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促进贫困地区脱贫的模式及实证论文_王丹

土地整治促进贫困地区脱贫的模式及实证论文_王丹

乌鲁木齐市纵横伟业数码测绘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市,830000

摘要:现如今,我国还是存在很多贫困人口,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政府提出了农村贫困人口到 2020 年全部脱贫的目标,并要求采取措施确保这一目标实现。本文研究分析了土地整治促进贫困地区脱贫机制,认为土地整治通过引导外部要素输入和内部潜力发掘,能够有效缓解或消除贫困地区存在的致贫因素。基于土地整治促进贫困地区脱贫机制分析,该研究将土地整治促进贫困地区脱贫模式划分为 3 种类型,即政府主导模式、企业带动模式和村民自治模式,每种模式有其适用性。本文以新疆一些县市为例进行了一系列探讨。

关键词:土地整治;贫困地区脱贫;模式及实证

1.贫困地区脱贫的必要性

1978年以来,中国农村贫困治理经历了体制改革推动扶贫、大规模开发式扶贫、“八七扶贫攻坚”、实施《中国农村扶贫纲要(2001-2010年)》和《中国农村扶贫纲要(2011-2020年)》(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下的脱贫攻坚)等五个阶段。李小云认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形成了一个开发式扶贫的理论和操作体系,21世纪头10年,又形成了一个开发式扶贫与保障性扶贫相衔接的制度体系,从而使中国农村贫困治理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显著减贫成就。按照2008年设定的农村贫困线,2010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比2000年减少了6700万人,贫困人口下降幅度达到70%。

2.土地整治促进贫困地区脱贫模式

2.1政府主导模式

现行管理体制下,各级政府是脱贫攻坚的责任主体,也是土地整治项目投资实施主体,政府主导模式是当前土地整治促进贫困地区脱贫的主要模式。具体实施中,政府及其相关组成部门结合所在地区脱贫攻坚目标和现有工作基础,围绕落实区域重大发展战略,组织编制扶贫开发、土地整治等专项规划,合理安排土地整治项目和资金,并以土地整治为平台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涉农项目和资金,统筹推进农用地整理、村庄用地整理、宜农土地开发和生态修复治理等活动,以及通过加强监测监管和评价考核,确保工作进度、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并在项目竣工验收后通过建立建后管护制度,保障建设成果持续发挥效用。这一模式中,出于追求政绩、落实责任等考量,政府有动力也有能力搭建土地整治促进脱贫平台,并基于此改变所在地区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单一和二、三产业发展受限等难题,保障生态移民搬迁安置有序推进,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就业岗位,以及整体改善贫困地区生态环境状况。

2.2企业带动模式

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是当前贫困地区推进脱贫攻坚和土地整治的重要任务,以涉农企业所代表的社会资本是政府推进脱贫攻坚和土地整治的必要补充,企业带动模式需要发展成为土地整治促进贫困地区脱贫的重要模式。具体实施中,涉农企业往往依托已有土地整治项目,更多情况下则是结合企业发展规划,对项目区内已经整治的土地进行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或者特色农产品种植需要的二次整治,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活动,并通过招聘当地贫困农户、传授农业生产技术、推广订单农业项目等,直接或间接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一模式中,涉农企业根据相关规划投入资金进行农用地整理和宜农土地开发并在竣工验收后向有关部门申请“以奖代补”,或者选择实施过土地整治项目的耕地质量较高、适于规模化经营、交通区位具有优势的区域,政府部门的奖励补助或先期开展的土地整治,都有助于降低其发展现代农业或者特色农产品生产投入成本,而涉农企业的发展又会反过来带动当地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2.3村民自治模式

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和土地整治工作的推进,需要充分发挥当地农民的主体作用,村民自治模式有望改变当前许多地方存在的政府及其组成部门依靠一己之力推进扶贫开发和开展土地整治的做法,也是土地整治促进贫困地区脱贫的潜力模式。具体实施中,在乡镇及其上级政府或组成部门指导下,有关村庄加强村民自治,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主动性,根据村庄实际自下而上申请土地整治项目,村民承担项目实施的全部或大部分工作,县级政府部门验收合格后予以奖补,村民通过参与项目实施获得工资性收入,土地整治成果有助于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特色农产品种植从而提高村民的经营性收入,促其实现脱贫致富。

3.新疆农村土地整治实施总体情况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2 号)明确提出,要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治理和改良盐碱地,加强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把新疆建设成为全国粮食安全后备基地。开发耕地后备资源,不仅仅是将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更重要的是为确保全国 18 亿亩耕地红线,保障十三亿人的粮食安全作出贡献。加快推进土地整治,增加耕地面积,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新疆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保障国家经济建设用地的首要任务。根据新疆耕地后备资源和水资源的分布状况,确定新疆土地整治的基本思路是在耕地后备资源集中分布的伊犁河流域和额尔齐斯河流域,重点实施后备资源开发;同时在天山南北麓绿洲灌区实施耕地和基本农田整治为主的中低产田改造和盐碱地治理。自 2002 年以来,新疆开始规划伊犁河谷地土地整治、天山北麓阿勒泰地区土地整治、天山山麓南部绿洲区千万亩盐碱化耕地整治和天山北麓塔城盆地基本农田整治以及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南疆三地州土地整治等5 大土地整治工程,《全国土地整治规划纲要》将天山山麓南北疆绿洲区列为全国 10 大土地整理区,将伊犁河谷区土地整治列为全国土地开发整治的 5 个重大工程之一,并已启动实施。新疆土地整治工作已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土地整治逐步形成了制度比较健全、投入相对稳定、效益日趋明显、事业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从社会资金安排项目来看,2001~2010 年新疆共批准社会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23 个,建设规模达 0.99×10 4 hm2,新增耕地 0.4×10 4 hm2,投资约 2.35×10 8 元;各地(州、市)、县(市)批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2677 个,建设规模达 10.8×10 4 hm2,新增耕地 8.06×10 4 hm2,投入资金约 19.5×10 8 元。扶贫开发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为移除脱贫攻坚的“拦路石”,新疆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绘就“十三五”脱贫新蓝图:编制《“十三五”

自治区脱贫攻坚规划》《南疆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出台《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打赢新疆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确立了脱贫攻坚行动纲领,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如今,脱贫攻坚的任务既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挑战,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按部就班推进难以完成任务,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的顺利实施,到2020年之后中国将以彻底摆脱绝对贫困的崭新面貌开启现代化的新征程。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仍将面临相对贫困的问题。如何让这些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可持续脱贫,成为新时代一个迫切需要破解的重大课题。因此需要在这方面下更大的功夫。

参考文献

[1]刘永富. 多措并举推进扶贫开发[J]. 中国扶贫,2014(22):30-31.

[2]刘彦随,曹智. 精准扶贫供给侧结构及其改革策略[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10):1066-1073

论文作者:王丹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  ;  ;  ;  ;  ;  ;  ;  

土地整治促进贫困地区脱贫的模式及实证论文_王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