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的生态界面分析_生态因子论文

工程管理的生态界面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程管理论文,界面论文,生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修回日期:2007-05-23

中图分类号:Q1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95(2008)01-0141-03

工程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工程管理的复杂性及其难度,主要表现在工程管理涉及面广,具有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作为工程管理者,除了要了解管理学和工程学的基本知识之外,还必须对工程管理活动的生态有深刻的认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完成对工程活动和工程管理活动中“自然—社会—经济—技术”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控制。界面概念源自于工程技术领域,原意是指各类不同组件之间的结合部分;在现代管理理论中,界面是指两个异质实体的联系和衔接状态。工程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使工程界面最佳化地实现其功能。工程管理生态控制的关键是要了解它的生态界面,而对工程管理系统的生态界面分析,可以从生态因子、生态位和生态链三个方面入手。

1 工程管理的生态因子

生态因子是指生态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每一个生态因子都是在与其他生态因子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中起作用的,任何因子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因子的变化,其主要特点是不可代替性,而所谓的生态环境就是各种生态因子的总和。对于工程管理系统来说,主要的生态因子包括自然生态因子、社会生态因子、经济生态因子和技术生态因子,对这些生态因子的分析有助于了解工程管理生态界面的结构。

每一个工程管理活动都必须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进行,都要受到各种自然条件的制约,包括自然资源、气候、地质与地形地貌等,从工程设计、工程建设到工程消费,工程管理活动的每一个阶段都必须要对自然生态因子进行考虑和分析。当然,不同类型的工程考虑的侧重点也有所区别,比如建筑工程在设计和选材时主要考虑地质条件和气候因素,而一些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耗型的工业工程如采矿工程、水利、电力工程等则更多地考虑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与此同时,工程活动还会对自然生态因子产生反作用,可能破坏自然生态的平衡,比如高密度大型建筑的不合理分布会改变气候环境,过度的开采和消耗不可再生性能源会导致自然生态的失衡等等。

工程活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活动,其产生就源自于社会需要,其活动过程就是一种社会组织过程,其结果也会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因此,工程管理的社会生态因子是不可或缺的。其主要内容包括:首先是社会政策和法律层面,作为社会活动的工程必须要遵守当地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只能在一定的法律框架内活动,与工程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相关的经济法、合同法、安全性法规以及一些专业性、行业性的法律法规;其次是社会文化背景,包括价值观念、社会心理、行为方式、交往方式、道德习俗等等,都会对工程管理活动产生影响;第三是人的因素,工程需要人来设计、建设、施工,最重要的是工程需要人来消费,也就是说工程本身就是“为人的”,这是工程活动的最终目的和终极价值追求。因此,从工程设计、工程建设到工程的验收和使用,都要体现出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只有这样,工程管理活动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工程管理活动是一个独立的经济活动,工程投资者的目的是要通过工程建设来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因此,工程管理就不能忽视其经济生态因子。从工程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工程经济分析评价的基本经济数据包括投资、成本、收入、利润、税金等方面,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方案的选择、可行性分析、投资估算、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不确定性分析和风险分析等等。从工程经济分析的层次来看,包括微观经济分析、中观经济分析和宏观经济分析,其中微观经济分析主要针对工程活动中各个阶段的经济效率;中观经济分析是对整个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作出评价;宏观经济分析是从地区或国家的角度考察工程活动的经济合理性。

工程技术是工程活动中的要素之一,技术管理是工程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构成工程管理技术生态因子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技术开发、工程技术创新、工程技术分析、工程技术支持、工程技术吸收、工程技术扩散与传播、工程技术评价等。从工程管理的时间流程来看,既有独立的工程技术方案选择环节,又有渗透到工程设计、工程建设、工程消费阶段的工程技术因素。从工程管理的综合评价来看,除了有单独的工程技术评价之外,对设备选择、现场管理、质量控制、信息系统等环节都有相应的工程技术评价。

2 工程管理的生态位

在生态学中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是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或可被其利用的各种生态因子或关系的集合。每一种生物在多维的生态空间中都有其理想的生态位,而每一种环境因素都给生物提供了现实的生态位。”在工程管理中引入生态位的概念,就是要合理调控工程管理活动中的各种生态因子,使其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生态位本身具有空间和功能多重含义。从空间的角度来看,根据最小因子定律(Liebigochs law of minimum),工程管理必须具有最起码的生态因子的种类和数量;从功能的角度来看,工程管理者必须找准自己的生态位,在各个阶段都要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生态因子的功能,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工程设计的主要功能在于为工程决策提供各个方面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主要包括:工程策划,根据国家、地方政府或企业等经济主体的发展战略,通过工程项目的基本构思、理论定位、目标系统设计等步骤,提出工程的立项建议;方案选择,通过技术招投标广泛收集设计方案,对不同类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找出最优化的技术路线;可行性分析,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生态因子的种类、数量和功能,对拟建工程项目的必要性、可能性进行全面、系统、综合的分析和论证,如UNIDO出版的《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手册》将可行性研究工作分为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和详细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工程立项,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对工程项目建设所需的资金进行预算,通过投资或融资为工程立项提供资金保障;最后进行招投标。

工程建设的主要功能是按照工程设计的要求完成工程设计的目标。实际的工程建设活动以授标为起点(大中型的工程还要进行分标),然后进行原料采购,进入工程现场进行施工。工程建设阶段的管理功能分为两条线路,一条是现场管理,目前现场管理优化的主要方法是“5S”活动,即生产现场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另一条线路是施工监理,包括对建设单位资质审查,检查建设单位投入工程项目的人力、材料、主要设备及其使用、运行状况,对工程建设的现场进行质量检查、进度控制,参与工程竣工后的验收工作。

工程建设结束之后,通过验收的工程成果就要交付使用。工程成果的使用者构成了工程消费共同体。从意义的层面上看,工程的设计和建设过程都只是想象中的价值,只有通过消费者的使用,才能实现工程的现实价值。工程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用,因此,工程消费共同体是工程活动价值的真正归宿和意义创造者。工程交付使用的过程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是工程活动走向社会,接受社会的价值评价的过程,即工程的社会化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工程活动开始对社会产生影响,即社会的工程化过程。

3 工程管理的生态链

生态链是指生态系统内部各个单元之间的物质、信息、能量的流动。工程管理系统的生态链主要包括覆盖工程设计、工程建设和工程消费全过程的三个单元流量系统:物质链、信息链、技术链。从生态链的角度分析工程管理系统,有助于从动态视角来把握工程管理的生态界面。

工程管理的物质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资金、原材料、设备和人力资源。原材料、设备等各种生产资料是工程管理活动的“硬件”,这些资源获得的难易程度以及获得资源的实际价格水平和质量水平受当地社会的宏观经济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水平的制约。而资金是购买工程建设所需的原材料以及购买各种仪器设备的前提条件,获取资金的主要途径是资本的积累和资本的积聚或集中,其中:资本积累是工程主体的投资或工程主体自身生产经营利润的积累;资金的积聚或集中主要来源于各种各样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而能否获得各方面资本支持的关键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外因是有没有一个自由、开放、完善的资本市场,内因是工程主体自身的生产经营情况及技术创新和持续技术创新的能力。人力资源则是关系到整个工程管理水平的“软件”,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已成为工程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的人事管理在管理理念、管理活动、管理职能等方面都有本质的不同,它比传统人事管理更具有战略性、未来性和系统性。另外,还要对人力资本进行定量研究,运用人力资本的创造力来反映一个组织在特定时期和特定经济技术条件下的人力资本状况,主要研究方法有成本法和价值法等。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成为一切经济管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工程管理的信息链主要涉及工程项目参与者、工程管理职能部门以及更广泛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分析、信息存储、信息传递和信息使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工程管理中的信息、信息流和信息处理各方面的综合构成了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它是将各种工程管理职能和工程管理组织沟通起来并协调一致的神经系统。建立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并使其顺利运行是工程管理者的责任,也是完成工程管理任务的前提。工程管理者作为信息中心,不仅与每一个参加者有信息交流,而且自身也有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模式

工程管理的技术链贯穿于工程活动的始终,是把整个工程共同体联系起来的一条无形的线索。工程管理的技术链从技术运动的过程看,包括技术创新、技术选择、技术合作、技术改进、技术评价;从技术形态看包括产品技术、工艺技术两大类;从技术主体的角度来看包括自有技术和外来技术;从技术的功能来看包括主要技术、关键技术和辅助技术。技术链的逻辑起点始发于工程设计阶段,是工程立项的理论依据之一,主要发挥作用则是在工程建设阶段。从目前的工程管理实践来看,对技术链的忽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在技术创新方面。主要原因在于工程管理的技术链相对比较隐蔽,其逻辑架构比较松散,涉及到的技术主体面比较广,可控制度较低。

4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建立工程管理的生态界面模型(见图2)。

图2 工程管理的生态界面模型

由此可以看出,工程管理的生态界面内涵十分丰富,构成了工程管理团队与生态系统的关系向度,是工程共同体各个角色之间交往、协调与沟通的渠道,建构一个良好的生态界面是工程管理活动高效、有序进行的前提条件。从目前的工程管理模式来看,不论是自建模式、外包模式还是CM(Construction Management)模式、MC(Management Contracting)模式、BOT(Build-Operate-Transfer)模式,虽然都对生态界面的部分内容有所涉及,但缺乏一个总体的、系统的考量,在工程实践中,总会出现工程管理与生态系统不协调的现象,影响管理水平的提升和管理效益的提高。因此,在今后的工程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中,都必须加强对工程管理生态界面的重视,养成生态思维模式,使工程实践活动走向可持续化与和谐化的发展道路。

标签:;  ;  ;  ;  ;  ;  

工程管理的生态界面分析_生态因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