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技术和政策问题的思考论文_周睿杰,郭海宝

对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技术和政策问题的思考论文_周睿杰,郭海宝

三门峡市城乡规划监察支队 河南三门峡 472000

摘要:海绵城市特指赋予城市以海绵功能,发挥城市的吸水功能,缓解城市发展与水环境的矛盾,政府部门应重视科学治理城市河道,禁止盲目汲水,提升水环境保护意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本文将浅谈对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技术和政策问题的思考,并提出个人见解。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技术;政策问题;思考

目前,城市用水问题和洪涝问题不容忽视,在此背景下,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应运而生,而且,海绵城市可以起到珍爱自然、保护水资源、美化水环境、促进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本文将简单介绍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内涵,论述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方案,并浅谈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问题。

一、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内涵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分析,海绵本是一种多孔动物门的无脊椎动物,多数为群居,分布自浅水至深水水域,海绵的直径自2.5厘米至数米,可能为手指般大小、树般大小或为没有形状的一团物体,海绵缺乏器官和特化的组织,具鞭毛的细胞将水自孔送入中央腔,各个细胞消化食物(细菌、其他微生物和有机物碎屑),排泄废物和吸收氧气。海绵自古就被采收,用以吸水、沐浴和洗刷,随着更新技术的出现,现在市场上销售的海绵多为人工合成海绵。海绵城市就是基于海绵的吸水特征,优化城市水文条件,采用各种水生态技术(如渗透、蓄存、滞留、给排和净化等),对雨水进行科学处理,避免出现雨涝灾害,发挥城市的海绵作用,将雨水吸收进湖泊、河流、湿地、草地和花园等,营造独特的城市风景,缓解旱季的水资源紧缺问题。

此外,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有四大原则,分别是功能化原则、生态学原则、人本性原则和文化性原则。所谓的“功能化原则”特指海绵城市建设不仅要满足调洪蓄水、涵养水源的需要,而且要尽可能地珍爱自然生态、美化水环境、促进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水资源利用价值。“生态学原则”的核心是水生态学,即认真研究水资源与其环境之间的交互关系,防止水源断流与水系统污染,营造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创设美丽的水景观,开设水滨城市空间,合理扩展水域面积。“人本性原则”是“以人为本”原则的简称,该原则在城市河道治理、雨水排放过程中主要体现在改良河道水生态环境系统,创设优美的水滨环境,通过优化地下水环境系统,栽种绿色植物,修建水坝等方式来维护城市河道的点线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文化性原则”体现了城市水文化,有利于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明确指出建设海绵城市不仅要发挥防洪蓄水的作用,而且应注重提升科学文化价值与功能[1]。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方案

(一)营造文明水滨城市景观

营造文明水滨景观,必须恪守海绵功能化原则、生态学原则、人本性原则和文化性原则,充分利用水资源、植物资源和经济资源,完善城市绿化工程、灯光工程、桥梁工程、亲水平台、护岸工程、文化休闲工程等,构建良好的水滨文化经济带。福建省就依据美学理念和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创造了独特的水滨小城。水滨小城的植物以凤凰树和桉树为主,火红的凤凰花如同美丽的云霞,桉树散发着浓郁的芳香,这些河道防护林不仅起到了涵养地下水源、吸收雨水、促进水循环的作用,而且形成了美丽的水滨风景线,加强了滨水亲绿的美感。柳州竹鹅溪景观带修建了良好的护岸工程、亲水平台和安全的闲游步道,夜晚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提升了城市河道的美感[2]。

(二)满足调洪蓄水的要求

做好城市河道整治工作,首先要满足调洪蓄水的基本要求,通过修建防洪工程和排涝工程来防止河水和雨涝泛滥,定期清理河道的淤泥,疏通河道,适当调整河道坡度,配置好河流断面,控制河水流速,准确估计河水流量,稳定水流态势,加固河堤,从而不断增强河道泄洪能力,满足正常的蓄水量。

(三)优化地下水系统,净化积水池

改善城市地下水系统可以防止污水渗入地下之后流入水源保护区,首先要做好防渗工作,阻止地表污水流入地下河流;其次,要完善地下水系统的净化功能,将排污口设置在水源保护区之外以维护地下水环境。

积水池一般用于收集雨水和废水,如果积水池中的污水由于特殊原因得不到及时排放必然会在水循环的作用下影响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水质,因此,要定期净化积水池,可以通过添加高锰酸钾和活性炭以净化积水池中的水体质量。

(四)完善污水截流工程

防止污水侵染河道,必须重视完善污水节流系统,依据河流走向设计截流干管,集中处理污水。柳州竹鹅溪就结合水流走向在河流南北两岸布置了截流干管,对排水口实施全面截流,在下游区域合并污水,并通过修建污水处理厂来净化污水。

三、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

(一)建立海绵城市建设激励机制

建设海绵城市有助于提升经济生态效益,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因此,突出节水减排业绩,促进健康水循环,市政部门应注重建立科学完整的海绵城市建设激励机制,给予海绵城市及其建设项目以适宜的嘉奖。

(二)发挥市政府的主导作用

市政府应注重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监管,严格执行“两证一书”政策,认真审核施工企业的资质证书与施工计划、图纸以及施工质量,重视提升社会参与度,倡导市民节约用水,参与海绵城市建设活动[3]。

(三)加强城市建筑防水建设

城市建筑对海绵城市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城市建筑出现渗漏,必然会影响海绵城市建设,因此,必须重视加强城市建筑的防水建设,避免出现水资源浪费现象。在城市建筑建设中,作为海绵城市建筑的设计人员要做好系统的工程分析,对于由于设计环节的欠缺而导致的建筑质量问题,要做到科学的分析,并进行合理的修正。对于工程设计而言,当设计图完成之后要与实际的工程施工人员探讨,并采纳他们的意见,从而对设计图纸不断的修正,使得设计能够符合实际的施工需要。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作为工程的设计人员还要到施工现场中去观察学习,从而在实际的环境中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此外,要为施工人员预留充裕的施工时间,并在施工的过程中,对于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的技术和理论培训,从而不断的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最终保障海绵城市建筑的工程质量,防止发生建筑渗漏情况[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特指赋予城市以海绵功能,发挥城市的吸水功能,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有四大原则,分别是功能化原则、生态学原则、人本性原则和文化性原则,这四大原则相辅相成。提升海绵城市建设技术,须注重营造文明水滨城市景观,满足调洪蓄水的基本要求,通过修建防洪工程和排涝工程来防止河水和雨涝泛滥,优化地下水系统,净化积水池,完善污水节流工程。

参考文献

[1] 周迪.海绵城市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16:1).

[2] 张旺,庞靖鹏.海绵城市建设应作为新时期城市治水的重要内容[J].水利发展研究,2014(09:2).

[3] 张亚梅,柳长顺,齐实.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水土保持[J].水利发展研究,2014(09:3).

[4] 王国荣,李正兆,张文中.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构思[J].山西建筑,2014(36:4).

论文作者:周睿杰,郭海宝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5

标签:;  ;  ;  ;  ;  ;  ;  ;  

对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技术和政策问题的思考论文_周睿杰,郭海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