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械插秧栽培技术_水稻论文

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栽培技术论文,水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该技术适宜冬闲田、水稻—大蒜轮作区和水稻—油菜轮作区。

      水稻选用生育期145d的优质、高产品种,如黄华占、中优177、D优2362、泸优11号、特优802、国丰1号等。油菜选用生育期240d的“双低”高产、抗病品种,如宁杂11号、油研52等。大蒜选用生育期245d左右的早熟、高产、抗病品种,如金堂早、五凤蒜等。

      秧母田整理。每亩大田需秧母田6

,每亩秧母田可供50亩大田机插秧。3月中旬、下旬整地,每亩秧母田施腐熟农家肥1000kg,翻犁、打碎坷垃,捡净作物残茬。4月初放水泡田,每亩撒施碳酸氢铵20kg、过磷酸钙25kg,然后耙耱。摆放秧盘前2d开沟做畦,晾晒1~2d,畦沟宽30~40cm,畦面宽140cm,畦面平整,上虚下实,以备摆放秧盘。

      种子处理。采用机插秧每亩备常规稻种3~4kg、杂交稻种2~3kg,播前晒种2~3d,先用清水浸种2~3d,捞去空秕粒,再用强氯精液浸种1d,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种子后催芽备播。

      播种与摆放秧盘。采用塑料硬盘育秧,硬盘长60cm,宽30cm,每盘648穴,每亩大田育秧需25~30个硬盘。每个秧盘需营养土3.5~4kg(即每亩大田育秧需营养土100kg),用稻田土过筛即可,营养土中可加入壮秧剂。4月10~25日播种,秧龄一般25~30d,最迟不超过35d,苗高15cm以上。可采用久保田2BZP-800型水稻育秧播种机播种,每盘播芽谷110~120g,或用旱育保姆拌种,每盘播干谷85g左右。将播种后的秧盘及时整齐排放在秧母田畦面上,灌水至畦面,使秧盘土吸水达饱和程度,然后在秧畦上每隔50cm插一弓条,弓条插头距秧盘5cm,用农膜或无纺布覆盖,并将四边压实。

      秧母田管理。播种至立针,膜内应保持高温高湿,使出苗快而整齐,适宜温度32℃~30℃,超过35℃时应适当通风。立针后通风降温,适温炼苗后揭膜,控制秧苗徒长。保持盘面湿润,当秧盘缺水时,灌水可高于秧畦面但低于秧盘面。秧田追肥坚持薄肥勤施,三叶期泼浇淡尿水或每亩追施尿素4~5kg(化水泼浇)做断奶肥,7~10d后视苗情可每亩追施尿素5~6kg,插秧前1周每亩追施尿素5~8kg做送嫁肥。

      病虫害防治。1叶1心期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施防治立枯病,遇晴天敌克松用量减半,喷药后立即喷少量清水防药害;3叶期用三环唑防治苗稻瘟;虫害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

      精细整田。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灌水翻耕、碎土、耙磨,达到田平、泥烂、肥匀、水浅、无杂物的要求,沉歇1~2d后机插秧。

      抢时早插。5月10~25日机插秧,行距30cm,株距14~16 cm,每亩插秧1.38万~1.58万穴,每穴插5~6棵,每亩基本苗8万~10万棵。

      科学灌水。薄水栽插,插秧时保持水层深度1~2 cm;插秧后“寸水活棵”,保持3~4 cm水层,促进生根缓苗;插秧成活后浅水促蘖,以3 cm水层为宜,自然落干后,再灌水。水稻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扬花期是需水敏感期,应保持浅水层。分蘖后期至幼穗分化初期水稻需水量小,应退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当苗数达有效穗数80%~90%时及时退水晒田控苗,晒至田中不陷脚,叶色褪淡即可。孕穗(晒田复水)至抽穗后15 d应保持浅水层,灌浆结实期以湿润灌溉为主,抽穗后15d至灌浆结实期间歇灌水,干干湿湿,以利养根保叶,活熟到老,切忌断水过早。

      平衡施肥。施肥原则是“底肥轻、追肥重、巧施穗肥”。按亩产500~600 kg目标产量,施肥总量控制在每亩施纯氮(N)12 kg、磷(

)6kg、钾(

)7.2 kg、硫酸锌1~2 kg,磷肥全部作底肥,氮、钾肥分底肥、追肥、穗肥施入。

      底肥。结合整田每亩施46%尿素6kg、12%过磷酸钙50kg、60%氯化钾6kg。

      追肥。机插秧后5d追施返青分蘖肥,结合追肥进行化学除草和二化螟(钻心虫)防治,每亩施尿素9kg,与25%精克草星25g、80%杀虫单可溶性粉剂40 g拌匀撒施,田间保持浅水层5~7d,禁忌水淹没秧心造成药害;插秧后10 d,每亩追施46%尿素6kg、60%氯化钾3 kg,以满足水稻早分蘖需要。

      穗肥。晒田结束复水后,每亩施46%尿素5kg、60%氯化钾3kg作穗肥。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稻瘟病。水稻破口前2~5d、病叶率大于2%时,每亩用20%三环唑100~200 g或40%稻瘟灵60 g兑水50 kg喷雾;水稻始穗前1周内适期防治穗颈瘟,发现白穗后化学防治基本无效。

      纹枯病。也叫“烂脚瘟”、“花秆”、“花脚”,在水稻孕穗中期每亩用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25g、或多效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40g、或拮抗菌Ⅱ号水剂250 ml,或12.5%纹曲宁水剂250 ml,兑水50kg喷雾防治,间隔1周可再防1次,施药时,要将药液充分喷洒到植株下部,以提高防治效果。

      二化螟(钻心虫)。坚持“狠治一代,挑治二代”的原则。第一代在5月下旬至6月初,秧苗插至大田后3~5d结合追肥进行防治。第二代挑治虫害严重的稻田,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每亩用80%杀虫单可溶性粉剂40 g兑水50 kg喷雾防治。

      稻苞虫(搭棚虫)、稻纵卷叶螟。7月中下旬、8月上中旬,每亩用80%杀虫单原粉50~60 g或90%晶体敌百虫100 g,兑水50 kg喷雾,田间保持浅水层。

      稻管蓟马。该虫具世代重叠性、孤雌生殖性,孕穗末期(7月下旬)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g,或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5 g兑水50 kg喷雾。

      稻叶蝉、稻水象甲。每亩用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40 g兑水50 kg喷雾,或用10%灭火龙乳油6000倍液喷雾,一般防治2次以上。草害结合第一次追肥用毒土法防治。

      当90%以上稻谷籽粒黄熟时,抢晴收获,晾晒入仓。

      联系电话:0311-87652160

标签:;  ;  ;  ;  ;  ;  ;  ;  

水稻机械插秧栽培技术_水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