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肿瘤研究论文_吴静碧

(苏州市吴江区第二人民医院(苏州市吴江区中医医院);江苏苏州 2152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比在我院治疗的41例乳腺癌和良性肿瘤患者的二维超声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特点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诊断和鉴别。结果:借助多普勒超声等的帮助,与良性肿瘤相比,乳腺癌中多存在形态不规则,呈蟹足样和毛刺样改变的症状,内部微钙化较为突出,其肿瘤内部血管之间出现相互交错等情况。结论:借助超声图像等手段,便于医生对病情进行正确的判断和控制,在临床上的推广也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作为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恶性疾病,乳腺肿瘤等的发病率也呈逐年升高的态势,且患者年龄也逐渐降低,因此,女性在加强自身关爱的同时,对于临床诊断手段和病情正确判断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及早确诊和控制病情是提高乳腺肿瘤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本文将借助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等手段,通过对不同肿瘤临床症状和病理分析的对比,将为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帮助。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经病理分析证实的乳腺癌患者41例,临床治疗6个月以上,患者平均年龄为49.6岁,其乳腺癌病理类型主要包括:浸润性导管癌32例,占比78%,乳头状癌3例,占比7.1%,髓样癌和黏液腺癌各2例。另与41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作为比照,患者平均年龄为38.2岁,其病理类型主要包括纤维腺瘤29例,占比70.7%,增生结节5例,占比12%,导管内乳头状瘤和积乳囊肿各3例,术前均进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辅助检查。

1.2仪器与方法

采用iu22等彩色超声诊断仪,频率为6~10MHz。患者一般采用仰卧姿势,两臂外展,同时在乳房皮肤表面涂以耦合剂,探头直接放在皮肤表面进行观察,通过彩色多普勒显像,重点观察病变组织的形态、边界、内部回声、钙化程度和肿瘤部位血流分布情况与丰富程度等,具体指标可通过测量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阻力指数(RI)等来表征。

血流分型按其肿瘤内血管的丰富程度主要分为:0级,未见血流信号;I级,少量血流,管径小于1mm;II级,存在一条较明显的血管或几条小血管;III级,血流丰富,血管之间交联。

1.3统计学结论及分析

结合统计学相关知识,使用相关软件SPSS进行辅助分析,以P<0.05作为统计学差异指标的判断标准。

2.结果分析

2.1二维超声声像图表现

对以上病例的超声声像图分析可以看出:⑴肿瘤多以“蟹足样”或“毛刺样”改变,形态多不规则(31例);⑵19例(46.3%)乳腺肿瘤边界不清,周围可见回声晕;(3)25例(61%)乳腺肿瘤内部出现微钙化;(4)10例(25%)患者腋窝出现淋巴结肿大,如图1(a),(d)所示。而对于乳腺良性肿瘤,32例患者肿瘤呈较规则圆形或椭圆形,边界光滑,腋窝淋巴结肿大患者仅4例,为反应性增生,如图2(a),(d)所示。

如表1所示,乳腺癌患者PSV和RI指数均显著高于良性肿瘤,差异具有显著性。如图1(b),(c)所示,32例乳腺癌肿瘤患者RI≥0.7,其内部或边缘血流较丰富,通常可见几条血管交错,而在良性肿瘤患者中(图2),其血流较少,RI<0.7。

3.讨论

周边毛刺样改变是乳腺癌的典型症状,而在本次研究中,有31例患者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多以蟹足或毛刺样形式出现,厚度<3mm,这可能与肿瘤的增大和周围纤维组织增生有关,而在良性肿瘤的病例中,其肿瘤多呈规则形态,有明显的边界。借助彩色多普勒超声等先进的检测手段,通过高清晰的图像等手段,可以用来对乳腺疾病进行及时和正确的判断。在本次研究中,借助多普勒超声等的帮助,与良性肿瘤相比,乳腺癌中多存在形态不规则,呈蟹足样和毛刺样改变的症状,内部微钙化较为突出,其肿瘤内部血管之间出现相互交错等情况,便于医生对病情进行正确的判断和控制,在临床上的推广也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丰有吉.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2.

[2]彭玉兰.乳腺高频超声图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1.

[3]李建辉,李泉水.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3,5(4):238-341.

[4]孙健,于青.乳腺癌声像图改变的诊断价值评估[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4,6(6):335-337.

论文作者:吴静碧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1月下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4

标签:;  ;  ;  ;  ;  ;  ;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肿瘤研究论文_吴静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