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冠疫情对少年儿童价值观培养的积极路径论文_袁雨朦,谢晓芳

浅谈新冠疫情对少年儿童价值观培养的积极路径论文_袁雨朦,谢晓芳

袁雨朦 谢晓芳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通江学校附属幼儿园 川省德阳市第二中学 四川 德阳 618000

【摘要】少年儿童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来自五湖四海的医生、护士、志愿者等置身于团结一致、勇敢抗击疫情的“前线”。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每位少年儿童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战疫”的冲击。本文主要对新冠疫情的概况进行阐述,就新冠疫情对少年儿童这一特殊社会群体,对他们价值观培养的积极路径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少年儿童;价值观;积极路径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5-130-02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华夏大地。在这特殊时期,我们每个人都被卷入了这场特殊的战役中。白衣天使们逆流而上,用生命为我们筑起一道道保护墙。处在旋涡中心的武汉人民用歌声与行动向世界展示了他们的乐观与坚强。全国各省人民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告诉我们何为团结。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也应该依托教师职业的优势,以最好的状态投入战斗,把握时机,将灾难变成教育过程中最生动的案例,用成长的足迹踩踏灾难。基于以上原因,经过实践研究和经验分析总结,以现实状况与现实政策为基础,把握好疫情防控下儿童少年的价值观取向,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进一步成长,同时也是我们作为教师的必然职责。

一、关于新冠疫情的概述

引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病毒在中国的统一称谓暂时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英文简称“NCP”。以当前的科学研究,根据流行病学分析,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来源很大可能是野生动物,比如蝙蝠、竹鼠、獾等,穿山甲为新冠潜在中间宿主。当然,这些结论在我论述本文时还有待更多证据进行佐证。新冠肺炎传染性强,前期症状和病毒性感冒极其相似,又因为潜伏期长,许多患者在前期还表现出无症状但仍具有感染性,这让病毒有了可乘之机,再加上感染人员在大范围的流动,最终导致了新冠肺炎在全中国甚至全球多个国家的爆发。

二、少年儿童的定义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少年儿童的定义和年龄有不同的界定。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和惯例来划分,六岁以上不满十四岁的为儿童(此为相关法律规定);十四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为青少年(12-16岁为少年)。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来看,少儿,就是少年和儿童的简称。是指7岁到18岁、2到12岁、4到14岁的少年儿童。在本文中,我们一般普遍的认为少年儿童的定义为年龄低于16岁的未成年人。

三、新冠疫情对少年儿童价值观培养的积极路径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广大民众都深受疫情影响,其中也包括身心还未发育成熟的少年儿童。新冠疫情的影响有利有弊,那么,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探索新冠疫情对少年儿童价值观培养的积极路径呢?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引导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针对少年儿童来说,这次的新冠疫情便是社会存在,在这场疫情中,有身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军人、志愿者;有无数“最美逆行者”;也有服务当地坚守岗位的“普通工作者”;还有每个“宅”在家的普通人等。我们在新闻媒体、现实生活中看见或听见的客观的事件,这是客观的社会存在,而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应。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忧伤的故事,也有许多让人感动的瞬间,他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这一期间,教师或的父母的良好引导,对他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有着巨大的积极影响。

(二)引导少年儿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

自然环境是相对于人文环境来说的,它是指生物生存所处的自然区域及状况,是由多种自然地理要素组成的,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经历了大致四个阶段,从人类社会发展早期的崇拜自然,到农业革命发生后的改造自然,再到工业革命时期的征服自然,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谋求人地协调发展。有权威报道称,就现在关于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来源情况研究来看,可能来源于蝙蝠,其中,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潜在的中间宿主。这给人类扇了一记大大的“耳光”,也给作为祖国下一代接班人的少年儿童们敲响警钟——人类在与自然协调发展上还要努力,“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显然,人与自然目前并没有达到“和谐共生发展”。作为教育者,必须通过现代丰富的教育教学手段向少年儿童传递正确的信息,引导启发。比如,引导少年儿童思考食用野生动物的坏处;思考如何从“自我”做起,保护野生动物,保护自然;思考少年儿童的“这一代”为谋求与自然协调发展如何付诸行动。

(三)引导少年儿童形成“深刻”的感恩教育观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众志成城,抗震救灾”。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武汉加油!中国加油!世界加油!”。在疫情中,中国国内“举全国之力支援武汉!”“一省包一市!”少年儿童要知恩情。国与国,日本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中国的“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巴基斯坦的“调集巴全国现在所有库存向中方提供抗疫医疗物资援助。”中国的“面对巴铁蝗灾,我国迅速响应!”等。还有到现在“中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但仍面临应对零星散发、局部暴发和境外输入的危险”时,中国将在做好自身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继续向有关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少年儿童要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少年儿童身处其中,教育者要引导少年儿童体会这一幕幕感恩瞬间,让他们明白世界是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各国人民在灾难中要守望相助,同舟过济。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明白别人的给予并非义务,而是情谊!把握这一特殊教育环境,将苦难转为教育价值,用少年儿童的成长铭记灾难,进行好这一场特殊的感恩教育。

(四)引导少年儿童形成理性看待事物的价值观念

信息是指音讯、消息、通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人通过获得、识别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别不同事物,得以认识和改造世界。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的两个月多月来,各种设备、各种平台、各种媒体的信息轰炸让人疲惫,这其中有层出不穷的谣言,无处不在的偏见,恐慌无力的情绪,甚至有分裂挑拨的阴谋,都在这让人不安的时期酝酿。成年人如此,少年儿童正处于对这个社会有一定的了解,但仍有许多对未知事物的恐惧以及人生的方向的不明确的这一特殊时期,更是如此。教育者们,要引导少年儿童独立思考,学会为他们的言行负责,理智的个人需要具有主宰自己的反应行为的能力。少年儿童现在的力量还处在比较微小的时期,他们能做到或者通过努力能够做到的事中,不信谣,不传谣是他们的责任与担当。

(五)引导少年儿童形成自律自强的价值观

停课不停学,是指因特殊原因全体学生不能到学校上课,通过利用网络平台教学,实现教师们在网上教、学生们在网上学的网课学习方式。2019年新冠疫情的发生,为了广大师生的健康与安全,我国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它不是口号,它寄托了我们中华民族对于教育的深重理想。中华民族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教育都被认为是改变命运的机会、途径。在现在这个时代,通过教育谋出路已不是唯一途径,但它仍然是这世上最公平的存在。因此,即使全国抗疫之战打得如此艰难,即使“空中课堂”的开展充满挑战,我国的教育部门、当地学校、老师自身也在不断的实践总结中坚持改进创新,为每一位学生“保教护航”。教育少年儿童心怀感恩,明白各级部门与家长老师对他们的殷切希望,在家中“空中课堂”也能严格的要求自己,使自己进步。

四、结语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新冠疫情带给人们的痛苦已无法磨灭,但可以愈合。作为教育者,以教育作为武器,加强疫情期间对少年儿童价值观的培养和引导的路径探索,构建少年儿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成为未来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既能分享知识与经验、善意与坚韧,亦能毅然走上前线,也能留守后方、坚守己任。少年儿童今后选择哪条路,在于他们如何理解今天正在发生着的历史,作为“匠人”的教育者探索实践少年儿童价值观培养的积极路径也将对少年儿童的人生选择产生重大影响。

论文作者:袁雨朦,谢晓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7

浅谈新冠疫情对少年儿童价值观培养的积极路径论文_袁雨朦,谢晓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