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祛瘀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临床观察论文_程芳

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0136

摘要:目的 观察扶正祛瘀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抑萎灵方,每日1剂。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每次4片,每日3次,饭前服用。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SPG。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症候改善方面的组间比较优于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显示治疗组对改善中药症候有积极的作用。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例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改善差异有显著的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PGI、PGII、PGI/PGII治疗前后的数值比较(x±s)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扶正祛瘀解毒法能改善患者中医症候、SGP及并促进胃黏膜的修复,临床疗效确切。

关键词:扶正祛瘀解毒法;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的异型增生和(或)不完全性肠上皮化生是胃癌发生过程中的重要阶段,被称为胃癌前病变(PLGC)。目前国内外学者大多认为胃黏膜发生癌变遵循正常胃黏膜→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这样一个过程[1]。因此,通过药物治疗,阻断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进一步发展或逆转其病理改变极为重要。近年来,我们自拟扶正化瘀解毒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PL-GC,并符合中医辨证脾虚血瘀证型患者30例进行治疗,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慢性萎缩性胃炎PLGC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制定的标准[2]。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分为(主症:胃脘胀满,痞满胀闷、纳呆少食 乏力、嘈杂泛酸、嗳气,舌苔黄腻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舌体胖边有齿印,脉弦涩。次症:胃脘灼热,口臭,尿黄,胸闷,脉滑数);胃络瘀血证(主症:胃脘胀满,刺痛,痛处拒按,痛有定处,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次症:面色暗滞,脉弦涩)。具备以上两证主症2症状和次症2症状即为气虚肾亏,湿热瘀阻证。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辨证为正虚浊毒内蕴者;患者志愿受试并能合作者;年龄20~85岁。

排除标准:合并消化性溃疡、胃黏膜有重度异型增生或病理诊断疑有恶变者;合并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1.3 一般资料

60例均为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25~81岁,平均(50.6±13.8)岁;病程4~17年,平均(4.6±1.3)年;胃镜及病理检查:伴肠上皮化生30例,伴不典型增生3例。对照组30例,男9例,女21例;年龄24~71 岁,平均(51.5±12.6)岁;病程2~13年,平均(5.7±1.1)年;胃镜及病理检查:伴肠上皮化生29例,伴不典型增生2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胃镜、病理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扶正祛瘀解毒法[处方:党参、白术、白芍、仙灵脾、仙鹤草、法半夏、陈皮、石见穿、铁树叶、莪术、连翘、蒲公英、蜀羊泉、藤梨根等],每日1剂。第1煎加水400ml,浸泡1h,煎30min,取汁200ml;第2煎加水400ml,取汁200ml。将2次药液混合后,分早晚2次空腹服。

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杭州胡庆余堂生产)组成:红参、香茶菜、枳壳,0.359g/片),每次4片,每天3次,饭前30min服用。

两组在治疗时停用其他治疗慢性胃炎的药物。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2.2 观察指标和方法

2.2.1 实验室检查 ①血红蛋白:全部患者清晨、空腹、左上肢采血2ml,全部应用EDTAK2管装血,统一应用日产Sysmex XT-18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化验。②晨抽取患者空主雪去血5ml,离心、分离血清3ml,置于一70°C冰箱冰冻存待测。sPG采用北京佳科生物技术公司生产的PG I和PG II免疫放射分析试剂盒进行测定,严格按说明书步骤进行测定。

2.2.2 胃镜检查 治疗前后两组均由有经验的专职医师操作,胃镜为日本Olympus公司生产。

2.2.3 安全性指标 治疗前后作尿、便常规与心、肝、肾功能检查。并记录各种不良反应经过及结果,分析原因,作出判断。

2.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文献[3]。临床痊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胃镜检查胃黏膜炎症明显好转或达轻度,病理组织学检查示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恢复正常或已经消失。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胃镜检查胃黏膜炎症好转,病理组织学检查示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恢复正常或减轻2个级度。有效:主要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胃镜检查胃黏膜炎症病变范围缩小一半以上,病理组织学检查示慢性炎症减轻1个级度以上,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减轻。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或恶化。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版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表1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b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3.4 安全性观察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便常规及心电图,肝、肾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4 讨论

PLGC其发病主要与长期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劳倦内伤、用药不当、久病体虚或素体虚弱等有关,病机有虚、滞、瘀、毒四个方面,本虚标实是其病机根本。但在疾病的不同阶段,虚实各有主次轻重,临床要抓住主要矛盾,随证选方用药,分而治之[2]。肾为先天之本源,脾胃与肾之间有着"先天"温养"后天","后天"资生"先天"的相关性,脾胃的运化功能全靠肾的温煦、气化功能才能完成;"久病及肾",脾阳虚久必损及肾阳。临床中我们采用有益气活血、健脾温肾、清热解毒为大法治疗PLGC,方中蒲公英善渗利湿热,《本草正义》记载:“蒲公英,味淡利水,乃治脾、胃二家湿热之专药”。黄连清中焦脾胃湿热,泻火解毒,《本草经疏》云:“涤除肠、胃、脾三家之湿热也”。白花蛇舌草、铁树叶清热解毒,利水消肿。莪术散结,通络止痛,诸药合用共奏化浊解毒、活血化瘀之功。现代药物研究表明,方中党参、白术健脾益气,白芍滋阴止痛、防苦燥伤阴,蜀羊泉、淫羊藿、仙鹤草温补脾肾、助阳散寒,合用则提高机体免疫力,使病变组织得到修复与再生;法半夏、陈皮和胃消痞、理气化湿,石见穿、铁树叶、莪术、藤梨根化瘀解毒、开痞散结止痛,诸药合用则改善胃部血液循环,逆转胃腺体萎缩和胃粘膜不典型增生;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抗炎消HP。

Hp感染被认为是CAG癌前病变的启动因子和重要因素,而胃蛋白酶原(PG)是胃站膜主细胞分泌的胃蛋白酶前体,血清胃蛋白酶原(sPG)浓度的变化能反映出胃黏膜病变性质和程度,二者在CAG和胃癌的筛查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可用其早期诊断[4]。因此,除胃镜活检外,血清Hp抗体和sPG属于胃黏膜血清学活检,其水平变化可用于癌前病变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指标。本研究显示,此方能促使血清胃蛋白酶原浓度的变化,以促进胃黏膜的修复,故此方针对PLGC阳虚瘀毒这一基本病机而设,益气健脾、解毒、活血三类药俱全,配伍合理,标本兼治,疗效确切,为PLGC的治疗提供一种新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慧安,李世增. 李世增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思路与方 法[J]. 首都医药,2014,21(2):28-29.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13,1(33):5—18.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48—150.

[4] 谢伟昌,黄彬,李健等.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究进展.辽宁中医药学报,2014;16(4):130-132

[5]张晓惠.辨证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38例[J].陕西中医,2012;33(9):1139-1141

[6] 王金周.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3例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05):102-103.

[7] 王滨,刘华一.慢性萎缩性胃炎之西诊中治体会[J].现代中医药,2013,33(01):23-25.

[8]胡晓平.262例慢性胃炎胃教膜病变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8):1013-1015

[9]张杰3章天寿.从"虚""毒""燎"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1):44-45

[10] 林才志,何建红,陈漫,等. 李桂贤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 经验[J]. 广西中医药,2015,38(5):42-43.

[11] 单兆伟,沈洪. 单兆伟治疗脾胃病经验撷粹[M]. 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2014:6.

[12] 周叶萍. 健脾通络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J]. 新中 医,2015,47(12):47-48.

基金项目:浦东新区卫计委资助项目(项目编号PDZ-2016-21)

论文作者:程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  ;  ;  ;  ;  ;  ;  ;  

扶正祛瘀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临床观察论文_程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