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学方法和16S论文_衡旭民

河南省汝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检验科 467500

【摘 要】 目的 我们通过比较利用血清学检验方法和16S rRNA基因在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效果差异,期待找到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来鉴定支原体肺炎。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2014年至今收治的600例呼吸道感染病例,其中男324例,女276例,平均分成两组。血清学检验组300例,其中男160例,女140例;16S rRNA基因组300例,其中男164例,女136例。通过比较检验结果的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和检测时间判定两种诊断方法在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中效果的差异。结果 血清学检验组在阳性符合率上效果与16S rRNA基因检验组没有显著性差别,但其检测的平均耗时比较短,检测速度比较快;在阴性结果的符合率上16S rRNA基因检验组优于血清学检验组。我们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的处理方式,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方法学有着各自的优势和特点,16S rRNA基因组在准确性方面更有优势,血清学检测方法快速简便,准确性接近分子诊断。

【关键词】儿童;肺炎支原体;血清学检验方法;16S rRNA基因

肺炎支原体是已知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最小的原核微生物,肺炎支原体正常情况下不入侵人体的组织和器官细胞内部,容易吸附在呼吸道粘膜表层,破坏呼吸道粘膜的完整性,影响纤毛和粘液的正常功能[1]。肺炎支原体能够引起很多人畜的呼吸系统病变,其中最常见的是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和间质性肺炎等[2]。人体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发病缓慢,如果诊断救治不及时容易引发严重的呼吸道症状,比如黏液脓性痰,甚至痰中带血和急性呼吸困难、胸痛等[3]。

最早的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方法主要是支原体培养法,但该方法操作繁琐,费时费力,很难作为常规的临床检验方法[4]。目前市面上常用的肺炎支原体检测方法主要是血清学法。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分子诊断逐渐被很多大中型医疗机构所青睐,出现了PCR-荧光探针法和生物芯片法等。

16S rRNA基因是原核微生物编码核糖体RNA所对应的DNA片段,不同种属之间高度保守,常用来作为病原微生物非常有用的检测和鉴别工具。不同微生物的16S rRNA基因具有可变区,通过设计可变区的特异性引物就可以获得相应的目的基因扩增片段,将该基因片段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就可以判定该微生物的种属特性。

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试验是MP感染试验室诊断常用的方法。尤其是血清学试验,许多专家认为,虽然更敏感的PCR技术陆续出现,例如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实时定量荧光PCR技术(qPCR),但对MP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血清学检测仍然是最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本研究通过比较常规的二者之间的差异,比较二者的优势和特点,为MP的临床诊断提供更多的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回顾性选取我院2014年至今收治的600例呼吸道感染病例,其中男324例,女276例,平均分成两组。血清学检验组300例,其中男160例,女140例;16S rRNA基因组300例,其中男164例,女136例。血清学检验组和16S rRNA基因检验组和均有咽痛、发热、呕吐等症状。血清学检验组300例,通过检测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确认患者是否被肺炎支原体感染;16S rRNA基因组300例,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比对结果确定患者体内是否存在肺炎支原体DNA。

1.2 检测方法

1.2.1 血清学检验方法 肺炎支原体IgM检测试剂盒购自潍坊市康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试剂板块加样端先加30μL血清样本,后加80~100μL样本稀释液,10~20分钟时观察结果。

1.2.2 16S rRNA基因检验法 我们在患者入院后第二天早晨,通过鼻咽拭子方法进行采样。获得合格的病人样本后,我们以肺炎支原体16S rRNA通用引物为扩增引物,通过PCR扩增目的片段。将扩增的目的片段进行测序,在NCBI数据库进行序列比对,与肺炎支原体16S rRNA基因序列具有98%一致性并伴有肺炎支原体相应的临床症状的我们诊断为肺炎支原体感染。

1.3 统计学处理 我们通过χ2检验对最终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如果P值小于0.05,我们认为血清学检验组和16S rRNA基因检验组具有明显的差异,计量资料以百分比表示。

2 研究结果

我们以临床样本测试结果的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和检测时间为指标,比较两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在MP检测中的效果。从下面统计学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血清学检验组的阳性符合率为95%,阴性符合率为为92%,检验平均耗时为0.1 h;16S rRNA基因检验组阳性符合率为94%,阴性符合率为为98%,检验平均耗时为0.5 h(表1)。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血清学检验组在阳性符合率上效果与16S rRNA基因检验组没有显著性差别,但其检测的平均耗时也比较少,检测速度比较快;在阴性结果的符合率上16S rRNA基因检验组优于血清学检验组。16S rRNA基因作为一种新兴的分子诊断技术,在灵敏度、准确性方面都有着自己的优势,然而传统的免疫层析技术在结果的准确性方面也获得的显著的提高,并且其不需任何仪器、设备及复杂的样本处理过程,快速简便,真正实现了床边检验。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引起得肺炎在非细菌性肺炎当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病原体微生物存在于纤毛上皮细胞中间,不侵入肺实质,以呼吸道上皮细胞上的神经氨酸受体为靶点,吸附于哺乳动物上皮细胞表层,通过抑制纤毛的正常生理机能并破坏上皮细胞,对宿主造成严重的危害。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呼吸道感染病例的分组研究,比较两种方法学的优势和特点,结果显示16S rRNA基因组在准确性方面更有优势,血清学检测方法快速简便,准确性接近分子诊断。是否存在更准确灵敏的肺炎支原体诊断方法,需要我们在科研和临床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寻找更合适的方法学,为更加完善的临床诊断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 梁小英,王莉宁.小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2563例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10(16):1296.

[2] 王责年,马进强,苏艾云.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实验室诊断进展[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9,8(4):458-460.

[3] 孔东辉,李永利.皖北地区1126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4):436-437.

[4] 郭红波,季伟,王美娟.苏州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分析[J].江苏医药,2010,36(2):160-162.

论文作者:衡旭民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3

标签:;  ;  ;  ;  ;  ;  ;  ;  

血清学方法和16S论文_衡旭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