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工程渗漏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论文_陈世昌

佛山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保证地下工程中防水质量是地下工程施工的重要工作内容,使用合适的施工方案治理地下工程的渗漏事故对提高工程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某地下工程的渗漏水事故治理为例,分析其渗漏原因后制定合适的方案,阐述了方案实施后的良好效果,期望能给人们这方面可参考的经验。

关键词:滤水层;排水沟;强排;注浆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建设施工项目越来越多,人们对建筑地下空间的利用十分重视。但是在地下工程中,如果没有严谨的施工方案和过程,就容易出现渗漏水的事故,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如何保证地下工程的质量成为了施工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就此进行讨论分析。

1 概况

1.1 工程概况

某工程由1#~16#住宅楼、商业裙楼及地下车库组成,总建筑面积约24万m2。地下车库为地下2层,框架-剪力墙结构。-2、-1层层高分别为-3.9m、-4.2m;基底面积约12000m2,桩筏基础。地下室外墙厚3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35P8,车库基础防水板厚2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30P8。

1.2 渗漏情况

防水层设计采用2道SBS防水卷材热熔法施工,由于基层潮湿故采用人工扫水、集中抽水、分段铺贴的施工方法。浇筑防水保护层前卷材下部存在明水,浇筑完成后发现保护层有不同程度的起包、起鼓现象。室外回填结束后,经检查发现车库底板普遍出现渗水现象,部位主要集中在后浇带、剪力墙根部与基础梁接槎施工缝处。

先期采用堵漏剂、SL-668-Ⅰ型(疏水性)单液型聚氨酯发泡止水剂注油性聚氨酯处理,注浆钢针长100mm,间距200mm,达到了一定效果,但当处于连续降雨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或丰水期)时,许多处理好的地方又重新开始渗水潮湿。

2 原因分析

针对地下室渗漏情况,有关单位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会诊后认为,地下室防水施工时未采取降水措施是引起渗水的原因之一;原因之二是施工单位在防水卷材施工过程中接缝粘接不牢固、搭接长度不满足规范要求、施工缝处理不认真致防水层失效;原因之三是混凝土防水板在浇筑过程中振捣不均匀、不密实致结构自防水失效。

3 方案设定

3.1 堵渗

(1)对地下室防水板、后浇带处渗漏采用压力注浆法将裂缝封堵,采用SL-668疏水性单液型PU发泡止水剂和SL-669亲水性单液型PU发泡止水剂,并增设防水保护层。

(2)剪力墙根部与基础梁接合处渗漏先采用压力注浆法将裂缝封堵处理,再涂刷防水涂料进行封堵,最后施工防水砂浆抹灰层作为渗漏保护层,高200mm,厚25mm,亦可作为地下室墙面踢脚线。

(3)主楼剪力墙内侧局部潮湿处待丰水期过后,涂刷DT-0185AK11(水泥基渗透结晶型、渗透性强)防水材料,达到效果后再施工面层。

(4)地下室电梯井、配电间等设备用房的渗漏引起使用功能的影响,地面增设防水层及排水沟,增设桥架使地下室电缆敷设不经过电缆沟进入配电室。

3.2 排水

(1)在地下室回填土填到基础梁顶标高后,用Φ30~Φ50mm的卵石铺设作为滤水层,厚200mm,并设置排水沟,将水排至原设计集水坑,利用原设计排水设施将积水强排出室外。

(2)地下室采取通风措施,增加施工照明,减少防水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也便于施工,加快进度。

3.3 其他

(1)利用地下室处于丰水期,需详细排查地下室渗漏点,并图示渗漏位置及根据严重程度作相应标识。

(2)从地下室先行回填部位的相应筏板部位开始,逐一进行注浆处理,观察是否有效(时间最少在注浆7d后),并增设防水保护层,后开始回填。

(3)砂土回填至基础梁顶后,施工滤水层、地下室垫层及面层和排水沟,确保渗出的地下水排至预留或增设的集水井或集水坑。

(4)地下室顶板防水施工质量应严格按规范控制,室外回填时在地下室外墙外侧周围应布置排水沟及集水井。

4 方案实施

4.1 地下室防水板、后浇带处渗漏处理

(1)清理积水和混凝土表面浮尘、杂物。

(2)对沿线性渗水部位按照间距150mm进行布孔,见图1。对面性布置的渗水区域按照间距150mm进行菱形布孔,并扩大注浆部位范围200mm,见图2。

图1 线性渗水部位注浆布孔示意

图2 面性渗水部位布孔示意

(3)用电钻在布孔位置旁30~40mm处与基面保持45º钻孔,孔径10mm,钻孔深度150mm。

(4)用电动注浆机进行,并在注浆管的一端安装压力表,当注浆各孔段的进浆量小于5L/min,并达到设计压力后稳定10min,检查孔的吸水量每米小于1L/min时注浆结束,然后进行下一处的施工。

(5)注浆结束后剔凿掉注浆嘴并跟踪检查对比、分析,观察时间不少于7d。

(6)沿渗水区域并扩大100mm范围涂刷厚2mm堵漏剂及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再抹厚25mm水泥砂浆保护层,最后砂土回填,逐层夯实。

4.2 对剪力墙根部与基础梁接槎处渗漏处理

对剪力墙与基础梁相接部位的渗水部位,用电钻在漏点部位与基面保持90°钻孔布孔。涂刷防水涂料第1遍,间隔2h后涂刷第2遍。沿渗水部位抹水泥砂浆(掺加防水粉,比例按照材料说明书要求并严格控制掺量)踢脚,厚25mm,高300mm,表面压光(图3)。

图3 剪力墙与基础梁接槎部位布孔示意

4.3 主楼剪力墙内侧局部潮湿处理

(1)丰水期过后,采用棉纱、吹风机等将剪力墙局部潮湿部位清理干净至无返潮痕迹。

(2)涂刷DT-0185AK11(水泥基渗透结晶型、渗透性强)防水材料2道后观察7d,确认无返潮现象后施工设计面层。

4.4 地下室电梯井、配电间等设备用房的防渗处理

(1)对砌体墙面采用1∶2.5水泥砂浆(掺加防水粉)粉刷平整、待抹灰层干燥后,增设SBS防水卷材2道(3+4面层带砂),并做水泥砂浆保护层。

(2)对混凝土墙面的防水处理采取注浆处理(间距200mm)、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再抹灰平整、增设厚3mm(带砂)SBS防水卷材1道,并做水泥砂浆保护层。

(3)采用排水槽排水至预留集水井,后强排出室外。排水槽采用DN100的普通焊管破为两半,内外侧刷防腐漆,面层刷白色瓷漆处理,用长120mmΦ8mm@200mm钢筋固定。

4.5 导排措施

针对底板、后浇带及剪力墙与基础梁相接部位渗水强排措施:将地下室-2层地面厚150mm、3∶7灰土置换为粒径50mm左右的卵石层作为滤水层,厚度调整为200mm,在卵石层与原设计C15垫层之间增设复合土工膜作为隔离层,增设排水沟和集水井,将渗出的地下水沿排水沟及预埋导管导入原设计集水坑,后强排出地下室,具体如下:

(1)当回填土到基础梁顶部后,沿地下室外墙内侧设宽200mm的混凝土明排沟,篦子顶标高与地下室地面高度一致,具体做法见图4。

(2)沿沟边按照间距1000mm预埋Φ50mm滤水洞并设铁丝网(网孔不大于5mm)防止泥沙进入排水沟。

(3)沿地下室外墙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集水井与原设计集水坑相连,将沟里的渗水导入。集水井的设置尽量利用原设计集水坑,必须是混凝土结构,大小同原设计集水坑,井底标高同原设计基础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C35P8(掺加膨胀剂及防水粉,掺量按照材料说明要求严格控制)。

(4)在增加的集水井与原设计集水坑之间,预埋规格为70mm×4.5mm的无缝钢管(接头严密且无渗),将后增加的集水井中的水经管道排入原设计集水坑。

5 结语

综上所述,上文所提及的例子通过实施上述方案后,地下室的防水质量明显提高,无渗漏现象发生。我们在进行地下工程施工时,一定要建立好有效的监管机制,树立起质量第一的意识,加强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确保施工的质量。

图4 混凝土排水明排沟示意

参考文献:

[1]杜建江.地下防水工程渗漏原因分析及防水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0).

[2]张威.地下工程中常见的渗漏水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J].天津市政工程,2010年第4期.

论文作者:陈世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6

标签:;  ;  ;  ;  ;  ;  ;  ;  

地下工程渗漏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论文_陈世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