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感的培养论文_佟凤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感的培养论文_佟凤

吉林省吉林市吉化三小 132000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音乐有“乐感”,语文、英语有“语感”,数学亦有“数感”。在新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以下简称《课标》),第一次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来,这是前所未有的。并且在新课标中的六个核心概念中,“数感”摆在首要的位置,可见理解“数感”这个概念,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是新课标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数感 小学数学 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数与代数”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重点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即表示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学习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例子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运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正确解释。可见,培养学生的数感是当前数学教学的一个相当重要的任务。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去理解数感呢?所谓数感是一个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并为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也可以说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数学知识本身就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培养数感就要把数学教学同日常生活相联系。

一、联系生活建立数感

现实生活是数学的源泉,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体验。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又充满着好奇。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素材,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让他们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从而理解数的意义,建立良好的数感。例如:多让学生去操场上走走,看看,让学生感受一下1平方米,10平方米,100平方米,1000平方米的区别,去超市逛逛,感受一下1千克,10千克,100千克的区别,从家走到学校,感受一下1米、10米、100米、1000米的区别。这些都是学生身边经常碰到的事,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样,学生就在生活中初步体会了数的意义,在现实中初步地建立了对数感的认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动手操作、增强数感

皮亚杰曾经说过:“思维是从动作开始,如果切断了思维与动作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动手实践,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刻地感知数、理解数更种的意义。只有通过实践,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情境和实例,才能使学生在具体现实的生活背景下感受体验,内化知识,增强数感。例如:在讲“升和毫升”体积单位的时候,练习中要求学生学会看刻度说出水的体积。图示为:一个量筒装有2000毫升水,另一个量筒装有800毫升水,合在一起是多少呢?学生看图后想出了很多方法,有的说2升800毫升;有的说2.8升;有的说2800毫升;有的说2又8/10升。学生用多种方法表示同一个数量,通过讨论判断这些方法都是正确的。说明同样表示一幅图中水的体积,可以用整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和分数表示。这样学生就把分数、小数、整数之间建立起了联系,知道了能从多个方面理解一个数,丰富了对数的认识,进一步发展了数感。

三、让学生在估算活动中内化数感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估算的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可见估算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各种有利时机,创造性地开发教材内容,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内容为题材,让学生常估算,多交流,从而感受估算魅力,增强估算意识,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从而来发展学生的数感。例如:在进行较大数目估算的教学时,我请学生们试着估算一下一本书有多少页?一群人大约有多少人?一袋米有多少粒?电影院有多少个座位?学生在估算时很少有人会凭空估计,大多数学生都能自觉地把要估算的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数出其中的一份是多少,再看大数相当于一份的多少倍,用这种方法估算这些大数。当学生把一份的数量与大数进行比较时,观察并感受到大数相当于小数的几倍,体会了大数的多少,也了解了大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在这样的估算训练中,估算能力逐渐提高,能够见到生活中的事物,很快和数建立起联系,体会了数的大小、多少的实际意义,学生对数的感知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四、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强化数感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从学生生活经验中举出种例子,将有助于帮他们将所学习的概念跟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来。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消化知识。

因此,培养学生的数感还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生活理解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生活中的数量关系联系起来。要使学生学会从现实生活中提出问题,从一个复杂的现实生活中提出问题,并会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对运算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感,同时也使已具备的数感得到了强化。

参考文献

[1]王庆玉 浅谈数学教学的生活化[J].教育革新,2012,(01),60。

[2]孔涛涛 浅议如何密切联系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J].数学教学通讯,2014,(12),51-52。

论文作者:佟凤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9月第25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7

标签:;  ;  ;  ;  ;  ;  ;  ;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感的培养论文_佟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