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观察论文_周花

宁乡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湖南 410600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患者选取86例进行研究,将其根据随机原则实施分组,对照组患者蓝光照射治疗,实验组则采用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79.06%,差异显著(P<0.05)。而且实验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的浓度明显的低于对照组,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都明显的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患者采用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实施治疗,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低,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茵栀黄颗粒;蓝光照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

病理性黄疸属于新生儿黄疸的一种,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感染、酸中毒、新生儿溶血病等导致的,患者的病理表现主要是胆红素水平发生了异常,而且持续升高,对患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而且这种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引起胆红素脑病,威胁了患儿的生命安全。现阶段临床上对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办法比较多,其中包括药物治疗、光疗、抚触治疗、沐浴治疗等。本次研究主要分析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患者选取86例进行研究,将其根据随机原则实施分组,对照组(n=43例)和实验组(n=4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1d-8d,平均年龄(3.08±1.31)d;实验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龄1d-7d,平均年龄(3.11±1.32)d;所有患者都符合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而且都属于足月的新生儿,将早产儿、合并有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疾病的患者排除,同时将胆道闭锁的患者排除。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纯的采用蓝光照射进行治疗,采用蓝色荧光灯双面光疗照射,波长为420-480nm,将患儿放入光疗箱之前,采用黑布将其眼睛和会阴部遮盖,光疗箱的温度设置为30℃-32℃,湿度调整为55%-65%;光源和患儿的距离保持在20-25cm。每天光照时间为10h,疗程为7d。

实验组患者采用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茵栀黄颗粒(厂家:鲁南厚普治疗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30028)采用温开水冲服,每次1/3袋,每天3次,连续治疗7d。蓝光照射和对照组相同。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同时对其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实施分析。疗效评价:痊愈,表示患者经过治疗后血清胆红素下降至正常范围,患者的黄疸症状全部消退;有效,表示经过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有所下降,黄疸大部分消失;无效,表示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血清胆红素值没有变化,黄疸也没有变化。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的检验采用t实施,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临床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9.06%,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2.2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变化情况,实验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浓度明显的低于对照组,而且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时间以及患者的住院时间都明显的比对照组短,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3 讨论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在临床上又将其称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在新生儿期比较常见,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血液中的胆红素高,特别是未结合胆红素,使得皮肤黏膜黄染。临床上将病理性黄疸分为高间接胆红素血症、高直接胆红素血症[2]。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疾病发展速度比较快,对患儿产生的危害比较大,因此需要及时的进行有效治疗。病理性黄疸是指体内胆红素积聚导致了皮肤或者器官发生感染,容易发生胆红素脑病,对患儿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产生影响[3]。

临床上对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的首选方案就是蓝光照射,蓝光照射是将光源在保温箱内安装后,有利于早产儿黄疸的治疗[4]。这种办法的作用机制主要是蓝光波长和血清中胆红素的最高吸收波长450-460mm比较接近,可以将没有结合的胆红素很好的分解,可以将其产生的胆绿素和无毒的水溶性对中枢系统影响比较小的双吡咯再次经过胆汁和尿液从体内排出。有研究资料显示,光疗对于任何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都比较合适,如果胆红素大于205umol/L,波长则应该设置为420-460mm的蓝光持续照射或者是间接照射,时间在24-48h。但是治疗的效果不会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而有所提高。而且光疗的成本比较高,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比较多,影响治疗效果。茵栀黄颗粒是一种治疗黄疸的中成药,主要是由中药栀子、黄芩、茵陈等经水提醇沉工艺制作而成,起作用主要是清热、利湿、保肝、利胆、退黄等,中医学认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属于“黄疸”的范畴,是由于胎毒湿热内蕴不得外泄,郁而化热,熏蒸利胆,胆汁不循常道外溢于肌肤,从而演变为黄疸,治疗时应该以清热利湿为主,而且茵栀黄颗粒对新生儿使用后,不良反应比较小,提高了治疗效果[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临床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9.06%,而且实验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浓度明显的低于对照组,而且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时间以及患者的住院时间都明显的比对照组短,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

综上所述,对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患者采用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实施治疗,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低,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程连华,章文春.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干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系统评价[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0(01):44-48.

[2]吴建英.茵栀黄颗粒、益生菌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24):119-120.

[3]郭秋丽.蓝光照射与茵栀黄颗粒联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2):136-137.

[4]从欣,吴缨.茵栀黄颗粒、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及苯巴比妥片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早期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6,8(04):429-431.

[5]金素娟.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与护理干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6,48(03):200-202.

论文作者:周花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1

标签:;  ;  ;  ;  ;  ;  ;  ;  

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观察论文_周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