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学中科学抽象方法的培养_科学论文

中学化学教学中科学抽象方法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抽象论文,中学化学论文,科学论文,方法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培养科学抽象方法的意义

随着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们普遍重视了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和实验方法的培养。然而,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的感性材料,即化学现象和化学数据,还需要进行思维加工才能把化学运动的本质抽象出来形成理性认识,即化学概念、原理和规律等。

化学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一方面受到教学论的限制,使认识过程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并遵循教育规律;另一方面,因为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化学也必须符合自然科学认识的规律,特别是自然科学方法论的规律。自然科学方法论将科学认识过程具体分解为一系列环节(或步骤),每一环节都是一种科学方法。这些方法分为观察方法(包括测量和记录)、实验方法(包括测定、条件控制和记录)、资料和事实的处理方法、科学抽象方法、模型方法、假说方法等。其中科学抽象方法是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重要方法。事实上,现代所说的“科学”的含义和内容已不只是包括其系统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包括该门科学的方法论。正如匈牙利哲学家贝拉·费格拉希所说:“科学一方面是方法,另一方面是理论;它是二者的统一而不是二者的同一。”因此,化学教学中进行科学方法的培养是现代教学内容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学认识规律的必然要求。本文将着重论述科学抽象方法的培养。

2 科学抽象方法的含义及分类

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不是可以直接感知的,而是深藏在物质内部,需要通过对大量的资料和事实进行一系列的科学抽象才能被认识。所谓科学抽象是指在人们的思维中,排除认识对象的非本质属性而抽取其共同的、本质的属性的一种科学方法。它不同于一般的逻辑思维方法,它是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抽象的进行离不开科学逻辑方法,如比较、分类、归纳、概括、分析和综合等。

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抽象是在教师启发指导下进行的一种特殊的科学方法,同时也是化学教学中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化学教学的不同阶段,要求学生认识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的深刻程度不同,因此,可将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抽象分为表征性抽象和原理性抽象。

2.1 表征性抽象

表征性抽象是在一定的化学资料和事实的基础上,对物质及其变化的特征和规律性所进行的一种科学抽象。它与通过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化学实验事实不同,实验事实是对具体的物质及其变化的个性的认识,属于感性认识;表征性抽象的结果撇开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的个性,而抽象出其共性,属于理性认识。表1是二者的比较。

进行表征性抽象,离不开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科学逻辑方法。

2.2原理性抽象

原理性抽象是根据一定的化学资料和事实,在表征性抽象的基础上,对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所进行的一种深层抽象。它同表征性抽象不同,是在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分子结构的水平上,对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表2说明了原理性抽象与表征性抽象的差别。

原理性抽象的进行需要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演绎、分析、综合等科学逻辑方法。例如,对盐酸本质的认识。通过对盐酸跟金属、金属氧化物和碱的反应特征的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可以抽象出H+离子是盐酸一个方面的本质属性。运用综合方法,可以认识到盐酸是极性共价键分子氯化氢的水溶液,它在水中可以电离出H+离子和Cl[-]离子。H[+]离子使盐酸具有酸的性质,能够跟金属、金属氧化物和碱反应;Cl[-]离子能跟硝酸银溶液反应,使盐酸区别于其它种类的酸。这样,学生就在分子结构的水平上,形成了对盐酸本质的认识。

科学研究过程对化学运动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无限的。但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对物质及其变化的“更深刻的本质”的认识,一般只要求达到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水平。

3 培养科学抽象方法的途径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培养学生科学抽象方法的意义,然后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表征性抽象和原理性抽象的培养。其途径如下:

3.1 表征性抽象的培养途径

(1)根据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化学事实进行抽象。其特点是:抽象赖以进行的实验事实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的。如分解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以及相当一部分物质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性。

(2)根据阅读所获得的化学资料和事实进行抽象。其特点是:以学生既有的表征性抽象的结果或间接的化学事实为基础。例如对卤素都能跟氢气反应的规律的抽象,可利用的直接实验事实只有氯跟氢气的反应,而氟、溴、碘跟氯气的反应只能依靠间接实验事实。

3.2 原理性抽象的培养途径

(1)根据间接的化学实验事实(包括实验数据)进行抽象。其特点是:抽象赖以进行的实验事实,限于中学化学教学的特殊性,不能通过实验来获得,而只能通过图表、模型或教师的形象化语言以及电化教学手段来提供。原子结构、无素周期律和分子结构等知识,就是通过这种抽象获得的。

(2)根据表征性抽象的结果进行的抽象。其特点是:以表征性抽象的结果为基础。例如,对盐酸本质的抽象。

(3)根据学生既有的原理性抽象的结果进行的抽象。其特点是:运用学生既有的原理性抽象知识,对表征性抽象的结果加以解释,从而形成新的原理性抽象的知识。例如,强电解质概念的抽象,首先根据化学实验事实,如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盐酸等的导电能力强,进而表征性抽象,得出盐类、强碱、强酸等导电能力强的结论;再在表征性抽象的基础上用化学键理论解释这些化合物导电能力强的原因,进而对原有的表征性抽象结论进行原理性抽象,得出“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叫强电解质”的概念。

4 结语

科学抽象方法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认识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的最重要的一种科学方法。为了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抽象方法的教育,教师在化学教学中,一方面要尽可能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社会实际、注意教学的直观性,运用化学实验、实物、标本、模型、图表和形象化的教学语言以及电化教学手段等形式,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又要在此基础上,启发引导学生从宏观现象来认识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抽象方法;同时,还要注意学生认识的阶段性,引导学生渐进地、螺旋式地进行认识,并使这种认识逐步从表征性抽象深入到原理性抽象。

标签:;  ;  ;  

中学化学教学中科学抽象方法的培养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