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读者意识”写作教学观的再认识_读者意识论文

对“读者意识”写作教学观的再认识_读者意识论文

“读者意识”写作教学观的再认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再认论文,意识论文,读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从不规定“读者对象”,忽视语言的交际作用。但是,学生作文的读者对象却是固定的,这便是教师。而面对这个会使他们产生惧怕心理的惟一的特殊的读者,作者是无论如何都激不起写作激情的。目前写作教学中师生的关系,可以说是审视和被审视的关系,缺乏平等互动的基础。学生作文往往具有一种敷衍的心理,他们普遍都这样认为,作文主要是为完成老师的任务,是写给老师看的,反正老师会修改的。这显然违背了作文教学“应用”的目的。对于习作者来说,写作应面对读者,因此,培养他们的“读者意识”至关重要。现代语文教育史上一批有卓见的语文教育家,曾着力倡导“读者意识”写作教学观,并初步构建了这一教学理论,然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今天我们重提这一被人们遗忘的教学理念,是希望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读者意识”写作观溯源

我国古代教育家、文学家、文艺评论家对写作中的“读者意识”是十分关注的。他们认为,为文要“尚简、尚雅、尚俗、尚质、尚文、尚谐、尚直、尚婉、尚淡、尚平、尚奇”。(注:申小龙:《语文的阐释》,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4版,第287页。)这实际上是从“传播”,即读者接受的角度,对读者意识理论的系统概括。

孔子曾经说过,为文之道“辞达而已”。“辞达”则意显,这就告诉我们写作时要考虑读者能否接受。东汉王充认为,文辞是说给别人听、写给别人看的。他从交际对象的反映角度提出“口务在明言,笔务在露文”,要求写作“言无不可晓,指无不可睹。观读之者,晓然若盲之开目”,(注:申小龙:《语文的阐释》,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4版,第283页。)提出了“形露易观”“显文露书”的读者受体观,体现了很强的传达意识。他还提出要根据读者的才智的高低写出不同的文章。为吸引读者的注意,他认为,为文要“新颖违诡于俗”,要以“独是之语”“感人之书”感染读者。道家学派则认为应以自然之美打动读者。老子认为,与其用智易伪不如返璞归真:“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庄子则认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元代陈绎在《文说》中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作文和读者的关系,他认为,写作应根据不同的读者选择不同的语言和语言的表达方式:朝廷、圣贤道德之文气宜“肃”;长江大海、军阵英雄之文气宜“壮”;山林风月之文气宜“清”;通人达士、宴乐之文气宜“和”;侠客高士、鬼神之文气宜“奇”;富贵美人、宫苑之文气宜“丽”;上古人事、游览古迹之文气宜“古”;大功业人、登高眺远之文气宜“远”。(注:申小龙:《语文的阐释》,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4版,第312页。)

刘勰则从以情动人的角度切入,他认为,要“为情造文”“情动于中而发之于文”,为情要“约而写真”、“繁采寡情味之必厌”。明代李贽则认为,为文要倡导“童心”。他说:“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以“纯”“真”感人,显然也是从读者接受的角度思考问题的。

二、“读者意识”写作教学观的确立

如何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实现写作教学的“实际应用”之目的,现代语文教育家们进行了多方位的思考,而现代意义上的“读者意识”写作观的提出,可以说是他们对写作教学的重大理论贡献。

梁启超在对学生的作文教学的要求上强调求“真”求“达”的表述观。他说:“事迹要真,写出还要逼真,务要完全表达出自己所想讲的。”(注: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作文教学法》。)“真”是对内容而言,它包括事实的确凿和人的真情实感,做到对事实和读者负责。而“达”的要求就是一照原样说,二令读者完全明白。他曾说:“为什么要做文章?为的是作给人看,若不能感动人,其价值也就减少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梁启超既有对传统写作理论的继承,更有从教育教学的角度对“读者意识”写作观的发展。

鲁迅先生在作文的表述上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倡导为文之初,要心有读者,为大众着想,“使大家能懂、爱看”。怎样才能如此,鲁迅先生的解释是采用“白描”手法,“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注:鲁迅:《南腔北调集·作文秘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他在谈及自己的写作经验时说:“我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觉得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宁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只说些自己的确能懂的话。”“不生造除自己之外,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同时,他也反对虽能看得懂,但语言粗糙乏味的“浅”“俗”。由此可见,鲁迅先生的写作语言表述观是辩证的。

阮真是20世纪30年代中学语文教育研究最杰出的开拓者,他在作文教学研究上的贡献尤为突出。他强调作文教学要崇实致用,倡导重视应用文教学并根据不同社会需要把应用文分为:普通、公牍、职业三类。他在作文拟题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作文题目,应给学生良好的刺激,引起他们作文的动机和兴趣。他提示了五种可利用的机会:(1)利用学生实际需要事项;(2)利用读物;(3)利用定期刊物;(4)利用校内服务事项;(5)利用社会服务事项。这对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是十分有利的,并且他还说:“有实际生活需要的机会,我们要利用,没有实际生活需要的机会,我们也要假设环境,造成机会,去做问题设计。”(注:阮真:《中学国文教学法》。)这就为我们指明了:我们在教学中应如何为学生提供“发表”的渠道,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

把“读者意识”作为写作的最基本方法,并为之作周详思考和策划并付诸实践的是现代著名教育家夏丐尊。他说:“所谓好的文章就是使读者容易领略、感动、乐于阅读的文字。诸君执笔为文的时候,第一,不要忘记有读者;第二,须努力地求适合读者的心情,要使读者在你的文字中得到兴趣或愉快,不要使读者得到厌倦。”(注:夏丐尊:《文章作法》,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第95页。)他说古今文章作法各执其辞,“千言万语都不外乎以读者为对象,务使读者不觉得苦痛、厌倦而得趣味快乐。所谓要有秩序、要明畅、要有力等等,无非都是想适应读者的心情。因为离了读者,就可不必有文章的。”(注:夏丐尊:《夏丐尊论语文教育·关于国文学习》,河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48页。)他认为写作须首先考虑:(1)读者的性质;(2)作者与读者的关系;(3)写作文的动机等。文章第一步应当注意于造句用词,求其明了;第二步还须进而求全体的适当:对人适当,对时适当,对地适当,对目的适当。这“明了”“适当”,自然都是针对读者而言。为求适当,他还具体设计了六个问题,让学生作文时思考:(1)为什么做这文?即让学生明确作文的目的,文章应给读者的是实用价值还是审美感受。(2)在文中所要述的是什么?即思考文章中心,使读者明了。(3)谁在做这篇文?即明确作者的地位、知道自己应以何种身份向读者说话。(4)在什么地方做这篇文?即思考的是作文的应用环境,以求判定向读者说的话是否适应特定的场合。(5)什么时候做这篇文?思考的是作文的时代观念,以避免对读者说出不合时宜的话。(6)怎样做这篇文?探究的是作文的方法,以确定如何表达易为读者所接受。上述简单易行的方法,就在当今也不能算落伍。

朱自清是把“读者意识”写作观付之于实践的一位作家、学者型教师。他认为:“写作练习是为了应用,其实就是应用于这种种假想的读者,写作练习可以没有教师,可不能没有读者。”(注:朱自清:《国文教学·论教本与写作》,开明书店1947年版,第149~150页。)写作练习仅仅把教师当作读者(使学生惧怕的读者)是无法激发学生写作的冲动和发表的欲望的。虽然实际上学生的写作对象是有限的,但“假想的读者却可以很多”。除教师外还有父母、兄弟、地方人士、社会团体、政府、政府领导等等。同时朱自清先生还认为缺乏“读者意识”必然会削弱教学效果。为培养学生写作中的“读者意识”,朱自清主张把报纸文字作为写作学习的范文,学生容易从中看出读者与文字的关系,“这样学生在写作时也便渐渐会留心他们假想的读者”。同时他还特别提到书信文体,认为这是培养学生“读者意识”的一种好方法。因为书信比其他文体有更确切的读者对象,有更明确的传达目的,在教学假设的情境中,更具有逼真性,更易诱使学生进入角色。

综上所述。“读者意识”写作教学观的理论确立,得益于众多现代语文教育家的倡导和潜心研究,至夏丐尊、朱自清,这一理论才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并得以基本完善。

三、“读者意识”写作教学观的再认识

今天我们重提“读者意识”写作教学观是有必要的。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形成了教师干预贯串始终的僵化模式,在写作教学中,几乎从不规定读者对象。于是形成了学生作文的读者几乎只有语文教师一人的局面。学生在选择语言文字和语言表达方式时,也从未考虑针对不同的读者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语言文字。这便严重地忽视了语言的交际作用,阻碍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作文教学中“读者意识”的缺失,直接助长了学生作文敷衍塞责,甚至为投教师所好,胡编乱造的习气。为此,重新审视“读者意识”写作教学观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对“读者意识”的内涵把握,我们还可以从学生的作文与作家创作的比照中得出:

从作家创作的角度而言,“读者意识”是作家创作时所预想的社会反映,它是影响作家创作的重要因素。学生作文虽然不是作家创作,但从广义上看是相通的。因为他们都是用文字“表达”和“说出”,两者都要顾及读者的反映。同时,写作过程究其根源总是受“读者”的“欣赏愿望”、阅读“趣味”及“评价”的影响和制约的,进而会影响至作品的形成质量。

然而,作家与学生的写作性质毕竟是不同的。写作主体对生活的观照和学识水平不一样,作品的质量不同,发表的途径和渠道不同,写作的创造性也有区别。严格上说,学生的作文只能算是对事物的初步的认识和发现。

因而,我们认为广义的所谓“读者意识”是:读者的欣赏愿望、阅读趣味和评价对写作主体表达和发表的影响和制约因素。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倡导的“读者意识”是: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让其以假想的读者为阅读对象进行写作。

所以我们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树立“读者意识”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作家写作的目的是服务于阅读对象,而学生作文的目的也是为了“应用”,可这个“应用”的对象绝不仅仅是教师,而是未来的读者。因而,从作文教学的目标出发倡导“读者意识”是一条理想的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道路。

再有,倡导“读者意识”写作教学观是贯彻平等对话的教育理念的需要。还以作家创作为例,文学活动是一个由作家、作品、读者等基本要素与环节组成的系统结构。它们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化”的关系,即“对话、交流”的关系。在文学活动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广义上也是“读者群体”,这就是文学评论家。他们虽然也是读者,但是其阅读文学的主要目的并非为了欣赏而是为了批评,这一特殊的读者群体与作家的关系显然不同与一般的读者群体。读者与评论家谁重要,各人有各人的说法。但是有这样的现象,在文学史上没有评论家欣赏的作家是很多的,可没有读者的作家是不存在的。就作家来说,读者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回头观照作文教学,我想也是同样的道理。学生的写作是为了应用,即应用于假设的读者,而教师就等同于文学评论家。假如没有读者或者仅仅是给老师看的,其结果是大不相同的。作家在创作时有时可能会顾及到评论家的评论,但更多顾虑的是读者的反映。读者与作家实际上更多的是一种平等、交流的互动,评论家对于作家和作品更多的是一种审视。作文教学与之相似,教师的阅读就类似于一种对作家作品的审视。我想假如作家创作不是面对读者,而是面对评论家,作家是很难激起创作热情的。同理,学生作文不是面对读者,而只面对教师,也是难以激发情感的。

因而,学生在作文中假设读者,是建构平等、对话的“写作场”的需要,是一种交流、互动的“社会化”的要求。

同时,倡导“读者意识”写作教学观又是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重要途径。教育心理学把学习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类。内在动机指的是:指向于学习任务本身的动机。外在动机指的是:目标指向于获得尊敬、赞许、认可的动机。(注: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第73页。)据此,假如我们把写作的动机也作如此的分类,那么也可分为“指向于应用和指向于赞许、认可”的两种类别。前者应属于内在动机,后者属于外在动机。

倡导“读者意识”显然有助于内在动机的激发。学生具有“读者意识”,那么写作中必然以假想读者为阅读对象,写作中以适宜应用于假想读者的要求衡量、规范自己,并能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地以此来持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直至符合社会要求。因此,它对于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写作水平的提高,及写作的可持续发展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

倡导“读者意识”也有助于引发外在动机的启动。教师以“应用”为标准衡量和要求学生,并创造条件提供学生“发表”“说出”的条件,并且在实践和模拟实践中指导和锻炼学生,我们的经验证明这种实践和模拟实践的写作教学形式最受学生欢迎。教师与“实践”的“赞许和认可”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外在动机。而写作外在动机的引发、诱发又促进了写作内在动机的强化。

四、“读者意识”写作教学观的现实意义

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是令人堪忧的,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效率低,二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差。从学生的角度而言,绝大多数缺乏写作的动力和写作的热情;从教师的角度而言,教学的立足点不明确,没有立足于应用,脱离社会生活,过分追求“高立意、精选材、巧谋篇”。其结果是陷入了“高要求、低效率”的困境。写作教学中倡导“读者意识”显然有助于摆脱目前作文教学的这种尴尬的境地。理由如下:

1.倡导“读者意识”有助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以符合读者能接受的要求和标准写作,无疑会对自己的语言运用和表达技巧提出相应的要求。如:写给自己看,要求说真话、心理话;写给朋友和同学看,要求真诚、平等;写给报纸、杂志,要求新颖、准确、有创造性。随着读者范围的扩大,学生就会对自己不断地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从而使学生养成自觉、自能、自动写作的习惯,这正是我们语文教师所希望达到的。

2.倡导“读者意识”有助于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学生以假想的读者为对象,在假设的场景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表达自己的态度。面对不同的读者对象和各种场合,就需要学生具有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能力,而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能力又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主要构成要素。

3.在假设的情景中进行写作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写作和生活实践的沟通,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

4.只有具有“读者意识”,才能充分认识自我,确立自我在写作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写作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确立和提高又会有力地推动写作水平的提高。

5.倡导“读者意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6.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常常鼓励学生写放胆文、自由文,但在教学中却苦于无法实施针对性的指导,“读者意识”写作教学观无疑从宏观和微观上为作文教学指导开辟了“新”的渠道。

反思中学生作文训练中读者对象单一的问题,重提“读者意识”写作教学观是十分必要的。它为我们摆脱目前作文教学的困境提供了一种较理想的方法选择,这是一个很值得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思考、探索的课题。

标签:;  ;  ;  ;  ;  ;  

对“读者意识”写作教学观的再认识_读者意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