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收集整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论文_高寒 任丽萍

《数据的收集整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论文_高寒 任丽萍

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宝泉聆管理局局直小学教师

点 评:黑龙江省农垦宝泉聆管理局局直小学教学能手

课标要求及分析:

课标对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知识内容进行了调整,提出在第一学段要“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统计的基本知识的。为了让学生能了解学习统计的必要性,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通过参与有趣的调查活动,使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了解调查的方法,学习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使学生体会抽样调查的合理性和记录方法的多样性。学会用画“正字”法记录数据,使结果易于整理。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等与统计相关的初步知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调查、记录和整理,简单分析数据奠定了基础。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与统计相关的生活场景,只是学生没有发现,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研究和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目标:

1、在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会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数据,并体会用“正”字记录数据的优点;继续用统计表整理、呈现所收集的数据。

2、通过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感受数据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体会统计在决策、预测中的作用,感受统计的价值,初步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通过经历统计的过程,积累基本的统计经验,同时体会到严谨、科学、求实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正”字记录数据。

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产生统计的需求。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问题

1、同学们,昨天为了确定我们的新校服做什么颜色的,我们进行了统计,是用什么方法收集到的数据?

2、今天交警叔叔要统计一下路口一分钟通过各种车辆的数目,还能用举手的方法了吗?那要怎么办呢?

【点评:让孩子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通过和前一天的知识体验进行直观的对比,发现不是所有数据收集都可以用举手的方法,体会不同的情境,收集数据的方法也要有所不同。】

二、活动体验收集数据。

1、初次收集。

各种车辆不规律的快速的通过,致使有的学生跟不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什么有的同学跟上了,记录下来了,而有的同学跟不上呢?交流一下,你们记录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点评: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就会产生需求,这时的交流就仿佛是及时雨,孩子们马上就会发现,记的快的同学都是用一笔能画出来的简单的符号来记录的,从而体悟符号的优化。】

2、再次收集。

各种车辆不规律的快速通过,一分钟内通过车辆较多。展示不同学生的记录作品,记录数据。

通过比较,你觉得哪种记录方法好?好在哪里?

【点评: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有的记录符号记不开了,而画正字的却还有好多地方,从而发现正字记录法,不只速度快,而且整洁简便。】

3、整理数据,填统计表。

学生整理不同方法记录的数据。

哪一种记录方法更好数出数据?

【点评:学生在整理不同方法记录的数据的过程中就会深刻的感受到,大多数记录方法要一个个数,很麻烦,而且容易数错,但是正字法可以用5的口诀轻易的数出记录的数据,进一步发现正字法不只是省地方,而且好整理数据,更直观深刻的感知正字法的优势。】

4、数据分析。

如果马上又通过一辆车,你认为最有可能是什么车?为什么?

【点评:这一环节让孩子通过分析数据,预测以后可能性的结果。】

三、拓展应用。

同学们应该怎样调查谁最喜欢去哪里春游呢?

进行数据收集、记录。并填写表格及回答问题。

【点评:这一环节是在学生掌握统计方法之后应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学习统计知识的必要性,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四、梳理课堂,归纳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点评:让学生在谈收获的过程中,梳理本节课的活动过程,进一步感受统计的全过程,进一步感受数据收集方法的优化过程。】

总体点评: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对数据的统计过程要有所体验,要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数据的收集整理》这一课本节课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使生活素材贯串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信息来自生活,并让学生亲身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学生感兴趣的事例作为切入口,激起学生统计的欲望,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2)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感悟数据收集方法的优化。两次的收集,一次的整理让学生亲身经历,在经历中遇到困难,产生需要,主动想办法解决,从而体验方法的优化过程。 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课堂中引导学生调查生活中需要用到数据的收集整理的实例,培养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搜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能力,并能根据所统计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既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情境中掌握了在动手实践的活动中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这节课,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中,通过师生谈话,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等多种教学形式,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唤起低年级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取知识,得到发展。

论文作者:高寒 任丽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5

标签:;  ;  ;  ;  ;  ;  ;  ;  

《数据的收集整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论文_高寒 任丽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