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涉毒类重刑犯道德敏感性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论文

女性涉毒类重刑犯道德敏感性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

张 鑫1 张 磊2

(1.云南警官学院,云南·昆明 650223;2.云南省第三女子监狱,云南·昆明 650106)

内容摘要: 为了解女性涉毒类重刑犯道德敏感性与人格特质的现状与关系,采用《倾向性道德敏感问卷(DMSQ)》和《艾森克人格问卷》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1)女性涉毒类重刑犯容易受到不道德事件的影响,从而长时间处于难过不安的情绪状态,在人格特质的上显示出与中国标准常模相近,内外倾得分(E量表)略低标准常模。(2)不同受教育水平的女性涉毒类重刑犯在道德敏感性上只有移情内疚和觉察频率有差别,其他变量差别都不明显,在人格特质上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别。家庭成员关系融洽度不同的女性涉毒类重刑犯在道德敏感性中惩罚倾向和共感想象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女性涉毒类重刑犯在惩罚倾向和共感想象上家庭情况富裕的普遍小于其他经济状况的,在内外倾上大于其他情况的,人格特质上只有掩饰没有明显差别,人格特质的内外倾、神经质等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婚姻状况的女性涉毒类重刑犯在道德敏感性中已婚、离异、丧偶的得分在惩罚倾向和觉察频率上高于未婚的。(3)结论:女性涉毒类重刑犯的道德敏感性和人格特质有一定关系。

关键词: 女性;涉毒;道德敏感性;人格特质

一、问题的提出

毒品问题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随着涉毒类犯罪的日益增多,云南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已成为全国毒品的重灾区。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严厉打击毒品犯罪。随着犯罪学、社会心理学的发展,涉毒犯罪群体的道德和人格问题也日渐成为研究热点。

道德自古以来都是人类关注的主题,大量研究表明个体对道德事件的感受及随之做出的判断影响人的行为。道德敏感性是指个体在道德生活和道德经验基础上经过一定时间形成的对道德事件的认识,即个体对道德价值和道德问题优先的反应趋势与解释能力,包含倾向性道德敏感和情境性道德敏感(1) 郑信军. 道德敏感性: 基于倾向与情境的视角[D].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2008. 。简而言之就是对道德问题认识的敏感度。Trevino提出在一定的道德情景和不同的角色作用下,人格特质和道德敏感性会存在复杂的关系。当研究的对象作为情景中的被害人的角度出现时道德敏感性与妄想、报复、嫉妒、怀疑、神经质等人格因素具有显著正相关,而与人际信任、谦逊等呈现显著的负相关;研究对象作为不道德事件参与者出现时道德敏感性与报复显著负相关,与宜人性具有显著正相关;研究对象作为旁观者或观察者出现时道德敏感性与外倾性、开放性、神经质显著正相关(2) 郑信军. 道德敏感性: 基于倾向与情境的视角[D].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2008. 。罗艳红指出,罪犯群体人格障碍明显(3) 罗艳红, 蔡太生, 李满林, 等. 成年罪犯的人格特征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4, 22 (1). 。马海鹰的研究表明,罪犯的人格大部分都会偏离正常情况人格的倾向,犯罪人的人格在某些方面会有共通的地方,但会因为性别、年龄、以及的犯罪类型不同在人格特征上也会有些区别(4) 马海鹰, 张海远. 罪犯人格特征的研究进展[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5,13(3). 。宫火良关于对国内犯罪人格特征研究的元分析发现,罪犯在神经质和精神质上罪犯得分比常人高,犯罪案由的不同可能是内外倾维度预测失败的一个理由(5) 宫火良. 对国内罪犯人格特征研究的元分析[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6,20(7). 。Furnham研究结果显示,正常人和犯罪者人格的特质上有明显差别(6) 殷瑛. 在押毒品犯人格特质和社会支持对心理复原力的影响[D]. 扬州: 扬州大学学报,2013. 。一系列研究表明,人格特质是影响道德敏感性的要素之一,个体稳定的心理结构即人格对道德情景中的判断和作出的行为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裙房屋顶设置2组相互独立的集中太阳能热水系统,分别供酒店低、高区客房使用。每组太阳能集热板面积为350m2,各配置2只10m3闭式储热水罐,太阳能集热器与储热水罐通过循环水泵及板式换热器间接进行冷水加热,该设计能有效保证酒店客房冷、热水系统水压的平衡。加热后的太阳能出水与客房热水回水一并送至酒店低、高区的半容积水加热器作为初始补水,再由水加热器补热将水温升至60℃后供各热水用水点。注意,太阳能系统应设置防过热措施。

国内大多数对道德敏感性和人格特质关系的研究都限于大学生群体和其他比较普遍的社会群体,没有关于女性涉毒类重刑犯道德敏感性与人格特质的研究。涉毒类女性重刑犯是指以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 、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等六类涉毒类原判15年(含15年)以上的有期徒刑,以及判处无期徒刑和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女性罪犯。云南省一直都是全国女犯押犯大省,涉毒类重刑犯在女犯中的比例更是常年居高不下(涉密数据)。2011年以来,与监狱工作相关的刑事法律修正和刑事政策调整较多,特别是2015年—2017年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规定 》的相继颁布实施,对在押罪犯产生了较大影响,具体表现在对罪犯的减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更加严格,财产性判项执行状况对于此类罪犯减刑和假释影响明显。她们往往面临十五年以上的服刑改造时间,会面临诸多压力,如监狱封闭的环境、家庭角色无法实现、狱内改造事件的发生等,罪犯的心理状况随之变得更加复杂。因此以云南省某女子监狱涉毒类重刑犯为研究对象,在数据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此类罪犯的道德敏感性和人格特质发展现状,探究这一群体中人格特质与道德敏感性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存在何种相互影响作用,为道德敏感性和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提供实证依据。此研究结果将丰富充实相关理论,应用层面有助于深层次分析研判此类罪犯的犯罪原因性问题,从而为监狱对这一群体罪犯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改造策略提供理论支撑,故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比如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在课堂上可以安排学生按小组讨论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的感情色彩以及课文的中心思想。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到台下询问情况和指导,然后让每个组就讨论的成果派代表做出发言,教师再对小组讨论的成果进行具体分析和总结,并且给予应有的鼓励。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协作与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活动促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和及时反馈实际的问题,这些对提高课堂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郑信军在2008年对该问卷进行编制,通过道德主题、角色卷入和道德敏感性内涵特征这三个维度对倾向性道德敏感性进行构建,其中的五个因子分别是移情内疾、惩罚倾向、移情烦扰、觉察频率和共感想象。问卷采用6点记分,0分表示“从不”,1-5分表示从“极少”到“总是"的逐级递进。问卷信度在0.7以上,效度高于0.55。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

1.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 (EPQ-RSC)(7) 钱铭怡. 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 EPQ-RSC)的修订[J]. 心理学学报, 2000,(3).

(二)研究工具

抽取云南省某女子监狱的女性涉毒类服刑犯进行研究,通过分层整群抽样,分别在重刑犯监区抽取女性涉毒类重刑犯进行团体实测,共发放问卷1102份,收回1080份,问卷回收率为98.0%,有效问卷为1054份,有效率为97.6%,其中汉族707人,占总数的67.1%,少数民族343人,占总数的32.9%。

艾森克人格问卷最初是由艾森克教授及其夫人在1975年根据因素分析法编制的,之后在2004年由中国的钱铭怡等人进行修订。问卷由4个分量表组成,每个分量表12 个项目,总共48 个项目。钱铭怡等人报告,E、N和L分量表有较高的信度(均高于0.67)和效度,P量表的信度和效度也基本达到有关心理测验的标准。运用测试者在所测的各个量表总的得分和常模算出T分,根据评分的标准分为 43.3~56.7分之间为中间型,38.5~43.3分(偏低)或56.7~61.5分(偏高)之间为倾向型,T分在38.5分以下或61.5分以上为典型型。

2.倾向性道德敏感问卷(DMSQ)(8) 郑信军. 道德敏感性: 基于倾向与情境的视角[D].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2008.

(二)丰肚法。这种方法实际上就是先提供给学生写作框架,随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行完善和丰富框架内容,达成写作教学目标。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初次接触写作学习的学生。

(三)施测程序与数据处理

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进行团体实测。在测试时,将被试按照受教育水平分成初中及以上和小学及以下两类,初中及以上群体根据主试要求进行团体施测,时间控制在30分钟之内;小学及以下群体由主试通过主试将题目和选项读给被试,然后由被试听懂题目后,根据自身情况自行选择,时间控制在60分钟之内,所有问卷当场收回。回收的问卷统一编号,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检查并录入,并由专门人员进行数据核对。在进行数据的分析时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差异分析、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对道德敏感性与人格特质的现状及其两者的关系进行探究。

三、研究结果

(一)女性涉毒类重刑犯道德敏感性和人格特质的一般特征

经统计发现(表1),女性涉毒类重刑犯道德敏感性中的移情内疚与移情烦扰量表都大于均分3分,这表明女性涉毒类重刑犯在面对事件里的不道德情况易表现出愧疚和容易受到这些事件的影响且处于不安的状态。道德敏感性中惩罚倾向、觉察频率,共感想象这三个维度都小于3分均分,尤其是觉察频率平均分只有1.59分,说明女性涉毒类重刑犯很少能感受到自己遭遇的或者发生的不道德事件。

女性涉毒类重刑犯在人格特质的上显示出与中国标准常模相近,尤其是神经质得分(P量表)掩饰得分(L量表)都接近于中国女性标准常模P(2.54±1.94)和L(6.51±2.96)。内外倾得分(E量表)略低于标准常模E(7.38±2.85),说明女性涉毒类重刑犯比较内向,离群、保守、倾向悲观。神经质(N量表)略高于标准常模N(4.65±2.93)这表明女性涉毒类重刑犯容易情绪不稳定,焦虑、紧张、易怒,存在有一定的情绪问题。

表 1女性涉毒类重刑犯的道德敏感性和人格特质的现状 M± SD( n= 1054)

(二)部分人口学变量道德敏感性和人格特质上的差异分析

1.受教育水平在道德敏感性与人格特质上的差异分析

受教育水平在女性涉毒类重刑犯道德敏感性与人格特质上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教育水平在女性涉毒类重刑犯道德敏感性上只有移情内疚和觉察频率有差异,其他维度差异都不明显,在人格特质上均表现出明显差异。LSD两两比较发现道德敏感性中移情内疚上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移情内疚高于其他学历;觉察频率中文盲和小学高于其他学历;人格特质中精神质量表高中或中专及大专及以上的低于文盲、小学及初中;神经质量表高中和大专及以上的得分低于其他学历的;初中学历的掩饰量表低于其他的量表;内外倾量表大专及以上学历高于其他学历(表2)。

表 2受教育水平道德敏感性和人格特质上的差异分析( n= 1054)

注:*表示显著水平P<0.05,**表示P<0.01, ***表示P<0.001,下同

2.与家人关系在道德敏感性和人格特质上的差异分析

根据F检验,与家人关系在道德敏感性和人格特质上的差异分析中得出,不同家庭关系的女性涉毒类重刑犯在觉察频率和精神质、内外倾、神经质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他因子不存在显著差异。LSD两两对比在与家人关系很好的觉察频率和内外倾的高于其他水平,人格特质上的结果显示与家人关系一般的在精神质上高于其他水平,关系较好和很好的在神经质上低于关系不好和一般的(表3)。

表 3 与家人关系在道德敏感性和人格特质上的差异分析 ( n= 1054)

(三)家庭经济情况在道德敏感性和人格特质上的差异分析

据F检验,家庭经济状况在道德敏感性和人格特质上的差异分析,共感想象和惩罚倾向、内外倾、神经质等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LSD两两比较道德敏感性在惩罚倾向和共感想象上家庭情况富裕的普遍小于其他经济状况的,人格特质中家庭经济情况富裕的在内外倾上大于其他水平;神经质上家庭困难和富裕的高于其他水平(表4)。

表 4 家庭经济情况在道德敏感性和人格特质上的差异分析 ( n= 1054)

由婚姻状况不相同在道德敏感性与人格特质差异的分析可知:觉察频率、神经质、掩饰与惩罚倾向上差异都比较明显。婚姻状况在其他维度上差异不明显。LSD的两两比较发现:道德敏感性中已婚、离异、丧偶的得分在惩罚倾向和觉察频率上高于未婚的。人格特质中丧偶的人在神经质、掩饰上得分均小于未婚、已婚和离异得分(表5)。

3.不同婚姻状况在道德敏感性和人格特质上的差异分析

表 5 不同婚姻情况在道德敏感性和人格特质上的差异分析 ( n= 1054)

(三)道德敏感性与人格特质的相关分析

根据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移情内疚、移情烦扰、共感现象与人格特质中精神质呈负相关。惩罚倾向和觉察频率与精神质呈正相关。移情内疚、移情烦扰和共感想象与内外倾呈正相关。道德敏感性与神经质所有维度呈正相关(表6)。

多运营主体梯级水电站参与的日前市场出清模型//张粒子,刘方,许通,蔡华祥,蒋燕,徐宏//(16):104

女性涉毒类重刑犯在人格特质的上显示出与中国标准常模相近,尤其是神经质得分(P量表)掩饰得分(L量表)都接近于中国女性标准常模。内外倾得分(E量表)略低于标准常模,说明女性涉毒类重刑犯比较内向,离群,保守倾向悲观。神经质(N量表)略高于标准常模这表明研究对象容易情绪不稳定,焦虑、紧张、易怒,往往有身心障碍。与朱海燕(11) 朱海燕. 毒品犯的人格结构与类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 云南:云南师范大学, 2001. 有关涉毒犯的人格结构的研究结果一致。涉毒人员的涉毒行为和其人格特质有一些根本上的联系,可能是因为涉毒人员缺乏同情心,经常与人产生冲突的人格,这使他们在社会交往中会感到不适应。

表 6女性涉毒类重刑犯道德敏感性与人格特质的皮尔逊相关矩阵

四、分析与讨论

(一)女性涉毒类重刑犯道德敏感性与人格特质的发展特征分析

女性涉毒类重刑犯在道德敏感性中移情内疚和移情烦扰两个量表都高于均分3分,表明研究对象容易受到不道德事件的影响长时间处于难过不安的情绪状态。其余三个维度得分都小于均分3分。女性涉毒类重刑犯很少能感受到自己遭遇的或者发生的不道德事件。与郑信军(9) 郑信军. 道德敏感性: 基于倾向与情境的视角[D].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2008. 、岑国桢(10) 郑信军, 岑国桢. 基于无结构问题的道德敏感性的测评初探[J]. 应用心理学, 2008,14(4). 的研究结果一致。女性涉毒犯的道德敏感性主要内容是区分道德和非道德,道德事件的判断会受情景因素的影响,涉毒犯在非道德事件出现频率过多的情景中进行道德判断,觉察频率会随之降低,但对非道德事件的内疚和负性情绪会增加。

使用阿贝折射仪按照说明书进行测定[10],每个样品测定3次,取平均值,并对比不同时段柠檬果醋可溶性固形物的差异,并做出相应的分析。

(二)部分人口学变量在人格特质与道德敏感性上的差异分析

受教育水平在女性涉毒类重刑犯道德敏感性与人格特质上的差异进行分析,在道德敏感性的移情内疚和觉察频率上差异显著,受教育水平越高对不道德事件觉察能力和内疚水平影响比较大,岑国桢等人(12) 郑信军, 岑国桢. 道德敏感性的研究现状和展望[J]. 心理科学进展, 2007, 15(1). 受教育水平也对影响着道德敏感性的发展的研究结果一致。道德敏感性的发展随着年龄和学历上升呈向上发展趋势,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在学校中接受的道德教育越多,所以受教育程度与道德敏感性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受教育水平在女性涉毒类重刑犯人格特质上差异显著,受教育水平高者比较外向并且情绪较稳定。这点与朱海燕(13) 朱海燕. 毒品犯的人格结构与类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 云南:云南师范大学, 2001. 的研究类似。受教育水平高的测试者在E分上得分偏高,表现出外显容易接受他人,比较善于交往,在其他量表上得分较低,表现比较稳定。因为受教育水平越高的个体接触的人比较丰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好。

与家人之间关系好坏在道德敏感性和人格特质上的分析里发现:研究的对象在觉察频率、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上有明显的差异,在其他量表没有明显的差异。结果表现出与家人关系很好的测试者觉察频率和内外倾都高于与家人关系不好和一般的,说明和家人关系好的测试者较为外向善于交际,并且对不道德事件的觉察能力比较高。与徐桂云(14) 徐桂云.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人格与道德敏感性关系的研究[D].河北: 河北师范大学, 2011. 在研究中父母教养方式(与家人关系)中结论相似。在当今社会来说好的家庭关系为道德敏感性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利于形成很符合规律的道德敏感性和人格。

女性涉毒类重刑犯的家庭经济状况在道德敏感性和人格特质上的差异分析中惩罚倾向和共感想象、内外倾、神经质等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道德敏感性上家庭经济状况富裕的面对不道德事件的惩罚倾向和考虑前因后果的情况低于家庭经济一般和困难的,而在人格上表现出外向和情绪不稳定。是因为女性涉毒类重刑犯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在考虑问题时过于严苛自己,考虑事情比其他家庭经济条件的犯人周全,从而带有比较多的负面情绪。本文研究结论和徐桂云(15) 徐桂云.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人格与道德敏感性关系的研究[D].河北: 河北师范大学, 2011. 的研究结果类似。

①由决策对象i关于决策指标j的量化评价值xij(i=1,2,…,n;j=1,2,…,m)可得到决策矩阵X=(xij)n×m。

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技术已被广泛应用至高校图书馆服务领域中,为人们带去更优质的服务。但就目前情况来看,由于各区域之间高校图书馆发展水平的不同,数字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效果相差甚远,整体应用效果呈不均衡状态[1]。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在数字化高校图书馆方面的研究较晚,使得当前关于高校图书馆学术信息服务研究成果较少。对此,本文结合当前主流的大数据技术,从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的角度入手,就大数据背景下学术信息服务模式面临的挑战及对策进行分析。

道德敏感性中女性涉毒类重刑犯已婚、离异、丧偶的得分在惩罚倾向和觉察频率上高于未婚的,人格特质中分析表明,丧偶的人在神经质、掩饰上得分均小于未婚、已婚、和离异得分,可能是因为未婚的女性涉毒类重刑犯对于不道德事件的觉察和敏感度都低于已经有婚姻经历的女性涉毒类重刑犯,对于不道德行为的思考和愤恨情绪也会高于未婚的研究对象,与王中杰(16) 王中杰, 王宇中, 赵江涛, 等. 夫妻的人格特质及匹配类型与婚姻质量[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4,28(3). 等人的研究一致。人格特质与婚姻关系具有相关关系,人格特质的匹配决定婚姻关系。

(三)道德敏感性与人格特质的关系分析

女性涉毒类重刑犯道德敏感性与人格特质的中移情内疚、移情烦扰、共感现象与精神质呈负相关,精神质与惩罚倾向和觉察频率呈正相关,P量表得分高表现越缺乏同情心,感觉迟钝和独身者的个体越对道德事件的无动于衷,不会因为情绪造成太久负性影响。E量表得分越高是越外向,爱冒险,反应快情绪倾向失控的个体对道德事件愧疚越强烈处于不安情绪时间越长,对事件后果的联想越广泛。道德敏感性所有量表与神经质呈正相关,N量表得分越高也就是情绪不稳定有身心障碍的对道德事件的敏感程度越高。道德敏感性与人格特质的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一部分比较功利的研究对象对生活情境中的一些不道德的情景的事情敏感性高。除此之外人格特质影响着人的行为方式和决策风格所以人格特质影响着道德敏感性的水平。这结论与徐桂云(17) 徐桂云.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人格与道德敏感性关系的研究[D].河北: 河北师范大学, 2011. 的研究结果一致。人格特质对道德敏感性有预测作用,人格特质与道德敏感性有显著的相关性,与王桃桂(18) 张丽芳. 旧问题,新探究:女性毒品犯的新特点及心理原因[J]. 法制与社会,2015,(31). 肖三荣(19) 桂文. 女性毒品违法犯罪探究[J]. 法律适用, 2005,(7). 白鹏(20) 赵涓娟. 云南特殊女性群体贩毒犯罪的调查与分析[D]. 重庆: 西南政法大学,2012. 的研究一致。

2018年10月26日,顺丰发布公告,收购DHL在华业务,这个一直以DHL作为自己对标的企业,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决定拿“老师”开刀。

五、建议与对策

涉毒类犯罪在当今社会越来越频繁发生,对社会和涉毒犯罪高频发生地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国家对涉毒类犯罪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也更加重视此类犯罪的研究。通过大量的研究结果(21) 张丽芳. 旧问题,新探究:女性毒品犯的新特点及心理原因[J]. 法制与社会,2015,(31).桂文. 女性毒品违法犯罪探究[J]. 法律适用, 2005,(7).赵涓娟. 云南特殊女性群体贩毒犯罪的调查与分析[D]. 重庆: 西南政法大学,2012. 表明,女性涉毒的人数在大量的增长,从犯罪的方式和犯罪的地位都与之前研究大不相同。本文通过研究女性涉毒类重刑犯道德敏感性与人格特质的关系来探讨女性涉毒犯罪的影响因素,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一)女性涉毒类重刑犯人在道德敏感性上通常表现出强烈的愧疚,个体容易受到不道德事件的影响长时间处于难过不安的情绪状态,对于不道德事件的惩罚倾向和察觉能力都比较低的特点。而道德敏感性影响她们对事件的看法,进而影响后续的行为。监狱应该继续加大对教育改造的投入力度,首先应切实提升“三课”教育的实效,真正提升罪犯的文化水平、思想觉悟和法制观念,部分罪犯因为文化程度较低导致道德事件看法存在偏差,文化程度的提升将会提升她们对道德事件的评判水平,让她们在深层次上提升道德修养。其次,可以组织一些以道德素养提升为主题的团体辅导活动,让罪犯在道德模拟情景等活动中不断觉察、思索并提升道德水准,而在团体活动中获得的体验和感受也容易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去,效果较好。第三,结合禁毒日、艾滋病防治日等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她们进一步认识到毒品的社会危害,而不是认为贩毒就是做个生意,并没有什么社会危害的层面上。总之,狱内多种教育改造手段和社会力量相配合,让她们真正认识到导致自己犯罪的根本性原因,对犯因性问题的澄清,才能主动去觉察自我,增强道德敏感性,提升道德水平。

(二)女性涉毒类重刑犯人在人格上内外倾(E量表)略低于标准常模,表现出离群、保守、倾向悲观。神经质(N量表)略高于标准常模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焦虑、紧张、易怒,往往有身心障碍。在与人相处上有不适应的现象,并且鼓励她们积极与人交往。

综上所述,我们只有了解了女性涉毒类罪犯犯罪的根本性原因,从根源上对她们进行服刑教育,在教育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方法为她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她们才能真正做到认罪悔罪、重塑新生。

收稿日期: 2019-08-18

作者简介: 张 鑫,女,云南警官学院心理健身教研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犯罪心理、民警和大学生心理健康。

张 磊,女,云南省第三女子监狱一级警长,研究方向为罪犯心理矫治。

中图分类号: D917.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6057( 2019) 05-37-08

(责任编辑 刘 敏)

标签:;  ;  ;  ;  ;  ;  

女性涉毒类重刑犯道德敏感性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