)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
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规划应当满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求,这是建筑发展的最终目标,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最根本动力。未来的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认识和确定人的主体地位,逐步实现人与自然的良好互动,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体现到城市空间的创造中去,以不断适应市民的多样化需求。
(2)因地制宜尊重环境属性
生态建筑的设计中包含资源的经济利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土地的利用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就必须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内建立高效的空间体系,建立低层高密度建筑。要充分利用生态技术取得高效的空间效益,通过开展城市的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研究达到城市地面及地下的有机协调立体网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建筑的选择做到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和地貌,要与周围的环境特点及气候特征相适应,因地制宜的建筑的设计能够与环境达成最佳关系,能充分发挥环境的综合效益,实现与环境的共同增长。
(3)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和协调
建筑物是联系使用者和自然环境的有效桥梁,人是自然环境的重要分子,只有在生态化的基础上与环境建立起一种新的结合和协凋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的。在建筑的建造使用和报废的过程中,生态建筑的设计中做到对环境的破坏影响最小。
(4)增加屋面绿化面积
生态建筑的外部能够与自然相呼应,而内部空间的设计上也应通过室内设计将室外的绿色引入到室内环境中来,而生态建筑的发展为绿化环境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在建筑设计中可以运用绿化和水面来进行空间的划分,可在在建筑物的大厅及内庭院加可调节的开启式屋顶,这样就能由根据时间季节的变化来达到室内温湿度的调节,可使室内外的空间达成有机的联系。由此可见,建筑师在建筑设计时应充分运用屋面绿化的因素,来达到美化环境的作用,使得生态建筑在提高人居的自然度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2.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对策
生态建筑设计能够把建筑物与环保紧密结合起来,能够在满足各种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加符合环境保护的工作及生活空间结构,故此在建筑的设计中就应充分的利用生态因子来为居民创造出高质量的生活环境。
(1)坚持生态原则进行城市规划的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在宏观环境方面要根据生态原则来了解城市的发展过程,在土地的利用和开发建设中也要坚持生态原则,协调好城市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做好空间的利用方式和结构功能配置与自然生态系统的适应。在具体的区域规划中要与城市的整体环境所设立的系统相衔接,解决城市改造和更新过程中的复合生态问题。
(2)做好建筑设计微观环境的建设
由于生存环境的恶化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存空间,如何处理好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相互协调关系使各种环境设计更有利于当代人的身心健康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单体建筑设计和园林景观设计等微观环境方面,还需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以及建筑与自然因素的相互关系。城市景观环境要按照人们的行为习惯和人们的需求方式,根据一定的功能关系进行组织,要做到空间布局的合理和统一协调,就要多角度和多方位的来进行建筑设计。城市是由各种环境设施所构成的,这些设施也是城市景观环境系统的组成部分,所以在设计和施工维护方面要做到使各种环境更适合当代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3)完善生态建筑设计的法律和规范
生态建筑设计的法律规范是完成建筑设计的基本依据,法律规范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生态建筑设计的实施情况好坏。目前,在生态建设方面虽然已颁布了一些法律法规,起到了一定的节约建筑能耗和保护环境的目的,也对住宅产业的现代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相关的法律规范还不是很健全。政府只有通过立法的形式来对建材的选择及能耗标准进行硬性规定,才能有效的实现生态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强度。所以要想在建筑设计中采用生态策略就必须在法律方面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这样才能有效的限制不利于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建设行为,不断推动生态建筑的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结束语
总之,生态建筑是现今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方面,生态建筑满足了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它为城市的发展和建筑行业的进步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因此,建筑行业必须在了解生态建筑理论的概念和特征的前提下,明确我国生态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以及增加绿化面积等,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霍续东.西北地区土遗址博物馆的生态建筑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2]王蔚.模块化策略在建筑优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3.
[3]谢静.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理论的应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
论文作者:朱加海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4
标签:生态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环境论文; 城市论文; 建筑物论文; 我国论文; 《建筑细部》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