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外向型农业发展研究_农业论文

河南省外向型农业发展研究_农业论文

河南省发展外向型农业问题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河南省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外向型农业是指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国际与国内市场相结合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外向型农业的特点是市场的导向性,即生产经营单位按照国际与国内市场的需求组织农业的生产与经营,实行产、供、销一体化并且积极引进国外技术、资金、人才、信息及管理经验,目的是生产适应市场需要的、有一定市场竞争能力的优质与精细化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从而带动本地区经济及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纵观世界各国及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历史,均无一例外地表明外向型农业对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增长的作用。

目前,世界经济正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经济出现了向区域中心化、集团化、一体化方向迅速发展的态势。本世纪80年代,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经济圈也正在有目的、有组织地建成。世界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不仅使国家之间相互开放、经济相互渗透并相互依存的情况更加突出,而且在一个国家内部的各地区之间也将随着上述经济形势的变化经济上也将互相渗透并相互依存。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的社会、经济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面对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部分内陆省份农业生产已突破地域界限,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进而使上述地区的农村全方位脱贫致富的新情况,河南的农业何去何从?是否应该发展外向型农业,已经摆到了各级领导和经济理论界的议事日程上来。

一、河南省发展外向型农业的优势条件及不利因素分析

(一)河南省发展外向型农业的优势

1.河南自然环境优势,交通便利具有长期的内外贸易历史。

河南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地理位置居中,早在北魏时期,九朝古都洛阳即工商业兴隆、市场繁荣,内地和西域各国商人来洛阳经商者即络绎不绝。

河南省铁路、公路、航空四通八达。境内的京广、陇海、焦枝三条交通大动脉以及即将开通的京九铁路在省内纵横交贯。全省地方铁路有13000多公里,居全国第一。省内外公路通车里程已达3.7万公里。民用航空目前可直达香港及全国十几个省市。在内河航运方面,河南省有黄河、淮河、沙颖河、涡河、沱河、卫河、丹江七条航道可以通外出口。这一优势是北方几个内陆省份所没有的。

2.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及商品生产优势是我省发展外向型农业的物质基础。

我省耕地面积居全国第二位,灌溉面积居全国第四位,粮食是我省传统的优势产品,种植面积、总产量均居全国首位。我省是全国夏大豆的主要产区。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黑龙江省而居全国第二位。

我省是全国五大产棉区之一。总产量居全国第三位,且生产布局集中,商品化程度也较高。我省是全国的主要烤烟区之一。播种面积、总产、单产三项指标居全国之首。烤烟生产驰名国内外。我省烤烟生产担负着全国26个省市、86个大中型卷烟厂的原料供应。“中州芝麻,名扬天下”。河南是我国芝麻的集中产区。播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第一。我省周口、驻马店、南阳三地区特别适合芝麻的生长。在外贸出口方面我省芝麻主要销往日本、德国及港澳地区。我省花生是全国集中产区之一。黄河故道沙区最适合花生的生长。目前河南省有1500万亩沙地,是发展花生生产的宝贵土地资源。河南的红黄麻播种面积占全国1/5,产量占全国21.3%。此外,我省还建立了一批供货比较稳定的农畜土特产品的出口基地。如中牟的大蒜90年销往欧美、中东和东南亚1.2万吨,销量居全国第一。在畜禽产品方面如活猪、活牛、山羊皮、肉兔、兔毛,已经建立起一批商品基地。在林果等土特产品及其加工品方面,我省的信阳毛尖茶叶、蚕丝、灵宝苹果、新郑大枣、草帽辫、怀山药、弥猴桃制品、桐木、饲料,以及棉布、棉纱、针棉织品、皮制品等在国际市场上均有稳定的客户,如我省能认真做好出口基地的建设工作,上述资源将成为我省外向型农业的支柱产业。

3.良好的环境机遇将成为我省发展外向型农业的动力。

(1)沿海及经济发达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需要内地省份的支持。沿海地区对外开放以后,经济发展到一个新水平。由于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必然要求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地区转移。为了降低产品的成本,高耗能的产业以及距原材料产地较远的产业也必然会从沿海向内地转移。我省有丰富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的资源,加之我省交通、通讯条件优越,劳动力价格低廉,因此我省可充分利用沿海及经济发达地区对内地省份在原材料、能源、劳动力等方面的依赖性,通过“拾遗补缺”,建点、设厂、横向联合等方式,与沿海发达地区结成贸易伙伴,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国际竞争。应抓紧时机,充分利用沿海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和国内外重新分配市场这一有利时机,引进资金、技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工业品,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振兴我省农村经济。

(2)恢复GATT缔约国地位,将给我省外向型农业带来发展机遇。

首先,市场范围的扩大和贸易壁垒的消除,有利于我省发展资源和产品优势,增加农产品的出口量。如我省一些较有优势的农产品,如豆类、棉花、芝麻、烟叶、油料、茶叶、大枣、大蒜、畜禽产品和其它农畜土特产品及其加工品等的出口量将会明显增加。

其次,我国将从削减农产品补贴中获得益处。随着农产品补贴的逐步减少,不仅各国农民可以进行公平竞争,而且国际农产品价格低沉的局面也将得到扭转。我省是一个农产品调出省,这一措施必将使我省农民从农产品价格中得到好处并进一步乃至完全解决农产品的“卖难”问题。

复关后,我国农产品市场将与国际市场接轨。同时,各种限制农产品在地区之间流通的障碍都必将废除。地区之间的市场封锁以及部门和地方保护主义也将被打破。这一形势对促进我省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流通将是十分有利的。③我省对独联体和东欧各国经济技术合作和贸易的发展,为我省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了机遇。

(3)我省与独、东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从50年代开始就有一定的基础。进入80年代随着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我省对原苏联及东欧国家的经贸活动也更加活跃。1988年我省对原苏联及东欧贸易额达到16729万美元,占全省出口总值的21.79%,成为我省仅次于对香港出口的第二大市场。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独、东国内政治、经济体制的变革,我省与独、东国家的经贸交往,出现新的机遇。

首先,上述国家,特别是俄罗斯,有雄厚的重工业基础,他们科学技术发达,能源充足,交通、通讯先进。不足的是轻工业基础薄弱,第三产业不发达。独东国家为摆脱目前的困境,在经贸方面进行了许多改革,全面开放的态势已经形成;

其次,独、东国家当前生活消费品严重缺乏,居民生活中必需的食品、日用品、纺织品、服装等极为短缺,因此对中国消费品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强。加之独联体开始以发展消费品生产为重点启动产业结构调整,俄罗斯将重点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因之更加剧了对劳动力、食品、纺织品及其他生活必须品的需求,这对我省向独联体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及输出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

4.省际间经济差距的扩大给我省施加了压力。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沿海及经济发达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较快。深圳提出本世纪末要实现工业总产值400亿元,农业总产值10亿元,人均国民收入达到3000美元。并要建成一个以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科技先进、经济繁荣的经济特区。上海正以超越深圳速度的态势开发浦东。广东、江苏、浙江、辽宁、山东等省,近年都出现了经济高速度增长的势头。分析河南省的情况,近几年的国民收入等经济指标,虽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均明显低于全国水平。目前我省不仅面临与沿海省市的差距在拉大,而且面临与内地一些省、市(区)在发展速度上也将出现差距的严重挑战。

(二)河南省发展外向型农业的不利因素

1.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规模小,效益低,资源开发不足。

我省85年以来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多是立足于国内市场的需求而建立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对发展当地的优势产品并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建立贸、工、农型的农村产业结构则考虑较少。因此长期以来农业生产的专业分工很不发达,专业化、社会化的生产服务体系很难建立,于是也就难以适应外向型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如将我省农村产业结构的现状与沿海地区对比,显然很不适应外向型农业发展的需要。

其次,我省虽有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条件,但我省各地市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加之农业投入不足,因此农业的抗灾能力不强。目前我省的农业生产尚处于低投入、低效益、低积累的循环之中。而这种“三低”循环则使农、畜生产及加工企业的规模难以扩大,原有的资源开发不足,各地的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产品优势。这种情况使发展外向型农业举步维艰。

2.农禽产品加工业基础薄弱,生产能力低,出口产品档次低、门类少。

发展外向型农业,必须在建设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的同时,发展出口农产品加工工业,以利于高层次综合利用本地资源,提高农副产品的创汇价值。但我省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生产水平低,生产规模小,产品质量差。如以食品工业为例:一些经济发达国家,食品工业的产值都大于农业产值。1979年美国食品工业产值为农业总产值的187%,日本1980年食品工业产值为农业总产值的240%,我国为30%,而我省则不足20%。我省目前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粮油、乳类、饮料、白(啤)酒、糖果、糕点、饲料、家俱等加工业虽有近几百个门类,但均缺少拳头产品。产品质量在国内及国际市场上均缺乏竞争力,而要开发新产业和新产品仅技术改造所需技术和资金两项,即成为发展生产的障碍性因素。

3.恢复GATT缔约国地位,将使我省农业面临挑战。

复关后GATT成员国一些优质、廉价的农产品将大量涌入我国市场。据预测,容易受到冲击的农产品主要有:小麦、油料、糖类、大豆、热带果品、优质大米、家禽以及橡胶、木材等。目前我省小麦、食油的成交价格,均高于国际市场水平,复关后,国际市场上述农产品将更多的流入国内,我省的农业如不改变现状,将面临着衰退萎缩的危险。

二、河南省贸工农一体化产业模式的选择与分析

(一)建立贸工农一体化产业群体,增强发展外向型农业的实力

贸、工、农一体化是指生产经营者按照市场的要求,以扩大产品的销售为目的,以贸易为重点、以加工为龙头,组建科技、生产、储运、信息等各环节相配合的生产经营体系。其中出口生产基地的建设是以专业化为基础的生产群体的组合。我省汤阴县的牧工商联营公司,即是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群。

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在建立贸、工、农一体化产业群时,需注意处理好以下问题:

1.做好“外引内联”。根据沿海地区经验,建立贸、工、农生产体系,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交通方便、信息灵通、工业基础较好、商品经济发达,与海外有较多的联系等。

我省在上述方面,处于相对劣势。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做好“外引内联”工作。特别是先做好“内联”,内联的方法是: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项目→内联→组建公司→兴建基地→加工增值→出口创汇。通过内联,把国内的优势集中起来,使我省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并增加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增加对外资的吸引力。对我省来说,发展外向型农业,不单单是多出口、多创汇,更重要的是加快我省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使我省农民尽快实现小康。

2.处理好国外市场与国内市场的体系。

发展外向型农业,要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国内市场为立足点。所谓“导向”,即产品的品种、质量、规格、加工、保鲜、包装,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要积极争取打入国际市场,按照这个要求的方向调整农副产品的产品结构,建立出口生产体系。我省农业的起点比较低,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的质量及技术水平要提高也还有个过程,加之国际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变化很快,因此,在建立贸工农一体化企业群时,既要瞄准国际市场,也不要忽视了广阔的国内市场。能外销的尽量外销,暂时不能外销的,就要在国内找到立足点。

3.处理好引进先进技术和传统技术的关系。

建立贸工农一体化产业群体,应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及管理经验。但应从我省省情出发,注意运用适用技术和适度规模。充分发挥我省劳动力多、劳动报酬低的优势。建立贸、工、农生产经营体系,采取“两头洋,中间工”的办法。以节省生产经营成本。

4.处理好大规模商品基地与家庭经营的关系。

建立贸工农企业群,特别是建立较大规模的专业化、系列化商品生产基地,应发挥多方面的作用,如生产、科技、加工、金融、外贸以及家庭经营等方面的作用。目前我省不少地市都提供了许多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联合兴办商品生产基地的经验。即由一个经济组织牵头,统一组织规划,向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组成系列化的生产体系。通过联合,把家庭经营和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联合了起来,促进了资金、技术、土地、劳力等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

(二)贸、工、农一体化企业的模式

为了使产品能够在国际国内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必须实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保鲜、贮藏。运输、销售各环节的相互衔接及配套。要完成上述任务,首先必须建立一个专业性公司。

专业性公司是出口商品生产的经营者,又是出口商品生产基地的组织者,是“龙头”。公司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身,汇贸、工、农于一体,担负着把千家万户纳入产、供、销这一生产经营过程的任务。

兴办专业性公司的主体,目前大体上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由专业商品出口公司主力;二是由外贸部门主办的产供销一体化出口生产基地;三是由供销社、商业、物资等部门组成的商贸经营型公司;四是由村委会直接组建公司,把外贸和分散经营的农户联系在一起。

我省贸工农一体化企业有以下几种类型:

1.企业带动型。即以资金、技术、人才、设备、信息等要素条件较强的城乡经济实体为龙头,围绕当地的一种重点产品进行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一条龙服务的一体化生产经营组织。公司按照市场需求一方面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另一方面又以当地为基础建立生产基地并为农户提供配套服务。这种 形式的公司将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结成一个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共同体。

2.市场牵动型。即运用市场的导向作用,围绕优势产业的发展,带动与其相配套的加工、运销行业的发展,进而形成一条龙的经营格局。

在建立市场牵动型公司时,可以考虑和沿海地区的金融、商业、外贸等部门的联合,利用上述部门实力强、渠道多、信息灵,对国际、国内市场适应力强的优势,带动当地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发展。

3.企业集团型。这种形式的公司可以由供销社、商业、物资、外贸等部门或者由政府部门转变职能后组建的经济实体共同组建成一体化企业集团。这种企业集团是以贸、工企业为“龙头”,以当地的农畜产品资源优势为依托,以综合、全程的技术服务为保证的利益共同体。

4.科技推动型。即应用高新技术进行名优特新产品的开发和传统产品的更新换代,由此推动生产、加工、销售的配套发展和新市场的开拓。

5.协会联合型。即围绕某项拳头产品建立协会,把农民联合起来,向会员提供生产、技术、加工、销售等系列服务,走生产、科技、加工、销售一体化的路子。

(三)完善贸工农型企业建设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强“龙头”企业建设。“龙头”企业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搞好服务的综合功能。其经济实力和牵动力的大小,决定着贸工农一体经营的规模的成效,因此在进行此项工作时,要把“龙头”企业建设作为关键措施来抓,一是充分发挥现有农业经济技术部门和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的作用,使其成为服务实体的“龙头”;二是要鼓励具有实力的企业领办“龙头”企业;三是支持龙头企业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增强深加工和精加工能力;四是增强仓储、冷藏、运输能力;五是完善企业经营机制,强化经营管理,加强技术改造,逐步把“龙头”企业建成管理水平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现代化企业。

2.抓好基地建设。出口基地的规划及建设,是发展外向型农业最关键性的一环。因此应做到:一是布局区域化。基地应按照外向型农业的要求,本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高产优质和相对集中的原则,调整产业结构。实行“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围绕带头产业,大力发展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逐步形成与资源特点相适应的、区域化格局的农副产品出口生产基地。二是经营集约化。“龙头”企业要围绕一种或几种重点农副产品,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的方式,引导农民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三是服务系列化。“龙头”企业要与经济技术部门和乡村合作组织结合,组建贸工农、科贸农一体化的系列化服务公司,从技术、物资、资金、运输、信息等方面为基地搞好服务,逐步形成上下配套的服务体系。四是产销合同化。要努力用经济、法律手段来理顺企业同农民的关系,通过契约合同形式明确各产业部门与农民在责、权、利诸方面的关系。

3.进行政策扶持。一是制订政策法规,为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鼓励多渠道筹集资金,实行政府和地方联合投资,择优投放,有偿使用。三是建立风险基金,以增强各企业的风险意识和抗御波动的功能。

此外,还应建立一套包括价格、汇率、税收、信贷、奖励、保险等各项政策的宏观调控机制,以促进我省贸工农一体化产业群的迅速形成。

三、河南省外向型农业基地建设规划

基地建设是指发展外向型农业的地区,根据国内外市场的要求和当地的资源优势及生产力水平,以销售名优特新的优质商品为目标,按现代化、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要求,建立和规划的商品生产基地。外向型农业基地建设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和创汇能力,并为加工和销售企业提供稳定货源的必要保证,也是发展外向型农业的基础。

1.搞好基地建设可以深度开发当地资源,发展商品生产,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如广东省为适应国际市场对农产品的大批量的需求,加强了出口商品基地的建设。1987年广东引进10亿美元外资,自筹人民币20亿元进行外向型农业基地建设,全省共建立出口商品基地的专业厂2000多个。

2.建设基地是开发新产品和对产品进行深加工的需要。我省出口产品目前缺乏拳头产品,产品质量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究其原因,主要是加工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低劣。有时出口成品还不如出口原料合算。为此我省迫切需要建立具有现代化技术水平的、高度专业化的多层次加工体系,生产量多、质好、独具特色的、适销对路的拳头产品。

3.建设基地可增强以农户为主体的产品的竞争能力。以农户为主体的生产经营单位,经营规模小,力量分散,很难同发达地区或国际市场上的产品进行竞争,因此,集中资金、物资、技术、人才建设生产基地,使其有一定规模和现代化生产能力,就能生产出更多的名优产品,增强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4.建设基地可以促进我省与沿海地区横向经济联合。如以基地为“龙头”联合沿海一些企业,把各类经济实体、各种资源优势和生产力要素集结在一起,形成企业联合体或集团,可增强发展外向型企业的后劲。

对河南省外向型农业生产加工基地建设规划的设想。

按河南省综合经济区划所划定的区域发展规划,结合各地区发展外向型农业的具体情况以及各经济区近几年形成的优势产业,现对我省各经济区外向型农业基地的规划提出以下设想:

1.豫东经济区。包括开封市和商丘、周口两个地区。本区地处豫东黄淮平原,是我省历史上受黄河泛滥影响最深的地区。该区自然条件及经济条件有很大的类似性。境内地势平担,棉花、油料、泡桐、果品、皮毛等农产品资源丰富。本区是河南省的粮棉主产区,根据已形成的优势产业,可建立以下基地。

(1)日光温室蔬菜基地;

(2)以养牛为主的畜牧养殖基地。其中,周口地区沈丘、淮阳、项城、郸城所产的槐羊皮、商丘民权的板皮山羊,是外贸出口的拳头产品,应建立板皮山羊养殖基地;

(3)黄河故道花生生产基地;

(4)泡桐生产基地。泡桐原产黄河流域,是重要的出口物资,我省出口量居全国第一位,豫东平原是我省泡桐的主要产区;

(5)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如酒类、味精、食品、罐头、轻纺、造纸等;

(6)棉花生产加工基地。

2.豫中经济区。包括平顶山市和许昌地区以及驻马店地区的两个县和洛阳地区的临汝县。共3市14县。该区农业发达,工业有一定基础。本区的主要农产品资源为烤烟、榨蚕丝及羊毛。

(1)以许昌为中心的烤烟生产加工基地。在襄县、叶县、禹县、郏县、舞阳的丘陵地区,建立烟草生产基地,以许昌市、漯河市为中心建立卷烟加工基地;

(2)以叶县为中心的畜禽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目前叶县的畜禽产品已打入北京、上海、天津、郑州、哈尔滨等大中城市。叶县牛羊肉加工厂的产品成为河南省唯一加入中国清真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的企业。产品出口俄罗斯、伊朗、伊拉克、韩国;

(3)以漯河市为中心的食品、卷烟、白酒、皮革加工基地;

(4)以鲁山县为中心的榨蚕丝及土特产生产加工基地;

(5)以鄢陵为中心的花卉生产基地。

3.豫北经济区。包括新乡、安阳、焦作、鹤壁、濮阳等市和地区。全区有丰富的煤、铁、天然气、石油等资源,工业有一定的基础。农业资源主要是棉、油及粮食作物,因此长期以来,豫北经济区在棉花、油料、纺织、食品、饲料加工等基地建设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但近年来豫北经济区在以下几种产品的生产方面,有新的发展,建议建立以下基地:

(1)四大怀药加工基地。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俗称四大怀药,是我省著名的药材。由于主产于我省古怀庆府所属的武陟、沁阳、博爱、温县一带而得名。四大怀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由于它们具有很好的医疗保健作用,因此在国内外久负盛名。近年来四大怀药的应用已涉及到药品、食品、饮料等行业。目前上述地区生产四大怀药年产量已达数百万公斤。为此,建立四大怀药生产基地,积极组织开展优良品种选育及综合开发利用工作,对豫北地区发展外向型农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太行特种动物良种繁殖基地。以安阳太行特种动物良种繁殖场为中心,建立人工养狐、养貂、养狸、养獭、养犬基地。开发并繁殖从国外引进的名贵狐种(强北极狐、银黑狐、珍珠狐、琥珀狐、玛瑙狐、白金狐等)并建立大规模饲养场,扩大饲养规模;

(3)畜牧养殖基地。以鹤壁市为中心建立肉鸡、瘦肉型猪及肉类加工基地,目前,鹤壁市已建立仔鸡、蛋鸡、瘦肉型猪、养牛、养羊、肉类加工、饲料加工以及豆油加工等基地十个,对周围县市有一定的辐射作用;

(4)土特产及食品加工基地。

4.豫西经济区。本区有洛阳、义马、三门峡市及13个县。豫西经济区地处伏牛山以北,黄河以南。本区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较好,洛阳不仅是全国机器制造、有色金属、平板玻璃生产基地,而且也是省内的棉纺织工业中心和石油化工基地。因此本区应利用洛阳工业的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的深加工业。本区的农业资源主要有棉花、苹果及林业资源。

根据该区的资源及已形成的优势,应建立以下基地:

(1)以洛阳市及所辖县为中心的棉花生产加工基地;

(2)以卢氏、栾川、嵩县为中心的经济林生产加工基地。其中卢氏核桃是我省外贸出口的名贵果品;

(3)以灵宝为中心的苹果生产加工基地;

(4)畜牧业生产加工基地。本区地处伏牛山区,有良好的草地草坡可发展养羊及养牛业。本区可在山区县建立绵羊、奶山羊、肉羊及肉牛生产加工基地。

5.豫西南经济区。本区包括南阳市及除桐柏外的11个县。豫西南经济区是我省主要的粮棉生产区。区内农业资源丰富。盛产棉花、粮食、烤烟、油菜、榨蚕和山区土特产品。本区地处伏牛山南侧,桐柏山脉以北,森林、经济林及草场资源丰富。豫西南经济区当前主要不足为煤炭资源贫乏,工业基础较差。

根据规划,本区应建立以下基地:

(1)棉花生产加工基地。南阳盆地日照充足,棉花产量高、质量好,应将南阳市发展成为农副产品深加工的轻工业城市;

(2)榨蚕养殖及丝绸加工基地。以南召、方城为中心,建立养蚕、烘干、缫丝、织绸一条龙的生产、加工联合基地;

(3)经济林生产加工基地。本区经济林资源丰富,如猕猴桃、板栗、油桐、核桃都是外贸出口的优势产品。据调查,目前仅西峡县即有经济林树40余种,总面积达50余万亩;

(4)南阳黄牛生产加工基地。南阳黄牛是优良的肉用牛品种,若与荷兰牛进行杂交,可很快转化为乳牛,本区具有发展肉牛及乳牛的巨大优势;

(5)瘦肉型猪生产加工基地;

(6)丝棉纺织、卷烟、榨油、食品深加工基地。

5.豫南经济区。包括信阳地区和驻马店(西平县除外)两个地区。本区处于淮河上游,境内拥有丰富的化工及建材资源,农产品资源主要有芝麻、麻类、茶叶及畜禽产品。

对本区的基地规划为:

(1)以驻马店为中心的芝麻生产、加工、销售基地。驻马店芝麻资源丰富,“中原芝麻,名扬天下”。目前在驻马店建立的中原芝麻批发市场,交易能力强,对生产的导向作用很大;

(2)以信阳县、新县、桐柏县为中心,建立香菇生产、加工基地。香菇县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属天然无污染食品。在国际市场上,日本、新加坡、香港的需求量较大,我国去年出口日本鲜菇1万吨,由于我省对香菇的国际贸易重视不够,因此市场潜力很大;

(3)以信阳、新县、光山、罗山、固始、桐柏为中心,建立信阳毛尖茶叶生产基地;

(4)以信阳地区为中心,建立红、黄麻生产加工基地;

(5)畜禽生产加工基地。信阳水牛、淮滨板皮山羊、奶山羊、固始黄鸡,都是本区优势畜禽产品,应在上述地区建立生产、加工基地;

(6)以驻马店市、信阳市为中心,建立麻纺、制茶、食品、饲料精加工基地。

6.郑州经济区。包括郑州市和中牟、新郑、登封、密县、巩县。本区地处全省中部偏北,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区内矿产资源丰富,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境内盛产鲜枣、羊毛等农产品。目前该区内中牟大蒜、新郑大枣,已形成一定规模生产。郑州经济区外向型农业应充分利用交通、通讯、能源等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的精加工业,使其成为全省优势农产品的精加工基地。

标签:;  ;  ;  ;  ;  ;  ;  ;  ;  

河南省外向型农业发展研究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