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货膨胀问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_通货膨胀论文

中国通货膨胀问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_通货膨胀论文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谈中国通货膨胀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通货膨胀论文,获得者论文,中国论文,诺贝尔经济学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刊讯:前不久有关部门联合组织赴美对弗里德曼、萨缪尔森、马克维茨、莫迪利阿尼、克莱因、贝克尔、阿罗、米勒、福格尔、西蒙、布坎南、科斯等12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就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等有关问题,进行了采访。本刊择其有关通货膨胀的论述发表如下:

一、中国通货膨胀的成因

1.通货膨胀最直接的原因是政府印刷货币太多,信贷政策太松。弗里德曼指出,“通货膨胀”这个名词本身就是指政策的货币供应量的膨胀。在过去的15 ̄20年的时间里,通货膨胀在中国差不多每隔5年就出现一次。每次通货膨胀,政府都要用包括紧缩货币供应在内的办法“刹车”。但值得注意的是,所谓“紧缩”,只是相对于以往的货币供应水平而言,而且每次“紧缩”之后,必定是新一轮的货币扩张。现时通货膨胀又达到了危险的警戒线。毫无疑问,中国要学会调控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萨缪尔森指出,许多学者认为中国的信贷时紧时松,但我认为中国的信贷始终是松的。这就是为什么不管是什么信贷政策环境,中国始终无法摆脱通货膨胀的原因。莫迪利阿尼认为,任何推动成本增长的因素都可能导致非货币性的通货膨胀,比如石油涨价、工资提高等。

2.政府缺乏掌握控制金融体系的有效方法。弗里德曼指出,现在中国的金融关系已变得比美国还要复杂,包括银行在内的整个金融体系象一块海绵,谁也不知道里面藏多少水,能挤出多少水。这使得许多地方政府和国营投资者以及各种靠投资发财的人,都把相当的精力放在“挤海绵”的工作上。中央预算本身也是千百万挤海绵者中的一个,而且是最大的一个。所以,我觉得中国的通货膨胀已经变得越来越具有自发性,且越来越难以从政策上进行控制。马克维茨说,我不大了解中国的货币供应情况,但我十分不理解为什么在紧缩货币供应后,会继续出现通货膨胀。

3.市场结构不合理是中国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萨缪尔森指出,中国目前的突出问题是比价结构不合理。在非市场因素的作用下,有的产品价格低于生产的边际机会成本,有的则高于它,从而造成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结构扭曲,经济中始终有一些部门是短缺的,而另一些部门是过剩的。由于中国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欠缺,再加上一些政治和传统的因素,中国始终不能放宽失业以及与失业相联系的资源在部门之间的流动。这样,中央就不得不始终保持一个相对宽松的信贷环境,以维持那些生产过剩部门的生存,因此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信贷紧缩。

4.高增长必然伴随高膨胀的说法不能成立。萨缪尔森指出,真正的生产增长带来的应当是供应充足,甚至过剩,即使出现由投资膨胀引起的物价上涨,也会很快被生产所平抑。相反,生产的停滞或下降才会引起通货膨胀。因此,不能把经济高速增长作为通货膨胀的成因。

二、通货膨胀对中国经济的危害

1.通货膨胀并不能刺激经济长期景气和扩大就业,反而容易引发经济衰退。弗里德曼认为,中国与全世界的其他地方一样,在通货膨胀和失业率方面有一个短期的相互抵消作用,但绝无长期的相互抵消作用。通货膨胀促进就业只是短暂的现象。从长远的观点看,通货膨胀具有破坏性。它浪费人们的资源和努力,使得物价上涨,生产率降低。它就象“酒瘾”一样,很容易使人们上瘾,特别是使政府上瘾,但摆脱它却非常困难。萨缪尔森指出,如果短期的经济增长强劲但却伴随着严重的财政赤字,而后者又来源于超量发行货币的话,那么追求这种增长是很危险的。因为,从长期看,奔腾式的通货膨胀对于持续的实物增长是绝无好处的。如果你骑上了这只虎,当你试图从虎背上下来时,有可能导致一次经济危机和萧条。中国现在大概也是骑虎难下,不紧缩怕通货膨胀失控,紧缩又怕引发衰退。中国必须在现在通货膨胀还未恶化的时候尽早走下虎背,否则,后果将非常严重。莫迪利阿尼认为,以通货膨胀来推动增长是极其危险的策略,因为这将对储蓄产生消极影响,当你开始努力遏制通货膨胀时,必将减慢发行货币,其直接后果是利息率上升,这将削弱投资。所以,在制止通货膨胀的过程中,一定程度的紧缩往往是不可避免的。所以,用通货膨胀促增长,可能眼前你能得到短期的利益,但在一定的时候你将要为此付出代价。并且,通货膨胀越厉害,将来的收缩也就越严重。

2.持续的通货膨胀加剧收入分配的地区差异。克莱因指出,中国的决策者应当意识到通货膨胀的一个严重后果,即它会进一步加剧现在已经非常严重的地区收入差别。如果通货膨胀持续下去,这个问题会越来越严重。中国千万不要忽视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危险性,现在的南斯拉夫问题,当初的墨西哥农民起义,都是由于地区差别引起的。

3.通货膨胀是吸引外资的一个非常不利的投资环境要素。克莱因指出,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决于国际大家庭的协助,例如外资的投入。但如果中国出现不可控制的通货膨胀,外国投资者就不敢贸然在中国投资。中国应在加速经济发展与保持通货膨胀不超过一位数之间寻求平衡点。

三、对中国治理通货膨胀的看法和建议

1.必须对通货膨胀问题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和预测。克莱因认为,要治理通货膨胀,首先必须对通货膨胀的成因和影响及其走势有一个相对准确的分析和预测。简单地用西方的经济理论分析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恐怕不行,因为中国的情况远比经济学家们所分析的要复杂。

2.在反通货膨胀问题上不要幻想有特效药。弗里德曼指出,多年来,美国联邦储备局一直在说要阻止通货膨胀,但美国的通货膨胀不断发生,美国货币当局至今也没有总结出一套反通货膨胀的特效方法。中国的情况远比美国复杂,因而更找不到特效药。中国必须针对自己的情况,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摸索自己治理通货膨胀的方法。

3.制定反通货膨胀方案,必须考虑实施方案的政治能力。萨缪尔森指出,俄罗斯休克疗法失败的重要原因,就是整个方案忽略了俄罗斯的政治条件,也就是方案的政治可行性。虽然中国的政治条件比俄罗斯优越得多,但随着中国改革的深入,中央政府实施政策的能力下降了。如果以从前的政治条件作为制定方案的假定前提,则隐含着极大的失败的可能性。

4.加快市场建设方面的改革是解决通货膨胀问题的根本措施。马克维茨认为,中国无论是货币扩张还是紧缩总有通货膨胀,其根本原因是市场不健全。因为真正市场经济的国家虽然也有通货膨胀,但由于是短期因素引发的,其发病期也较短,政府用的也是短效药。而非市场经济国家或市场不完善、不健全的国家的通货膨胀是体制性的,是由长期因素引发的,治愈它只能靠市场建设这一长期性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金融市场建设。

5.对工资收入提高过快要警惕,防止其成为通货膨胀的根源。马克维茨指出,在中国有工资管理制度,看上去问题不大,因而人们忽略了通货膨胀中的工资推动。而实际上工人(包括经理)通过各种渠道从企业得到的工资以外的收入非常高。近两年,不少企业发行职工内部股票,工人买低价股票,拿高额股息,这等于变相发工资。如果对工人的额外收入不加控制,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甚至会成为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根源。

(本文由国家计委经济研究中心整理)

标签:;  ;  ;  ;  ;  ;  ;  ;  ;  ;  ;  

中国通货膨胀问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_通货膨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