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管理问题的分析及预防措施论文_郑婉桦

郑婉桦

江门市新会区益成建筑有限公司 广东江门 529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业已成为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然而,在建筑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问题也日益显露,不仅造成人员伤亡,而且也影响了施工进度、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建筑安全管理;人员管理系统;现场安全防护

今年来,建筑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受到政府和各施工单位的重视。现阶段,建筑安全管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使得我国的建筑工程安全事故频发,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不计其数,严重影响了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保障建筑安全是提高建筑行业有序进行的关键,需要我们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对策,才能进一步实现建筑行业优化发展的最终目标。

一、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现状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1月~7月我国安全生产事故率总体保持稳中有降态势,但是部分行业领域事故多发态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如建筑施工领域中较大事故时有发生。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房屋市政工程中安全事故总量达到了311起,共计死亡375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呈现为上升态势,其中较大事故16起、死亡58人,也处于增加状态,未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

从建筑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情况分析来看,建筑领域安全事故总数、死亡人数均在上升,较大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也在增加,一方面这与我国建筑工程规模扩大、施工技术趋于复杂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另一方面更是与建筑工程项目中安全管理投入有关。通过推进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发展,可全面提高建筑安全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因素,实现对安全事故的有效预防与控制。

二、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国家层面

从国家层面来看,其主要扮演的是立法者、监管者的角色,但在立法方面,相关法律规范还存在一些缺陷,如违法处罚操作性差;部分法律法规有重复、交叉的现象;建设工程相关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需完善;在监管方面,部分政府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监察力量薄弱,缺乏有效技术保障手段。

(2)参建单位层面

参建单位是建筑工程项目基本建设主体,包括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是现场安全管理毋庸置疑的第一责任人,其他参建单位也具有一定的安全责任。但是不少单位在此方面还不够重视,未能发挥应有的安全控制管理作用,如设计单位在进行方案设计时未充分考虑施工阶段的作业活动与机具设备等本质安全需求,以致于施工单位只能被动采取安全措施,处理施工中面临的风险;建设单位对安全生产不重视,未发挥自身的主导、引导、督促等作用;监理单位未发挥安全监督效能;施工单位的不安全行为往往是导致事故出现的直接因素,如教育培训不到位、施工安全投入不足(安全设施、防护用品、意外保险等未落实)、施工安全检查不严格、安全生产科学技术落后、安全隐患整改落实不到位等等[1]。

(3)一线施工人员层面

一线施工人员是建筑工程的生产者,也是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者,从我国建筑行业现状来看,我国建筑行业一线施工人员的主要组成还是农民工,由于农民工受教育程度偏低、建设专业知识缺乏、基本操作技能与自我保护意识均较差,使其在施工作业中的马虎大意、不规范行为等等,成为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一线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与专业素质,与施工企业的教育培训联系十分紧密,通过专业的、系统的培训工作,可有效规范其行为,由此获得良好的安全管理效果。

2.建筑安全管理对策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建筑市场

现阶段我国陆续出台了《安全生产法》《建筑法》,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管理责任体系逐步确立。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应持续加强建筑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的修订,以适应现阶段建筑行业特点与安全生产实际。如明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职责定位、制定合理的处罚办法、明确建筑事故经济赔付标准等等。

政府应完善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大施工安全监督执法检查力度,全面排查施工现场安全隐患,并落实相关责任方的安全责任,构建完善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诚信体系,督促施工企业落实安全生产。

(2)以施工单位为主、其他参建单位为辅,共同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均需明确自身的安全管理职责,充分发挥施工单位对工程安全生产的领导、协调作用,设计单位对工程建设本质安全水平的影响,监理单位对建设安全生产过程的监督能力,促使施工单位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共同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具体应考虑以下组成系统:资金系统、人员管理系统、培训教育系统、设备管理系统、数字管理系统、监督管理系统。

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影响因子庞杂,对此必须要根据施工企业与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分析把握关键因子,理清安全管理核心所在,由此适当调整安全管理资金与各系统的投入,使得自身的施工安全管理更具有针对性、特异性和可操作性。目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常用分析方法包括层次分析法、安全检查表法、故障树分析法等[2],可根据实际合理选用,以此找出建筑工程项目存在的危险因素,为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三、实例探析

1.工程概况

以下仅以某综合楼项目为研究对象,此建筑总面积为3972.42m2,地上5层,框架结构,工程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计划工期为12个月。图1即为项目安全管理组织架构示意图。

图1项目安全管理组织架构示意图

2.项目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施工现场检查中,发现了以下问题:

(1)作业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差,未佩戴安全帽,高空作业未做好防护;

(2)施工现场杂乱,设备、材料胡乱堆放,电缆铺设不规范,存在漏电的情况,作业人员碰触电缆时无防护;

(3)脚手架上堆放较多的杂物,塔吊作业不规范,高空抛杂物、材料,传递工具时存在违规行为;

(4)安全管理检查工作落实不到位,施工现场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多数未能得到及时处理。

3.加强项目安全管理措施

(1)故障树分析

本项目主要是根据建筑施工中的“5大伤害”(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和坍塌事故)[3],结合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开展故障树分析,见图2。

图2故障树分析

图2中,A1~A5依次为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坍塌、机械伤害;X1~X14依次为安全防护或设备缺陷、未系安全带或戴安全帽、自我保护意识差、直接触碰电缆、设备漏电、防护不当、高空抛杂物/材料、脚手架上堆放过多杂物、起重吊装违规操作、未按设计要求和规范操作、偷工减料、机械设备布局不合理、缺少安全防护装置、安全隐患未及时处理。

现采用布尔代数法对故障树加以简化,获得顶上事件T发生的最小割集事件:

T=A1+A2+A3+A4+A5

=X1+X2+X3+B1+X6+X7+X8+X9+X10

+X11+X12+X13+X14

=X1+X2+X3+X4X5+X6+X7+X8+X9+X10

+X11+X12+X13+X14

根据结构重要度排序专业原则,对故障树各基本事件进行排序,最终确定导致安全事故(顶上事件T)发生的事件可分为以下几点:①施工人员防护意识与操作能力缺乏;②施工现场安全防护不到位;③施工安全管理检查未落实。

(2)安全管理强化措施

根据故障树分析结果,本项目主要从以下3方面加强了安全管理:

1)增强施工人员防护意识与操作能力

通过对施工人员相关信息的查询分析可知,其缺少安全意识与专业技能培训教育,基于此本项目需进一步完善安全教育体系,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施工前作业技术交底与“三级安全教育”,同时提高建筑施工安全技术,切实保证每一名员工的生命安全。

2)全面开展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工作

在工程施工现场,加强安全投入,全面开展安全防护设施、设备的设立与维护工作,严禁偷工减料,尤其是存在安全隐患的位置需高度关注,定期检查安全防护设施是否完好;施工现场临时设施需规范设立,严禁随意堆放占据现场道路,诱发安全事故;严格按照规范与相关安全操作流程要求,安装、拆卸施工现场的各项设施,施工用电严禁随意拉线;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做好自我防护工作。

3)健全安全管理检查责任制度

通过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检查责任制度,明确相关人员职责、权限,方可实现安全管理检查工作的全面落实,排查、处理好施工现场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切实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有效遏制施工事故的发生,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完成。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专业管理工作,必须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分析施工存在的问题,遵循科学规律,制定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本文从实例研究中,发现做好安全管理工作,需要施工单位增强施工人员防护意识与操作能力,全面开展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工作,政府健全安全管理检查责任制度,才能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郭静妍. 浅析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23).

[2]张杰. 探讨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33).

[3]周青. 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大科技, 2015(22).

论文作者:郑婉桦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5

标签:;  ;  ;  ;  ;  ;  ;  ;  

建筑安全管理问题的分析及预防措施论文_郑婉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