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校园精神文明的系统工程建设_精神文明论文

论高校校园精神文明的系统工程建设_精神文明论文

论大学校园精神文明系统工程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程建设论文,精神文明论文,大学校园论文,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本文论述了邓小平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是大学校园精神文明系统工程建设的指针;提出了大学校园精神文明系统工程建设应树立新型的系统观、发展观、历史观、人才观;构建了大学校园精神文明系统工程建设的新思路。

关键词 大学校园 精神文明 系统工程 建设

社会主义大学肩负着提高广大青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历史重任,肩负着培养跨世纪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大学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得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大厦的稳固,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途和21世纪中国的面貌。因此,在大学校园中进行精神文明系统工程建设,对于我们赢得广大青年学生和赢得祖国的未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邓小平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是大学校园精神文明系统工程建设的指针

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在探索和回答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战略问题来考虑,对精神文明建设作了一系列精辟的论述。这些论述无疑是大学校园精神文明系统工程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强大的思想武器。

(一)三个面向:大学校园精神文明系统工程建设的方向

1983年10月,邓小平同志在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中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三个面向”的科学概括,既反映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教育的客观要求,又把握住了时代特征和对世界未来的科学预测,既总结了教育改革的基本经验,又阐述了教育发展的方向和必然趋势,为大学校园精神文明系统工程建设指明了方向。

在大学校园中进行精神文明系统工程建设,首先要求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相适应,反映出时代的特征,使广大青年学生的精神面貌富有时代的气息,折射出时代的光辉;其次要求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面向世界,虚怀若谷地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有益经验,积极吸纳人类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努力创造出既有中国特色,又能适应世界发展潮流的社会主义校园精神文明;再次还要求精神文明建设要面向未来,面向21世纪,具有超前的战略性眼光。广大青年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如何教育和培养好他们,把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奠基工程,直接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精神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

(二)培养“四有”新人:大学校园精神文明系统工程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1985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全国人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2〕邓小平同志关于培养“四有”新人的思想, 是我们进行大学校园精神文明系统工程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的青年学生,一定要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如果没有理想,将失去人生的奋斗目标,失去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就会随波逐流,做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俘虏;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的青年学生,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共产主义道德情操,如果没有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不懂得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就会良莠不辨、黑白不分,失去敏锐的观察能力,必然会走到资产阶级的邪路上去;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的青年学生,还必须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掌握一定的专门知识、技能和本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的青年学生还必须有铁一般的纪律,如果没有纪律,组织不起来,就会像一盘散沙,就不可能团结全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就有落空的危险。

(三)两手抓:大学校园精神文明系统工程建设的根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这是邓小平同志在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辩证关系时,把“两点论”和“重点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这一方法同样也是我们大学校园精神文明系统工程建设的根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大学精神文明建设中,同样存在着一手软、一手硬的状况。如:抓德育“软”,抓智育“硬”;抓思想政治工作“软”,抓经济创收“硬”。如何纠正这一偏向,促进高校德育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由“软”到“硬”的转变,关键还是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高校工作中德育与智育并举、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创收工作兼顾,使高校教育改革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协调发展。

(四)重在建设:大学校园精神文明系统工程建设的着力点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了“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思想,这一思想是我们进行大学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着力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大学校园中,既不能一朝一夕建成,也不可能自发的形成,必须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去建设,重点是抓好“建设”两个字。这就要求我们根据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我们时代的总任务和总要求,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需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通过各种途径,用青年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在大学校园中弘扬主旋律,使我们的青年学生自觉地接受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熏陶,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洗礼,增强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抑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等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有真正的实效,才能使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可见,精神文明建设决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坚持不懈地建设。任何把精神文明建设当做“软任务”,可抓可不抓,可紧可松的态度和想法,都是同“重在建设”的思想背道而驰的,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

(五)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大学校园精神文明系统工程建设的实现目标

在大学校园中进行精神文明系统工程建设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必须使大学教育按照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和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从社会上源源不断地吸纳各类人才,通过社会主义大学这座熔炉进行设计和铸造,培养和造就成具有很高的政治思想觉悟,良好的道德情操,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技术的高素质的优秀人才。然后像种子一样,播洒到祖国各地,使他们在祖国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并通过他们不断传播共产主义的理想道德,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这样年复一年,日积月累,最终达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目的,为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大学校园精神文明系统工程建设应树立全新的观念

大学校园精神文明系统工程建设,必须破除旧的思想观念和思维定式,确立起全新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实现观念上的转变和质的飞跃,这是在高起点上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

(一)新型的系统观

在大学校园中进行精神文明建设,首先必须把大学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任何一所大学,都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是由各个部门(部、处、院、系、室)按一定的方式、层次(校、院、系、班级)和结构组合而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个层次、要素之间都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只有将系统中各个层次、要素的效能充分地释放出来,形成各层次、要素之间的紧密配合、相互协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最佳功能。因此,要使大学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跃上新台阶,就必须树立新型的系统观,掌握系统的方法论原则,按照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按照是否有利于大学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上质量、上水平这一客观标准,调整大学校园内部不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层次、要素和结构,优化系统中整体的层次、要素和结构,使之更趋于合理,从而产生优化的精神文明整体效应和功能。在大学校园精神文明系统工程建设的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统揽全局,立足于整体,防止以眼前的局部利益来损害大学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利益;另一方面要充分地发挥系统内部各个层次和要素的积极作用,使系统内各个部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达成共识,自觉配合,相互沟通,形成齐抓共管的机制和局面。

(二)新型的发展观

在大学校园中进行精神文明系统工程建设,必须用发展的战略眼光来看问题。必须具有超前意识,着眼于21世纪,着眼于未来,树立起全新的发展观。只有这样,才能为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创造出洁净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外部成才条件。

大学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大学校园是铸造祖国未来栋梁之才的基地。我们在精心培育祖国未来的人才时,必须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有良好的外部生存环境和洁净空间,因为它直接影响着我们能否为祖国的未来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如果大学校园内精神文明精神建设搞不好,让祖国未来的一代过多地看到社会上腐朽的阴暗面和社会中丑恶的现象,大量接触到社会中消极腐败的东西,对于处在思想活跃、道德可塑性很大的青年学生,将会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在大学校园中进行精神文明系统工程建设,还是我们赢得未来一代、反对“和平演变”的需要。帝国主义的预言家早就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我们的第三代和第四代身上。要使帝国主义预言家的预言破产,就必须用长远的战略眼光和发展的观点来认识大学校园精神文明系统工程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对大学校园精神文明阵地,如果社会主义不去占领,资产阶级就必然会去占领。因此,在我们和资产阶级争夺下一代的斗争中,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必须理直气壮地花大力气进行大学校园精神文明系统工程建设,以便把我们未来的一代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并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三)新型的历史观

曾经一个时期,由于我们对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以及国内资产阶级自由化势力同我们争夺青年一代的斗争失去警觉,估计不足,教育不力,致使不少青年受到了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把几千年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看得一无是处,认为中国除了“全盘西化”别无出路。因此,在大学校园中进行精神文明系统工程建设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美德,担负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树立起新型的历史观。

这就要求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中的优秀部分,发扬光大,并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传播给广大的青年学生。使他们既对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感到骄傲和自豪,又能从中领悟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美德中博大精神的内涵和底蕴。更重要的是,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能在他们身上不断延续下去,保住中华民族文化的“根系”和“血脉”,自觉抵制西方各种腐朽文化的侵蚀,挫败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侵略”的阴谋。

可见,在大学校园中进行精神文明系统工程建设,必须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把我们古代光辉灿烂的文明史,饱受屈辱的近现代史,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美德,告诉给青年学生,使他们能自觉地把握历史前进和发展的方向,为振兴中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其全部才智。

(四)新型的人才观

面对21世纪繁重的历史任务和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社会主义大学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什么人才是跨世纪的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这是我们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我们进行大学校园精神文明工程建设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因此,必须确立新的人才标准和新型的人才观。

那么,跨世纪的新型人才应具备哪些素质呢?概而言之,跨世纪的人才应该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有雄视古今的豪迈精神;有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文化素养;有胸襟博大、意趣恢宏、团结奋斗的作风,有知难而进、百折不挠的坚韧毅力;有雄辩陈词、直抒胸臆的表达才能;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信息敏感;有善择交游、广结良朋的友好联系;有开朗乐观、身心健康、生机勃勃的精神风貌和充沛精力。总之,他们应该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既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崇高的爱国奉献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又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现代化建设的技术和本领,能担负起跨世纪的历史重任的多功能、专业复合型的人才。大学校园精神文明系统工程建设,必须紧紧地围绕着培养这种跨世纪的新型人才来建构。对未来人才的培养也必须按这一新型的人才标准来塑造。

大学校园精神文明系统工程建设的思路

(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相统一

在大学校园中进行精神文明系统工程建设,必须首先在我们的教师和学生中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世界观是最核心的部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支配着人们对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取向,贯穿在人们的生活理想、抱负和信念之中,体现在人们对人生的幸福、挫折、苦乐、生死、荣辱以及恋爱、婚姻、家庭和职业等的看法和态度之中。必须以马列课、思想品德课的教育为主阵地和主渠道,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因此,必须突出“两课”鲜明的政治特色,发挥其鼓舞、动员、激励学生的战斗性功能,抓好“两课”课程的设置和安排,深化“两课”内容的改革,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其教学形式多样(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课堂辩论、讨论,回答问题,看电视录相,做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等),内容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联系实际,易于接受,解决学生的实际思想问题。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武装学生的头脑,增强他们对错误思潮的鉴别能力和免疫力,使青年学生在迈向社会的第一步时,就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指导,从而坚定地迈向人生的漫漫征途和目标。

(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相统一

在大学校园中进行精神文明系统工程建设,要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旗帜。爱国主义是我们振兴中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精神支柱。集体主义是我们万众一心、团结一致、克服一切艰难和险阻的法宝。社会主义是使中国发展、强大和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必须把这三者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要发动校、院、系各级干部和全体教师主动地参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宣传和教育,以及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国情的宣传教育,特别注意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演讲、辩论、征文、文艺晚会、体育比赛等,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潜移默化地播洒到师生的心灵深处,并在其心灵深处扎下根来。还要通过校园中各种舆论传播工具,如广播、电视、报纸、黑板报、专栏、学习园地等,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正气,树立新风。特别是邀请先进人物作事迹报告,这些先进人物的事迹,由于是他们的亲身经历,而且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常常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并猛烈地撞击和震撼师生的心灵。这种对人的感化和教育是任何形式都无法取代的,它可能会给人们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通过这种全方位、多侧面、多形式、立体式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活动,就一定能把大学校园精神文明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邓小平同志指出:“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3〕因此,在大学校园中进行精神文明系统工程建设, 必须高度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劳动人民的关系,增加与劳动人民的感情,走与劳动人民相结合的道路。

首先,要培养和增强青年学生的劳动意识。要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开辟勤工俭学、勤工助学的路子,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帮助学生开辟第三课堂,到工厂、农村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建立实践基地,在社会实践中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学以致用,增长知识和才干。

其次,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劳动人民的关系,增强与劳动人民的感情,走与劳动人民相结合的道路。破除那种看不起劳动人民,轻视体力劳动的旧观念,摆正自己与劳动人民的关系。要认识到没有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他们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就不可能使自己安心在这里学习。而今天的学习,也正是为了明天给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为了明天更好地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决不能把从事脑力劳动看成高人一等,把从事体力劳动看成是平庸无能,要认识到社会中任何一种劳动都必须有人干,否则社会就无法正常运转,只有尊重别人的劳动和劳动成果,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爱护。

(四)指标考核体系与监督体系相结合

科学、客观、公正、严密的指标考核体系,对大学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目前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不少高校对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实施综合测评、量化打分等做法,虽然具有可操作性的优点,但很不完善,同时暴露出过于简单化和夹杂人情因素等弊病。因此,在大学校园精神文明系统工程建设中,必须制定全面、科学、客观、公正、严密的指标考核体系,杜绝人情因素和任意曲解考核指标的弊病,推动大学校园精神文明系统工程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

为了使我们的指标考核体系客观、公正、严密,还必须建立相应的监督体系,对考核的指标和措施,进行逐个地对照、落实,防止在考核中打折扣,打人情分,或任意解释考核标准,防止蒙混过关,对执行考核指标体系不力的教师和学生进行公开批评,使人们在执行考核和测评中有种紧迫感和责任感。这样,就会使指标考核体系更加科学、规范和完善。

(五)法律规范和纪律约束相结合

在大学校园中进行精神文明系统工程建设,一方面还有赖于国家尽快地根据当前社会治安的严峻形势和校园中的实际状况,制定出相应的法律和法规,维护校园内正常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保障校园内公共财产和师生的人身安全。对扰乱学校正常秩序,危害师生人生安全和身心健康的行为要绳之以法,加大打击力度,震慑犯罪分子,使校园成为犯罪分子不敢涉足的禁区。另一方面还要对在校园中违反社会公德、败坏校园社会风气的行为,制定出相应的条例和纪律予以约束,对打架斗殴、出口骂人、随地吐痰、践踏草坪、乱摘花朵、破坏公物、乱涂乱画、乱扔果皮纸屑、乱倒污水、买饭插队等不讲公德和不文明行为,给予批评处罚,设立校园“文明监督岗”和“纠风执法队”,对各种有碍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及时加以制止。对教师家属区的乱倒垃圾、乱排污水、嗓音扰人、乱搭违章建筑、养鸡、养鸭、养狗等不顾社会公德的不文明行为也必须严格执法、按章处罚。决不能网开一面,任其发展。将种种不文明行为放在严密的纪律监控之下,纳入纪律约束之中,消除在萌芽之内。因此,只有把法律规范和纪律约束相结合,才能使大学校园精神文明系统工程建设收到实际效果。

总之,大学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大学校园内各部门的紧密配合与协作,同时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又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必须调动一切手段,采取一系列措施,全方位、多层次地综合治理,整体性的相互协作,才能把大学校园精神文明系统工程建设推上新台阶。

收稿日期:1996-09-10

注释:

〔1〕〔3〕《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110页。

〔3〕《邓小平论教育》,第62~63页。

标签:;  ;  ;  ;  ;  ;  ;  

论高校校园精神文明的系统工程建设_精神文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