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儿童高级情感的培养_情绪和情感论文

论儿童高级情感的培养_情绪和情感论文

试论幼儿高级情感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论论文,幼儿论文,高级论文,情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幼儿的高级情感是指由幼儿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社会性情感。它主要体现在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等三方面。幼教工作者和父母们若能因势利导,激发幼儿上述3个方面的情感,加强教育与培养,这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幼儿;高级情感;特点;培养

一、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特点

人们在认识客观现实的时候,常常抱有不同的态度,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如感到愉快、喜欢、高兴、厌恶等等。这种心理过程被称为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由人所认识的客观事物引起的。没有认识就没有情绪和情感的产生,人们只有在认识事物之后,才能产生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与认识的关系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①情绪和情感总是伴随着一定的认识过程而产生。②情绪和情感总是随着认识的发展而变化。③伴随认识而产生的情绪和情感,反过来又对认识起推动或阻碍作用。

儿童在出生时就有原始的不分化的情绪反应。如新生儿对各种引起身体不适的情境——疼痛、饥饿等等,都会作出哭喊、乱踢乱动等无方向性的杂乱反应,使大人难以分辨出其确切的情绪。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婴儿的情绪反应逐渐分化为愉快的积极反应和不愉快的消极反应,即表现为喜爱和高兴或厌恶、恐惧和发怒。1岁半以后,婴儿情绪的分化更为明显。到了幼儿期幼儿的情绪和情感变化带有一定的规律性,呈现出其发展的一般特点:第一,从幼儿情绪和情感的进行过程看,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具有3个特点:①幼儿情绪和情感的不稳定。到了幼儿期,幼儿情绪和情感的稳定性虽然比婴儿期稍有提高,但仍是经常变化和不稳定的,甚至喜怒、哀乐两种对立的情绪也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内互相转换。比如,当幼儿由于大人不给他买衣服而哭时,如果给他一个玩具,他就立刻会破啼为笑。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情绪和情感逐渐趋向于稳定,受一般人的感染较少,但受老师的感染仍然很大。幼儿情绪和情感的稳定性的发展与幼儿个性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稳定的情感,逐渐成为性格的特点。比如,热爱劳动、热爱学习、具有同情心等。②幼儿的情感比较外露。幼儿初期,幼儿的情感完全表露于外,丝毫不加控制或掩盖。比如初上幼儿园的幼儿,由于离开了熟悉的家庭环境而大哭起来。③幼儿的情绪极易冲动。幼儿期的幼儿常常处于激动的情绪状态,他们的情感非常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冲动。这种现象在幼儿初期尤为突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幼儿由于某件小事而使情绪处于激动状态。比如,为争一件玩具,两个幼儿会吵得面红耳赤,甚至动手打起来。当幼儿处于非常激动的情绪状态时,他们完全不能控制自己,而且在短时间内不能平静下来。幼儿晚期,他们的情绪冲动性逐渐减少,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逐渐发展。家长和老师的不断教育和要求及幼儿所参加的集体活动,有利于使幼儿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减少冲动性。第二,从情绪和情感所指向的事物看,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具有2个明显的特点:①情感所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情感不断丰富。幼儿期的社会性需要比婴儿期大为发展,需要所指向的事物的范围也不断扩大。随着幼儿社会性需要的发展,由于满足或不满足需要而引起情感体验的事物不断增加,情感随之而不断丰富。比如,对人的情感,可按需要分为亲爱、尊敬和同情,怨恨、愤怒和厌恶;对周围的事物,出现好奇或诧异;对自己和别人的行为,则有骄傲和羡慕、惭愧和失望、忧愁和悲痛等等。到上学前,幼儿已经具备了各种重要的情感体验,并表现出对周围现实的多种多样的态度。②情感所指向事物的性质逐渐变化,情感日益深刻。幼儿的社会性需要发展是与幼儿认识事物的发展相联系的。由于幼儿需要的变化,引起幼儿情绪和情感的事物及其性质也发生变化。随着幼儿言语和认识过程的发展,他们的社会性需要和情感也发展起来。有些能引起较小幼儿情绪体验的事物,对较大幼儿则不起作用了;反之,较小幼儿不关心的事物,则能引起较大幼儿的情感体验。

二、幼儿高级情感的培养

幼儿的高级情感是指由幼儿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社会性情感,它在儿童2岁以后逐渐发展起来。到幼儿期,由于情感过程逐渐受幼儿自己调节,情感内容日益丰富和深刻。随着幼儿社会性需要的发展,在成人的正确教育影响下,幼儿的高级情感逐步形成。高级情感是由多种情感有机组成并且系统化了的情感,因而比较复杂而稳定。

幼儿的高级情感主要体现在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3个方面。

道德感:是幼儿评价自己或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产生的情绪体验,它是在掌握道德标准的基础上产生的。对于幼儿来说,掌握道德标准不是件易事,形成道德感更是比较复杂的过程。热爱祖国、父母、老师,憎恨坏人,遵守纪律等都属于道德感的范畴。幼儿的道德情感是在成人的道德评价和潜移默化的榜样作用影响下形成的。它是从初步认识到好与坏的标准开始的。婴儿期的婴儿只有同情感、怕羞等道德感的萌芽。在集体生活中,通过对幼儿进行集体生活的教育,随着各种行为规则的掌握,到幼儿中、晚期,幼儿的道德感逐渐发展起来。起初,幼儿的道德感主要是指向个别行为的,往往直接根据成人的评价而产生。这时,他们受到成人的赞许就高兴,受到谴责就不安。以后,幼儿的道德感比较明显地和一些概括化了的道德标准相联系。比如,幼儿在完成了老师的要求或做了好事时就产生快感;反之,就产生悲伤感。幼儿中期,幼儿不但对自己的行为具有道德感,而且开始对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也产生一定的道德情感。这时期常常出现的向大人的“告状”,即由于不满意别的小朋友违反规则的行为而引起的。这时幼儿的道德情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形式就是在看电影、电视时特别注意“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对“好人、好事”就喜爱,对“坏人、坏事”就痛恨。这些都是是非感、责任感和爱憎的萌芽。

美感:是人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审美的体验,它是一种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生活环境美的爱好和欣赏。它受社会历史条件和阶级的制约,受社会的审美评价标准而影响。美感的发展和道德感的发展关系非常密切,凡是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都能够引起心灵美的体验;反之,则使人产生丑恶、厌恶之感。幼儿早期往往从日常生活的环境中产生美的体验和感受,他们喜欢鲜艳悦目的东西,爱穿新衣服、新鞋子等。在父母和老师的教育影响下,幼儿中期能够从音乐、艺术作品中,从自己所参加的美术和歌舞活动中产生美的体验。到了幼儿晚期,对美的标准的理解和美的体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对于环境的整洁美观,对人们的衣服修饰以及对艺术创作的美都有更高的要求,他们不满足于颜色鲜艳,还要求色彩协调美观。他们对大自然也产生了美感,对自然风景有了一定的欣赏能力,带他们到公园、野外去游玩、散步,他们就感到异常地高兴。

理智感:它是与人的认识活动、求知欲、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等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幼儿会说话之后,其求知欲开始日益发展,好奇心更为明显地表现出来,求知欲的扩展和加深是幼儿理智感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大约5岁左右,幼儿的求知认识兴趣开始萌发,理智感也同时开始迅速地发展。突出表现在对任何新鲜事物都想“探索”一下,他们好看、好摸、好动、好拆,而且很喜欢提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成人的解答如能适当满足其要求,他们就会产生愉快和满足的情感,感到极大的愉快。幼儿晚期理智感的发展,还表现在他们喜欢开展各种“动脑筋”的创造性活动或以科学常识为内容的智力游戏,如扮演老师给动物玩具“讲故事”,扮演医生给小朋友“看病、打针”等等。这个时期,幼教工作者和父母们,若能因势利导,激发幼儿上述几方面的情感,加强教育与培养,既有利于儿童良好个性的形成,又能促进其智力迅速发展,这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标签:;  ;  ;  

论儿童高级情感的培养_情绪和情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