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弊审计理论和现实思考

舞弊审计理论和现实思考

张慧[1]2011年在《舞弊及舞弊审计的理论分析与现实思考》文中认为近年来频发的舞弊事件,引发了社会公众对舞弊审计的关注,进而促进了一系列与舞弊审计相关的研究,针对新形势下舞弊审计的现状,国内外相关利益人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也相应的加快了舞弊审计相关制度、规章的修订,对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在查处和预防企业舞弊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集团规模的加大,业务的复杂,计算机技术的引入,证券市场的发展,给舞弊审计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和风险,我们的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只有在成本与风险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新形势新挑战,引发了民间审计与内部审计对舞弊审计的思考,加快自身的改革和发展成为应对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

刘新颖[2]2002年在《舞弊审计理论和现实思考》文中指出近几年来,各国经济领域里的舞弊现象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复杂程度上都越发猖獗,而且变得日益国际化。据有关部门统计,一些国家因舞弊造成的损失每年超过1000亿美元。1995年美国注册舞弊检查联合会的报告估计,舞弊和财务操纵每年要使美国经济耗费4000亿美元;有人推算,我国1982—1992年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数千亿元,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有些人利用职权进行舞弊。1997年经济年检表明,我国查出违纪金额2030亿元。而作为经济警察的注册会计师对如此严重的舞弊问题却出具虚假审计报告,在执业时回避发现、处理甚至帮助被审单位掩盖舞弊及违反法规行为的问题,这不仅仅是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或地区,注册会计师行业也存在同样严重的问题。美国安然公司、废物处理公司、阳光公司,中国的琼民源、红光、郑百文、银广夏等上市公司舞弊案不难看出国内外舞弊风气之盛,舞弊金额之巨,舞弊后果之重,舞弊已成为严重制约和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毒瘤”。严峻的现实使笔者强烈认识到审计理论界和实务界不得不重新思考民间审计的审计目标和审计责任问题,对舞弊审计相关问题的研究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本文从舞弊的概念、分类、形成因素等有关舞弊基本理论入手,从多角度对舞弊形成原因予以剖析。再以历史发展的眼光对舞弊审计责任加以论述,阐明我国当前注册会计师应积极承担起舞弊审计责任。进而从内部控制入手讨论多角度全方位防范舞弊的主要措施,最后是对舞弊审计的程序和方法作一探讨,以期勾勒舞弊审计这一审计专题的大致轮廓,抛砖引玉,唤起我国理论界应加强对舞弊审计准则制定、舞弊审计技术方法及职业道德的研究,审计实务界、法律界应强化注册会计师舞弊审计责任。 舞弊审计是集会计学、审计学、法学以及管理学、心理学、犯罪学等为一身的边缘学科,舞弊行为可能有线索也可能没线索,注册会计师需要的不仅是方法,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要像警察抓小偷那样,选择内部控制链条最薄弱的环节入手。总之,我们应从多个领域、多个角度研究舞弊审计,加强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界对舞弊防范和侦查的重视,这是顺应社会公众需求,发展和完善注册会计师职业生命的识务之举,也是我国成为WTO一员,规范市场游戏规则的重要一步!

赵虹[3]2002年在《内部审计外部化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从内部审计外部化的经济学基础出发,分析了内部审计外部化的现实可行性和合理性,并对我国内部审计和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本文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内部审计的职能、内容和地位做了定位,指出内部审计是为管理层服务的。要满足管理的需要,内部审计部门需要具备多种专业资格,但单单依靠组织内部的内部审计部门已不能满足企业内部审计需要,聘请独立于该组织,对某种专业具有专门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人员或公司,更能满足相关的需要和要求。换言之,内部审计外部化存在客观需求。第二部分从委托代理理论出发分析了内部审计外部化的经济学基础。内部审计是因代理问题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降低代理成本、使企业价值最大化,如果内部审计外部化能够降低企业的总体成本,内部审计就有可能外部化。此外,内部审计外部化还与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对风险的偏好程度和不同类型合约所具有的风险状况有关。市场上对于内部审计专业人员及其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一资源的竞争,使得度量和比较资源的价值成为可能,也使不同的风险偏好者做出不同的选择,各得其所。第叁部分对外部审计充任内部审计主体的可能性和合理性做了分析,并以舞弊审计为例,说明内部审计人员和外部审计人员在进行舞弊审计时无论方法还是程序都有相同之处。即外部审计在某些方面代替内部审计是可能的,可以达到内部审计目的。第四部分在总结近年来有关内部审计外部化争论的基础上,分析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优势和劣势,表明内部审计外部化并不意味着内部审计被完全取代,内部审计外部化的结果是内部审计部门和外部审计组织相互结合开展内部审计业务,结合的比例会因企事业单位的规模、行业的特点及内部审计部门的能力等而不同。第五部分分析了新经济环境对我国内部审计的需求,内部审计的审计主体和人员将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并从四个方面对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发展做了展望。

张文佳[4]2007年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下对舞弊风险的现实思考》文中研究表明舞弊风险作为影响重大错报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舞弊风险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注册会计师应对舞弊风险的措施,以降低由舞弊行为带来的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吴鹏[5]2008年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透视及审计对策》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越来越成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的信息来源,尤其是其中的会计盈利信息及其质量更是受到了投资者的密切关注。当会计信息变得越来越重要时,我国的资本市场上的财务报告舞弊案件也频频发生,从“银广夏”开始,到“达尔曼”再到“科龙电器”等等舞弊行径的发生,严重干扰了我国证券市场的经济秩序,使投资者丧失了信心和积极性,歪曲了企业的价值损害了国家的利益,阻碍资本市场的发展。越来越严重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已经引起了证券监管部门、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高度重视。本文试图结合近年来国内外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审计失败案例,分析探求财务报告舞弊产生、变化规律。从市场环境、内在机制以及外在诱因等方面寻找形成舞弊的诸多因素,再联系舞弊者的动机对其舞弊手段进行分析,并从管理者层面、企业经营层面以及财务报表层面分别对财务报告舞弊的迹象和识别进行了探讨,最后,结合财务报告舞弊的动机、手段以及迹象提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业务中应对财务报告舞弊的一些审计对策,希望能为注册会计师开展审计业务和报告信息使用者提供帮助。

李秋蕾[6]2012年在《中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监管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会计舞弊问题一直是证券市场和研究界关注的热点。最近十年我国被查处的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案件陆续增加,引发投资者损失严重、干扰市场正常运行、影响资源有效配置、降低投资者信心等一系列恶性后果。各国都将防控会计舞弊作为重要的监管任务,但由于会计舞弊行为的特殊性和监管制度、市场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会计舞弊监管在中外都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当前对我国会计舞弊问题的研究,大量集中在设计识别会计舞弊行为的模型,或寻找舞弊公司指征,系统研究会计舞弊监管制度的很少。论文认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具有社会危害大、行为隐蔽、涉及面广和监管难度大等不同于一般违规行为的特点。要强化对会计舞弊的监管,有效抑制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应当从优化制度建设和执行的角度系统分析,建立一套完整的会计舞弊监管制度。论文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我国现有监管制度和会计舞弊特征的分析,提出了中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监管制度的整体框架和具体内容。首先从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现状入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析我国会计舞弊发生的动因和行为特征。然后研究了现行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监管制度的总体设想。论文立足中国国情和市场特点,以制度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系统阐述了监管制度的叁个主要组成部分:舞弊性会计信息披露前的预警监管制度、舞弊性会计信息披露后的识别监管制度和会计舞弊行为被确认后的处罚监管制度。对每一类监管制度,都针对具体的监管目标设计了明确的制度框架,从制度的基本要素、制度构成、运行方式、存在问题、解决对策等方面分别论述,提出了较为具体的制度建设思路和实施措施。论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根本动机是追求市场超额利益;现行制度的刚性监管弱化为会计舞弊提供了实施机会;公司治理缺陷为会计舞弊创造了实施条件;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引致了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1993-2010年期间被查处的会计舞弊案件反映出我国会计舞弊行为有舞弊金额高、舞弊行为持续时间长和社会损失大的特点。第二,对会计舞弊特征的实证分析显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手段主要是虚增利润和虚增资产。舞弊公司的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地域分布与当地上市公司数量不成比例。舞弊公司的资产规模普遍偏小;营业收入、每股收益、营业利润率、资产收益率等指标明显偏低。公司治理指标反映出一股独大现象突出、董事会规模偏大、独立董事和监事人数偏少的特征。第叁,我国现行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监管的主要问题是:监管制度设计不合理、监管权配置不当、执行能力弱化、反映滞后、缺乏主动性、激励与约束机制不足等。论文构建的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监管制度包括预警、识别和处罚叁个子制度。总制度和各子制度都包含制度框架和八项制度要素,各制度之间以及制度内部各组成部分间相互联系和作用,共同实现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的监管。第四,会计舞弊预警监管制度,是以预防会计舞弊行为的实现为目的。通过制度建设、内部监督、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来阻止上市公司对外披露舞弊性会计信息。通过基础制度的完善减少制度对会计舞弊动机的诱导,要改革发行制度、完善退市制度、强化会计准则的执行机制。通过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实现上市公司对会计舞弊的自我监管,包括股权制衡、规范董事会运作、内部监督体系建设和经理人治理等方面的完善。证监会和财政部建立应分类风险监控机制,实时监控上市公司行为。注册会计师要维护审计独立性和执业精神,在履行受托审计职责中实现对会计舞弊的监管。第五,会计舞弊识别监管制度,是以识别已披露的舞弊性财务报告为目的。借助会计舞弊识别模型等手段,以政府监管、自律监管和社会监管的叁方力量共同快速准确查证会计舞弊行为。证监会作为会计舞弊政府监管的主导力量,通过监管权的优化配置和监管方法改进,实现对会计舞弊的有效稽查。财政部门、税务部门等政府部门也应积极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并与证监会相互沟通配合。证券交易所、注册会计师协会等自律组织和中介机构,通过自律监管规则的完善,切实行使对成员的监管义务。要加强投资者教育,合理引导媒体监督,鼓励社会公众参与,形成对会计舞弊行为的社会监管氛围。第七,会计舞弊的处罚监管制度,是以惩罚会计舞弊者、补偿受损者和警示社会为目的,以强制力保障整个监管制度得以有效执行。对会计舞弊的处罚分析反映出,当前行政处罚、自律处罚和刑事处罚都表现出处罚制度不清晰、处罚主体权力受限、处罚标准过低、处罚手段单调和处罚执行不严等问题。行政处罚应当完善法规,协调法规间冲突,加大处罚力度,尤其是要改变罚款金额与会计舞弊金额或舞弊者收益间过分悬殊的状况。自律处罚应增加处罚方式,主动行使对成员的处罚权。改革民事诉讼制度,增加集团诉讼和诉讼支持制度,取消前置程序,鼓励会计舞弊受害人行使诉权。完善民事赔偿制度,建立惩罚性赔偿标准。通过罪目重归类和修改处罚标准,加对大会计舞弊犯罪行为的刑事处罚力度。

刘辞[7]2006年在《我国钻井公司国际化经营中内部控制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我国钻井公司国际化经营是在国家有关政策、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共同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国际化经营不同于国内经营,国际化经营面临着更加复杂和多变的环境,增加了国际化经营的不确定性,使国际化经营的风险加大,所以为保证我国钻井公司国际化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加强我国钻井公司国际化经营内部控制,降低国际化经营的风险就成为必要。本文从以下六个方面对我国钻井公司国际化经营内部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第一,对我国钻井公司国际化经营的背景和加强我国钻井公司国际化经营内部控制的必要性进行了简单阐述。以期增加我国钻井公司对国际化经营实际工作的紧迫感和对国际化经营内部控制工作的高度重视。第二,对内部控制理论演进过程进行了归纳总结和提炼并以此为基础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构建了我国钻井公司国际化经营内部控制体系构架,其包括国际化经营战略目标、内部控制目标、控制环境、控制系统、监督与评价和信息与沟通系统六个方面要素,本文的研究也正是基于此六要素内部控制体系而展开的。第叁,从我国钻井公司国际化经营内部控制的实际出发,根据调研,对我国钻井公司国际化经营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钻井公司国际化经营内部控制的不足之处。第四,针对我国钻井公司国际化经营内部控制在国际化经营战略目标、内部控制目标、控制环境和信息与沟通系统等方面的不足之处,提出应对策略。第五,利用业务循环法对我国钻井公司国际化经营控制系统进行设计。第六,对我国钻井公司国际化经营内部控制方案实施保障—监督与激励机制和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王慧[8]2003年在《审计诚信对我国资本市场运行效率的作用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上市公司与审计合谋造假产生的负面影响,不仅使资本市场“元气”大挫,同时也动摇了审计的信誉基础,对资本市场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治标又治本的创新要求。传统研究资本市场效率的理论和思路,多以资本市场交易“标的”(如证券)现有市场价格中所含信息的质量和容量,通过实证分析作出是否有效的判断。而从审计诚信的角度研究资本市场运行效率问题,既是资本市场监管的客观要求,又是提升资本市场运行效率在理论与方法研究上的一种新的尝试。因此,运用社会学、伦理学、信息经济学等“学科群”的理论,研究审计诚信对我国资本市场运行效率的作用机理不仅能为我国宏观政策层优化资本市场发展环境,制定资本市场监管框架提供政策建议,为我国审计制度的创新、审计市场功能目标的定位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管理提供了新的理论研究路径和运作思路。 论文首先阐述了审计诚信机制对资本市场运行效率作用机理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分析了国内外对此论题的研究现状,确定了论文的研究框架与方法。然后,对审计诚信与我国资本市场审计质量需求进行了分析,界定了审计诚信的内涵及其相关概念,指出了我国资本市场对高质量的审计服务需求淡漠,注册会计师缺乏坚守诚信的内在动机,明确了审计诚信在我国资本市场中的合理定位。接着,通过探讨影响我国资本市场审计诚信的各环境约束因素,从美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制度的变迁中获得启示,立足于自律机制与他律机制两个方面设计并构建了提升我国资本市场运行效率的审计诚信机制建设的思路与框架。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审计诚信机制运行的条件、过程与基本功能,阐述了审计诚信机制分别通过信息源及其传递披露、交易时间与交易费用作用与资本市场运行的内在效率与外在效率,以及审计诚信对资本市场运行效率的作用通道和保障措施。最后,以我国证券市场1992-2002年度审计报告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0余年来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中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趋势特点与分布状况,探讨了非标准无保留意见所传递的信息含量。

于成永[9]2005年在《管理层舞弊的诱因、互动机制与监管研究》文中认为财务报告舞弊问题是学术界和实务界长期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舞弊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采用规范研究方法对管理层舞弊的诱因及其结构、行为人互动机制以及政府有效监管叁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管理层舞弊多因论。借鉴激励期望理论建立起管理层舞弊诱因模型,同时运用社会控制论、文化传递论等理论构建起管理层舞弊的诱因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理性经济人效用函数构建起管理层舞弊效用函数,从而在管理层舞弊诱因系统理论化基础上深入地剖析了管理层舞弊的成本收益的影响因素结构。在诱因结构研究上突破有:提出并分析了舞弊行为人内部控制系统内涵;提出并分析了舞弊行为人心理成本内涵;提出了判断主次诱因的标准;指出了我国管理层舞弊的主要诱因。2、管理层舞弊过程论。在管理层舞弊诱因结构研究基础上,通过论证内部人控制问题导致的会计监管“叁位一体”体系失衡以及失衡体系中的行为人效用变动因素,构建起管理层舞弊互动行为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指出了我国管理层舞弊的主要类型,建立起管理层舞弊的博弈模型,深入剖析了管理层舞弊过程的利益分割及其制约因素、因素的影响强度和方向;并用案例进行了模型检验。3、舞弊有效监管论。在论证了监控管理层舞弊的公司内部治理有限性、政府有效监管的效率理论基础上,文章构建了政府有效监管的博弈模型,深入剖析了一定时点的社会可承受的管理层舞弊量及其影响因素,以及以此为前提的政府监管力度、惩罚强度和惩罚方式选择的理论问题。在论证这叁个问题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治理管理层舞弊的政策原则和建议。

柏徐[10]2006年在《论国家审计风险的控制》文中认为有审计就有风险,国家审计也不例外,而且由于国家审计在政治、经济中的特殊地位,使国家审计风险呈现出许多特别之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颁布与实施,对国家审计机关的行为及其所负的法律责任有了明确的规定,而且人们运用法律手段进行自我保护的意识在不断增强,尤其是审计风暴之后,人们对国家审计的期望越来越高,审计风险己成为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使得国家审计机关必须将审计风险控制问题提到日程上来。国家审计风险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是审计活动全过程若干因素合力的结果;国家审计风险的危害也是多方面的。因此,有必要研究国家审计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国家审计风险。国家审计风险的研究对完善审计理论、推动审计实践的健康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控制国家审计风险对促进审计事业的发展和树立审计机关的权威性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主要是对研究背景进行分析,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并提出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思路。第二章介绍了审计风险的基本理论及其相关重要概念。首先介绍了国家审计风险的含义以及审计重要性、审计质量、审计责任等相关概念与审计风险的关系,并论述了国家审计风险的危害性,进一步指出了控制国家审计风险的必要性。第叁章分析了国家审计风险的主要表现、审计风险成因的理论分析和现实思考。第四章是结合实际情况对国家审计风险的深化认识。第五章指出了国家审计风险控制的基本策略、控制措施,并提出了控制国家审计风险的政策性建议。第六章是本文的研究结论、研究的局限性及研究展望。 有审计必然有风险,国家审计风险的危害既有宏观方面的,又有微观方面的,不容忽视。国家审计风险的控制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从与审计有关的各个方面入手,层层防范,步步控制。既要重视审计前的控制工作,做到未雨绸缪;又要提倡审计中的严谨工作作风,形成审计人员居安思危的意识;还要坚持审计后的监督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将风险控制在萌芽之中。控制国家审计风险的关键是要落到实处,贵在坚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完善,各项制度逐渐走上轨道,相信我国的国家审计的风险问题终将会受到重视,对其控制的措施也会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 舞弊及舞弊审计的理论分析与现实思考[J]. 张慧. 时代金融. 2011

[2]. 舞弊审计理论和现实思考[D]. 刘新颖.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2

[3]. 内部审计外部化研究[D]. 赵虹.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2

[4].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下对舞弊风险的现实思考[J]. 张文佳. 华商. 2007

[5].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透视及审计对策[D]. 吴鹏.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8

[6]. 中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监管制度研究[D]. 李秋蕾. 天津财经大学. 2012

[7]. 我国钻井公司国际化经营中内部控制问题研究[D]. 刘辞. 中国石油大学. 2006

[8]. 审计诚信对我国资本市场运行效率的作用机理研究[D]. 王慧. 中南大学. 2003

[9]. 管理层舞弊的诱因、互动机制与监管研究[D]. 于成永. 南京大学. 2005

[10]. 论国家审计风险的控制[D]. 柏徐. 暨南大学. 2006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  

舞弊审计理论和现实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