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协同效应研究&以南阳市为例_金融论文

农村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协同性研究:南阳个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南阳论文,经济增长论文,个案论文,农村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83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246(2007)02-0140-09

一、引言

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强力支撑。近年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产业支撑作用增强,但农村金融却面临边缘化,难以分享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红利”。农村金融改革滞后与农村经济缺乏良性互动,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增长后劲的关键因素。

本文从南阳市农村经济、金融结构层面存在的问题入手,紧紧围绕市场化这条主线,以实证分析为手段,提出建立农村经济和金融良性互动、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二、农村经济与金融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矛盾

(一)南阳市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

1.农村经济总量份额较大,但农民收入货币化程度较低。南阳市作为典型的农业大市、人口大市,农村经济份额很大。2005年,农业增加值为275.76亿元,乡镇企业增加值为263.88亿元,合计占南阳市国内生产总值的51.39%以上。主要农副产品的产量居河南省首位,粮食、棉花、油料年产量分别占全国的0.96%、2.08%和2.94%。但人均经济指标却相对较低,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893.87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61.13元。“大而不强”即是对南阳市农村经济特征的精要概括。

2.农民纯收入增长加快,但是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仍较大。一是南阳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71,远高于国际上公认的1-1.5的合理区间。二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地区差距仍然存在。至2005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2893.87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61.13元。

3.“以城带乡”、“以工哺农”的基础并不牢固。与全国相比,南阳市的工农差距、城乡差距相对较小,但仅处于低水平的相对均衡状态,达到差距合理区间的任务仍很艰巨。同时,农业人口占比过大,而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比较相对滞后,“以城带乡”、“以工哺农”的基础并不牢固。

(二)农村金融基本格局和运行状况

1.农村金融机构网点缩减,功能弱化。国有商业银行淡出农村金融市场,涉农营业网点逐年缩减。至2005年末,金融机构网点总数降幅达45%,削减的金融机构网点主要分布在县及县以下农村,其中90%的乡镇撤销了农行营业所,农村信贷业务基本靠农村信用社一家支撑。农业贷款一直呈下降走势,农业银行农业贷款余额的比例已降至全市农业贷款余额的7.7%。

2.贷款结构不合理,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低。信贷结构失衡的问题较为突出,总体呈现向农户“一边倒”的现象。至2005年末,农业贷款余额148.93亿元,较上年增加23.08亿元,增长18.3%。其中,农户贷款余额114.37亿元,占比77%;农业经济组织贷款余额14.83万元,占比10%;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9.36亿元,占比6.3%;农村交通3.16亿元,占比2.1%;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贷款4.04亿元,占比2.7%。

3.农村信贷市场缺乏竞争,供给刚性趋于增强。农村金融市场引力不强,缺乏竞争,市场化进程严重滞后。金融统计资料显示:农信社贷款占农村贷款的比重自1993年以后呈逐年上升的态势,表明农信社的垄断地位不断巩固。而从农村贷款① 的来源结构看,农发行的收购贷款和农信社使用的支农再贷款两项合计占比一直过高,占农村贷款总额的三成以上。农发行贷款来自人民银行再贷款,而农信社使用的支农再贷款更是由当地人民银行直接管理的,供给制度的刚性特征十分显著。

4.农村民间借贷暗流涌动,日趋凸显。近年来,由于农村金融功能缺位,“非农”倾向日益加重,为民间借贷迅速发展让出了空间。据人行南阳市中支民间借贷监测表明:民间借贷自2003年以来日趋活跃,借贷的高发地在农村,笔数和额度占比都呈上升趋势。有52%的农户急需使用资金时首选融资途径为向亲朋好友借款;87.4%的中小企业选择内部集资和民间筹集的方式;仅有71.8%来自于储蓄存款。初步测算表明:南阳市辖区目前民间借贷总额高达180亿元以上。

(三)农村经济、金融协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1.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弱化和农民金融需求日益多元化的矛盾。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规模的扩大和农民市场经济意识的增强,跨地区交易、非现金交易的现象日益普遍,农民在要求金融机构提供传统贷款业务支持的同时,要求金融机构提供具有针对性、多样性、时效性的金融服务,如银行卡、票据承兑、通存通兑、理财等。而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在乡(镇)一级没有营业机构,银行卡业务、票据承兑业务在广大农村仍然是个空白。在信贷供给方面,农发行囿于职能定位,支农作用发挥不充分。农业银行也加速从农村金融市场中退出,对县以下的农村存多贷少,甚至只存不贷,业务急剧萎缩。农村金融服务呈现“一长(农村信用社)两短(农发行、农行)”的格局。

2.农村资金大量外流与农业投入严重不足的矛盾。从金融投入的角度看,目前农业投资主要来源只有农村信用社、农户和民间借贷三个渠道。而从组织资金的角度看,农村经济“失血”严重,银行类金融机构成为县域资金流出的主渠道。至2006年,县域金融机构上存资金136亿元,上借资金46.79亿元,两者相抵后净流出资金89.2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9.52亿元。

3.金融机构风险防范与农户、乡镇企业扩大再生产的矛盾。由于社会信用的缺失,农村金融业普遍倾向于通过抵押或担保方式来发放贷款,各金融机构发放信用贷款的额度较小就是佐证。目前农信社发放贷款的主要方式,仍然是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而一旦农户要扩大再生产就面临着无物可押的困境,这是因为农户除了住房外,没有其他的不动产可进行抵押;而企业的建筑土地归集体所有,不能流转,也不能抵押。这就导致农户和企业很难通过抵押的办法获得资金以扩大再生产。

4.农村保险滞后与农村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的矛盾。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始终伴随着自然风险和经营风险双重风险压力,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农产品受国际的冲击更大,风险被进一步放大。农业保险停滞不前,使农业投资项目缺乏有效的风险转移机制和风险分散渠道,一旦遇到自然灾害或市场波动,农户归还贷款的能力减弱,风险就很容易转嫁给农村金融机构。

5.农村贷款利率总体水平偏高与中央支农惠农政策的矛盾。国有商业银行不愿涉足农村金融市场,目前为农业、农户提供信贷服务的金融机构基本上只有农信社一家。据测算,2006年,南阳市农信社加权平均利率为8.37%,高于地方性商业银行平均利率水平1.92个百分点。期限在6个月至1年(含)贷款加权平均利率12.83%,高于地方性商业银行平均利率水平6.994个百分点。较高的利率水平,使得农业这一国民经济最弱质的产业和农民这一社会阶层中最弱势的群体,事实上承受着最重的利息负担。

三、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的量变特征和互动关系研究

农村经济、金融协同发展,不仅要求在两者间建立总量上的匹配关系,更要求在两者间建立结构上的制衡、调适关系,在此基础上实现良性、互动发展。

(一)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分析

表1 南阳市主要年份三次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单位:%

资料来源:根据1978年-2005年《南阳统计年鉴》整理。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

1.三次产业结构构成分析。南阳市三次产业构成仍是“二一三”结构,表明处在工业化初期阶段,整体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从三次产业结构的转换趋势分析,第一产业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基本符合国际上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表明产业结构在向均衡发展的状态转化。

2.就业结构构成分析。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比过高,达57.12%,表明目前该市就业结构仍不合理。2000—2005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比下降了13.56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分别上升了6.42和7.15个百分点,表明该市就业结构转换逐步趋向合理。其中,第三产业自2000年以后就业容量明显扩大,比重提高较快,已经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场所。

(二)产业结构偏离度② 和比较劳动生产力③ 分析

表2 南阳市主要年份的产业结构偏离度和比较劳动生产力

单位:%

资料来源:根据1978年-2005年《南阳统计年鉴》整理。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

1.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南阳市第一、二产业偏离度的绝对值较大,表明第一、二产业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效益不高。但其总偏离度明显下降,说明其结构转换在整体上趋于均衡、和谐。第一产业的偏离度呈波段下降的趋势,说明农业产值结构与劳动力结构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第二产业的偏差在1985—2000年起间逐年拉大,表明第二产业与资本结合带来的劳动力释放效应,导致其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速度滞后于产值增长的速度;第三产业的偏差则逐年下降,目前为0.76,表明第三产业的结构相对比较均衡,但与资本结合的能力较差。

2.比较劳动生产率分析。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一直逐年下降,虽然在近年来有所回升,但仍然处在较低的水平,而且在三次产业中的水平一直最低,意味着同一个单位的劳动在农业中获得的净收入,要比二、三产业少得多。

(三)三次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率分析

从表3中看出:三次产业稳定增长的动力基础尚不牢固,波动幅度较大。总的趋势是:第一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力趋于下降,第二、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力趋于上升,基本符合国际上三次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说明其演进的动力基础正趋于均衡。但金融保险业发展明显滞后于实体经济的增长,表明金融抑制比较严重,产融结合存在障碍。

表3 2001—2005年三次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④ 和拉动率⑤ 比较

单位:%

资料来源:根据2001年-2005年《南阳统计年鉴》整理。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

(四)城镇化约束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的分析

图1的两组数据表明:城市化水平较低、城镇带动能力不强,是制约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城市化水平与农村转移劳动力占乡村劳动力的比重存在高度相关关系,南阳市的城市化水平较低,为30.02%,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图1 南阳市主要年份的城镇化水平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

(五)农村金融作用力的分析

为分析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对农村金融相关比率⑥ 与农村经济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

图2显示: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在1999-2005年这一时期呈反向变动趋势。计算农村金融相关比率与农村经济效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7,可以认为两者高度负相关,总体表现为“逆周期”运动。

图2 南阳市农村FIR与农村经济效率折线图

(六)农村金融中介效率的分析

图3 南阳市农村金融机构中介效率水平的折线图(农村居民=1)

在金融效率分析中,通常采用存差与各项存款的比值来反映金融中介的资金运用状况。1999年以来农村金融相关指标的计算结果显示,农村金融中介效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与农村金融的现实状况不尽相符。究其原因,主要是受个体差异影响较大,如:农发行南阳市分行1999—2005年间平均每年净投放57.97亿元。对其计算结果进行必要的修正,剔除农发行贷款净投放对比值的影响,分析状况表明:农村储蓄转化投资尚存有一定的机制障碍,农村金融机构贷款投放不积极,资金运用的效率没有明显提高,流动性过剩的迹象较为明显。

(七)城乡信贷投放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的分析

图4的三组数据显示,城乡居民人均贷款比与城乡居民人均投资比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1),与城乡居民收入比中度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2)。表明南阳市农村信贷的相对增长能显著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后劲,但对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的作用不显著。

图4 南阳市居民贷款城乡结构的三组数据比较折线图(农村居民=1)

四、农村经济与金融协同发展的金融政策建议

农村经济与金融缺乏互动效应,关键在于农村经济和金融缺乏经济利益联结的基础,不能以市场为导向实现金融资产和实体经济的有效融合和优化配置,是农村金融的商业化取向与农村经济“弱质”性矛盾的外在体现。这是市场化改革不到位造成的,唯有通过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才能逐步得到妥善解决。当务之急是从体制层面、机制层面重新设计农村金融市场体系。

(一)制度层面:从放松管制和促进竞争入手,建立一个有效的、安全的、结构合理的、稳步发展的农村金融市场。

1.充分发挥商业性金融的导向作用和政策性金融的积极作用,以适度竞争促效率提高。一是对现有农村信用社进行有条件整合,按照“发展一批、保留一批、淘汰一批”的思路,将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农村信用社发展成社区性商业银行。二是对现有金融机构的政策性贷款业务进行整合,集中到农业发展银行一家。

2.建立金融稳定协调机制,维护支付体系安全。一是加快农村支付结算体系的建设,解决农村信用社系统资金结算电子化的问题。二是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及投资者补偿机制,设立全国性存款保险基金,对农村金融机构存款保险基金给予再保险。三是建立和完善金融稳定协调机制,防止农村金融市场发生系统性风险。

3.推动“非正规金融”发展,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结构。通过实行公平的市场准入、退出制度,将现有的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改造成为农村金融活动的主体,使之嵌入农村经济的各个层面与过程当中,做到存量机构退出与新增机构进入衔接有序、协调一致,力争使改革期间不出现大的起伏,社会成本降到最低。

4.营造环境、政策扶持,确保农村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强农村金融立法,依靠法律调节各方利益关系,保障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顺利推进;二是尽快出台对农村金融扶持的相关政策,包括税收优惠、费用贴补和风险补偿等。

(二)机制层面:以机制创新疏通金融资本配置渠道,实现农村信贷投入总量的稳态增长。

1.延伸小额农贷的对象、额度和期限。将覆盖人群扩大到个体工商户,适当提高授信额度,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并允许农户跨年度使用授信额度。

2.鼓励和推出大额农业信贷。重点支持订单农业、涉农龙头企业、农副产品物流企业和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的建设,借助农业产业化增效创利。

3.创新贷款担保方式,探索发放项目贷款。

(三)辅助层面:以普惠金融为核心原则,缩小城乡金融服务差距,构筑城乡一体化的农村金融大市场。

1.为抑制农村信贷资金外流提供制度性保证。国家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农村的信贷投入,在信贷规模、信贷投向、贷款品种、贷款期限及利率政策等方面给予必要倾斜。

2.鼓励在县域建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和商业性小额贷款组织。一是收编民间金融,鼓励其横向联合、规范运作,成为最贴近农民的金融组织。二是大力发展商业性的小额信贷组织,逐步取消其融入资金的限制。三是成立邮政储蓄银行,使之成为面向社区金融机构和小额信贷组织进行资金批发业务的金融机构。

3.利用优惠政策,引导城市资金从生产力高端注入现代农业。优先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城市工业;优先发展畜牧业、特色种植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农产品运输服务业、农村金融和保险业,以及农业信息和技术服务等;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还应当重点发展旅游农业、休闲农业,通过这类农业形态实现城乡互动,城市反哺农村。

注释:

①在本文中,农村贷款余额为乡镇企业贷款余额与农业贷款余额之和。

②产业结构偏离度定义是某产业劳动力比重与该产业的比重之差,说明劳动力结构与产值结构之间是一种不对称状态。

③比较劳动生产率定义为某产业产值比重与该产业就业比重之比,比重越高,表示这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越高。

④第一、二、三产业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即为各产业的贡献率。

⑤产业拉动率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与各产业贡献率之乘积。

⑥金融相关比率(FIR)是衡量金融发展程度的总量指标,其定义是全部金融资产价值与同期GNP之比。由于流通中的现金、有价证券难以准确掌握,而银行存贷款又在农村金融资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我们可以用农村银行业机构存贷款与农村GDP的相关比率来代替金融相关率,该比率基本上能够反映农村金融规模的变化情况,并能从总体上衡量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

标签:;  ;  ;  ;  ;  ;  ;  ;  ;  ;  ;  ;  ;  ;  

农村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协同效应研究&以南阳市为例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