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应用论文_王伶俐

长征医院 心内科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急性心梗后心律失常的病人一共有11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试验组给予循证临床护理干预,对其之间的关于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病人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病人的平均卧床时间以及平均住院天数明显要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当中采取循证护理干预,可以使病人相关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使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循证护理

急性心梗在临床当中属于一种危重疾病,其指的是冠脉发生病理改变以后出现冠脉血液供应明显减少或者中断,导致心肌细胞发生非常严重的缺氧以及缺血状态,进而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另外,急性心梗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当中心律失常就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其症状包括有精神不振、食欲不佳、心慌以及气短等,严重的甚至有可能导致病人死亡,对病人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威胁。本文笔者选取2011年3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急性心梗后心律失常的病人一共有116例,对其相关临床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急性心梗后心律失常的病人一共有116例,116例病人全部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当中的急性心梗临床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8例。当中,试验组男性35例,女性23例。年龄在34-79岁,平均年龄为56.1±4.8岁;对照组男性37例,女性21例。年龄在36-82岁,平均年龄为59.8±7.3岁。两组病人的相关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一般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试验组给予循证临床护理干预,当中包含有以下几点;

1.2.1密切观察

急性心梗病人通常在发病以后的1-2周以内出现心律失常,因此,根据这个临床特点,临床护理人员一定要增强对这个时间段的监护工作,如果病人出现心慌、头晕、气短以及胸闷等相关症状的时候,应该立即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

1.2.2控制致病因

科室一定要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同时病房当中的温度和湿度一定要适宜,以及对每天访视人数和时间给予严格控制,这样可以将病房当中的噪音干扰明显降低,进而可以有效预防便秘和尿潴留,以及对水、电解质紊乱给予有效纠正。

1.2.3心理护理

大部分患者由于突然心梗,同时初次来到医院这个陌生的环境,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问题,例如,紧张、恐惧、绝望以及焦虑等,进而使病情进一步加重,对预后带来不良影响。因此,临床护理人员要主动和病人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同时对患者身心变化给予密切观察,并实施相对应的心理辅导。另外,临床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更多的鼓励与支持,同时介绍我科室成功治愈的病例,进而使病人建立一个战胜“病魔”的自信心,使其可以主动配合临床医师和护士的工作,使其治疗依从性进一步提高。

1.2.4健康宣教

临床护理人员要向病人发放健康宣传教育手册,每个月进行宣传讲座,使病人对自身疾病的原因、发生以及防治等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另外,临床护理人员要鼓励病人在各项生命体征观察指标稳定以后方可进行功能恢复训练,训练程度根据病人实际病情而定。

1.2.5用药指导

临床护理人员一定要叮嘱病人严格按照医嘱服用药物,同时明确掌握基本使用药物原则,根据血压变化情况对输液速度给予有效调节。另外,临床护理人员在静注药物的时候一定要保持速度均匀,以及在联合使用药物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药物的相关禁忌症,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病人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给予详细记录和对比。

1.4临床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心律失常发生率情况对比

试验组病人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明显要比对照组低(P<0.05),详见表1。

3讨论

循证护理属于一种规范的诊治以及护理模式,和传统护理模式相对比,不再是单凭直觉和经验给予护理,而是要更加注重病人的实际病情和护理当中存在的问题作为以及,从数据库的文献当中寻找证据,对病人的需求给予高度重视和基本满足[2]。另外,临床护士要对其病情给予全面分析,同时根据其相关身心变化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各种突发情况要马上做出处理。除此之外,由于这种疾病发病突然、进展迅速,大部分病人都会出现各种不良情绪,因此,心理护理至关重要,可以使病人不良情绪得到明显改善[3]。与此同时,还要重点强调在工作当中找寻医学专业知识支持,并且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案,和本文实验结果基本相同。

总而言之,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当中采取循证护理干预,可以使病人相关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使住院时间进一步缩短,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参考文献:

[1]李晓杰,李佳瑞.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特点及治疗[J].中外妇儿健康:学术版,2011,19(7):218.

[2]宋玉珠.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3):1624-1625.

[3]马春丽.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抢救与护理[J].当代医学,2012,18(9):131.

论文作者:王伶俐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1

标签:;  ;  ;  ;  ;  ;  ;  ;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应用论文_王伶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