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素质 抓规范 求创新论文_严慧娉

强素质 抓规范 求创新论文_严慧娉

——城中区教育局2017年德育工作计划

严慧娉 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教育局 810000

一、指导思想

2017年我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继续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国文明城市、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先导区等创建,学校建设“生态德育”的思想和 “内涵发展”的方略,以“和谐”为主题(即德育工作者素质状况与工作要求的和谐,德育内容与培养目标的和谐,德育方法与学生身心特点的和谐等),大力推进德育队伍建设工作,促进德育工作者专业成长,并进一步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努力发展德育特色,坚持推进德育工作创新。

二、工作目标

1.建设一支善于学习,具有创新精神和管理能力的德育工作队伍。

2.加强德育工作的常规管理,巩固和发展我区德育特色,推动“生态德育” 工作的创新。

3.深化主题教育活动,细化德育工作内容,丰富德育内涵,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针对性、主动性。

4.抓好心理健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生命教育、感恩教育等德育工作。

5.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努力整合德育资源,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创设和谐环境。

三、工作内容、要求

1.师德建设。按照教育局师德建设工作重点和学校总体工作计划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队伍建设。

2.坚持抓好常规工作,促进德育工作创新。

(1)各校要结合本校德育工作状况明确学校德育工作的常规内容并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学生一日常规,通过制度约束及表奖激励,促进广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利用传统的节日、纪念日,通过晨会课、少先队活动课、大中队主题队日、实践体验等活动,充分发挥节日所蕴藏的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和正确三观教育。

(3)加强法纪教育、人防教育,在学生中坚持开展“学法、知法、守法”的教育活动。

(4)开展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珍爱生命教育、道德讲堂等活动。

3.在各项主题教育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弘扬民族精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本年度将继续开展“西宁市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并以此为切入点,促进各校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各校要高度重视“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开展,按照西宁市创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体系》提出的文明校园创建要求,各校制定出文明校园创建目标,并有计划、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落实“学校文明校园创建”内容。

4.让德育工作在教育特色中发展,打造学校德育品牌。

(1)整合学校德育资源,构建生态德育体系。“生态德育”是为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提出的一种新型德育理念。各校通过开设“实践连锁店”、“劳动充值卡”、“爱心保鲜卡”、“环保增值卡”等创新载体,强化学生的体验教育;以学校“党员团员青年志愿者”团队为榜样,学生主动参与到“保护三江源”、“保护青海湖我们在行动——小手拉大手共筑碧水蓝天、爱我青海湖”、“啄木鸟在行动——清除社区小广告”、“生态园清捡垃圾”等公益活动。(2)建立德育专项教育基地。指导各校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德育资源,建立合乎本校特色的德育专项教育基地。(3)深入开展德育研究。通过联合德育教学骨干、名师工作室等,搭建德育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平台,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决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和实践,积极运用研究成果来引领学校德育工作。(4)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和指导,重视心理健康指导教师的培养。①依托城中区未成年人校外心理健康辅导站,进一步加强对心理健康教师的提高培训。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竞赛和心理健康辅导优秀案例评比。③各校开发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开辟专栏,切实开展讲座、咨询、辅导等系列工作。④开展“生命教育”系列活动, 要结合学校、学生实际,有计划有步骤从“关爱生命,快乐成长”、“懂得感恩,尊敬师长”、“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回报他人,奉献社会”等层面进行。

5.关注特殊群体学生的德育工作。各校要建立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残障家庭、外来外出务工家庭等特殊家庭子女的档案,把特殊学生德育工作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要建立特殊群体学生名册,优先为这些学生择良师益友,使他们的成长能够得到良师益友的指导和帮助。年内,教育局将组织开展“我心中的爱心天使”主题征文活动。

6.健全德育网络,创建和谐校园。

(1)探索和建立全员德育工作机制,努力创设并形成“人人是德育工作者,处处是德育工作阵地,事事是德育工作内容”的德育工作大环境,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管理网络。(2)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3)加大家长学校建设力度,推进家长学校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系列化。各校要正确引导,通过家长学校、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择业观,掌握科学教育子女的方法。(4)加大各类教育资源挖掘与整合的力度,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校外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社区教育基地的作用,开辟德育第二课堂,能够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的校外德育活动,努力在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上获得新突破,取得新进展。

论文作者:严慧娉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6月总第27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4

标签:;  ;  ;  ;  ;  ;  ;  ;  

强素质 抓规范 求创新论文_严慧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