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土地利用综合评价研究论文

河南省土地利用综合评价研究

郭焱欣

(新疆财经大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 要: 为探究自然禀赋相似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差异,协调区域发展,本文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从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集约程度、生态安全和社会可接受性选取了地均财政收入、地均财政支出,地均GDP等十六个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各指标权重,以综合指标法得出了十八个城市土地利用的综合得分。实证分析表明: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水平比较低,各城市之间差异显著,其中郑州、洛阳和济源正处于土地利用的第Ⅳ阶段,是发展最好的;焦作、平顶山和许昌处于可持续利用的第Ⅲ阶段,发展水平较好;鹤壁处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第Ⅱ阶段,发展水平中等,其余发展的很差。对于河南省土地利用的整体情况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综合评价;河南省

引言

土地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和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一切财富的来源。对一个城市而言,土地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关系着一个城市的兴衰和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套更加合理的土地利用综合评价体系,实现我们所追求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已经有很多文献对土地利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最早研究的是西方国家,美国土地局首次颁布了关于土地潜力分类的政策(1961)[1],在此基础上,蒙吉军[2]在他的土地评价与管理一书中提到经济效益的土地利用,前乌克兰经济研究所也认为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应该是土地的性质与土地的目的相一致[3],近几十年来,我国科学家也对土地利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指导意见。例如九十年代我国成立了土地局,另外颁布了《土地管理法》,《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与评价》的作者李植斌(1999)[4]在这本书中介绍了土地利用的问题,再如徐邓耀(1996-1998)[5]等对土地利用分区的原理原则与方法的理论做了初步的总结,王秀红(2001)[6]等学者运用多因素统计方法的因子分析方法对中国西部土地利用进行评价,彭建(2006)[7]等以县为单元将Kohonen网络应用于中国非监督土地资源分类。

本论文以河南省为研究范围经济,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选泽了16个指标,主要运用方法是因子分析指标法,对2016年河南省的18个城市土地利用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排名,针对土地利用综合水平排名靠后的城市,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研究区与数据来源

河南省国土面积大约有1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73%,全国排名第17位;其中农耕面积约7179.2万公顷;地势大致上呈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是高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平原;西南部是盆地。在全省面积中,山地丘陵面积7.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4.3%;平原和盆地面积9.3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5.7%。河南省土地利用受自然限制小,主要受认为因素影响,因此,各市的土地利用水平具有较好的可比性,能体现出个地区土地利用的差异性,为调整土地利用提供了良好的依据。

临床上应加大对样本采集及送检环节的监督与管理力度,并且应制定出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准;在采样前,应该充分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尽可能地避免人为操作意外的出现;注意样本采集的最佳时间,以防感染外源性细菌而影响检验质量;样本采集完毕后,应在规定时间内送试验室进行检验,根据样本类型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一般试验室温度最好控制在19~26℃之间,湿度维持在40%~60%之间,从而确保临床免疫检验结果的精准性;注重检验方法的合理选择,尽量应用较常见的试剂,确保检验方法具有较高的重复性、特异性及敏感性,并且无交叉反应。[3]

标准化后的土地利用的数据分别带入公式,可以得到土地利用的综合评价值,进而可以应用土地利用分级标准值。将各个城市的综合评价值与土地利用的分级标准相比较可得到各个城市的级别,见表3。

研究土地利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河南省2018年统计年鉴,河南省各市201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一)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互联网+时代,通过微信,利用可穿戴设备对特定人群进行健康宣教、健康监测、健康干预、健康促进,是一种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相对有效且性价比较高的办法[3-4]。

本文以河南省十八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经济效益,集约水平,生态安全,社会可接受性四个层面选择了地均GDP(x 1),地均财政收入(x 2),建设用地生产率(x 3),农业用地生产率(x 4),地均财政支出(x 5),地均固定资产(x 6),单位耕地乡村人口(x 7),单位建设用地人口(x 8),林地覆盖率(x 9),农用地覆盖率(x 10),水域覆盖率(x 11),单位耕地农民人均纯收入(x 12),城市化率(x 13),人均耕地面积(x 14),人均粮食产量(x 15),人均土地面积(x 16)这十六个指标构建了比较完善的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

(二)数据处理

我们首先标准化原始数据,并消除数据之间的差异。处理方式为

(1)

其中a i 为标准化后数据,x i 为原始数据值,为原始数据平均值,σ 为原始数据标准差。

(三)数据分析

1.巴特利球形检验和KMO检验

Bartlett的球度检验统计量为120,相应的概率值接近于0.如果概率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则原假设被拒绝,并且相关系数矩阵被认为与单位矩阵有显著行差异。同时KMO值为0.56>0.5,根据Kaiser的原理,原有变量适用于因子分析。

盱眙农商银行明确贷款利率按照同档次利率下浮10%,进一步减轻农户经营成本。主动试水互联网金融,研发“都梁E贷”,并于7月初正式上线30万元以下纯信用、纯线上产品,农户站在田间,指尖一点,即可贷款,不用再为办理贷款耽误农时。

2.2 过表达B7-H3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 将转染了空载体和B7-H3真核表达载体的细胞接种于96孔板中,分别于48、56、72、80、96以及112 h后检测BrdU的掺入情况。见图2。过表达B7-H3后明显抑制了MDA-MB-231的DNA合成,即抑制了细胞的增殖。

根据Kaiser的原理,根据大于1的特征值提取四个主成分。四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5.45%,已经超过了80%。他们能合计解释85.45%的方差,所以我们提取1,2,3和4为主成分,这是符合要求的。

式中,p为综合分值,w i 为主成分因子权重;n为主成分个数。

用提取出的4个主因子来代替原来16个指标,对2017年河南省各城市的土地利用得分情况进行比较,济源、鹤壁、郑州得分排名第一、二、三名,商丘,开封,信阳,周口相对得分较低。

以表2可知,土地利用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即第Ⅰ阶段、第Ⅱ阶段、第Ⅲ阶段、第Ⅳ阶段。其中郑州、洛阳和济源正处于土地利用的第Ⅳ阶段,是发展最好的;焦作、平顶山和许昌处于可持续利用的第Ⅲ阶段,发展水平较好;鹤壁处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第Ⅱ阶段,发展水平中等,其余发展的很差。对于土地利用综合水平相对低的城市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其四,主成分四在x 10,x 16上具有较高的因子载荷量,是反映农用覆盖率和人均土地面积方面的绩效因子。主成分四于水域覆盖率和林地覆盖率相关。

3.绩效分析结果和排序

首先,根据回归方法得到该因子的函数,可写出具体因子得分函数,将原始数据代入每个得分函数中可以得出每个因子的得分,然后对每一个城市的每一个因子得分进排序。把方差贡献率作为各个公因子的权重,再计算各城市土地利用情况的总得分,各个城市土地利用情况的总得分,其具体的计算公式为:

F =0.455f 1+0.204f 2+0.12f 3+0.075f 4

(2)

其二,主成分二在x 9,x 12上具有较高的因子载荷量,是反映林地覆盖率,单位耕地农民人均纯收入方面的绩效因子。主成分二主要与城市化率,农用地覆盖率有关。

4.因子分析定权对河南省土地利用进行评价

2.提取公因子

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分值,由加权法计算,见公式三:

(3)

其一,主成分一在x 1,x 2,x 5,x 6,x 7,x 13,x 14,x 15具有较高的因子载荷量,反映了地均财政支出,地均GDP,地均财政收入,地均固定资产,单位耕地乡村人口数,城市化率,人均耕地面积和人均粮食产量方面的绩效因子。主成分主要与地均财政支出,地均GDP,地均固定资产,人均土地面积有关。

由数据以及公式三可得到每个城市的权重见下表1。

表 1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本文将土地可持续利用划分为四个阶段,可持续利用起步阶段(Ⅰ)、可持续发展阶段(Ⅱ)、基本可持续(Ⅲ)、可持续利用(Ⅳ)阶段。见表2。

2017年,哈电电机签订几内亚苏阿皮蒂4台11.25万千瓦混流式水轮发电机和印尼明古鲁两台11.5万千瓦空冷汽轮发电机项目合同。2018年,相继中标巴西伊利亚和朱比亚EPC改造项目、秘鲁圣加旺Ⅲ两台10.465万千瓦冲击式水轮发电机主机设备合同以及巴基斯坦SK项目。

表 2土地利用级别划分

派遣教师参加各种研讨会或赴企业顶岗实习,通过交流学习和操作训练,掌握跨境电商的操作技巧。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合格优秀的师资队伍是保障专业快速发展的基础。

其三,主成分三在x 3,x 4,x 8上具有较高的因子载荷量,是反映建设用地生产率,农业用地生产率和单位建设用地方面的绩效因子。主成分三主要与地均财政收入,人均粮食产量,水域覆盖率有关。

经典框架有很多种形式的推广, 例如连续框架[4]、算子值框架[5]、G-框架[6]、子空间框架[7]、 Banach框架[8]、Hilbert C*-模框架[9]等。文献[10]对经典框架的等式与不等式做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在文献[11-12]的基础上, 用算子理论的方法对Rd上的测度框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首字母缩写,即建筑信息模型或建筑数字模型。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建筑工程管理领域也开始应用到计算机辅助应用,实现了建筑业与信息化的紧密相连。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实施及运营等全过程实现了有效管理,也实现了建筑工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极大地提升了工程管理的高效性和规范化。

表 3土地利用综合得分及排名

5.结果与分析

以表2为依据,由表3可以看出,郑州、洛阳和济源正处于土地利用的第Ⅳ阶段,是发展最好的;焦作、平顶山和许昌处于可持续利用的第Ⅲ阶段,发展水平较好;鹤壁处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第Ⅱ阶段,发展水平中等,其余发展的很差。总体来说,河南省不同评价单元间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差异较大,得分最高的郑州市比得分最低的商丘高7.54,比排名第2的济源高4.02。同一城市不同准则层之间得分差异也呈现出不同特征,综合得分排名后4位的市,即开封,周口,商丘,信阳各项指标得分都较低,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二、结论

本文以土地自然禀赋相似的河南省18个市研究区域,以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水平为目的,从四个方面选取了十六个指标,综合评价河南省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得出以下结论: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充分利用了河南省各县自然禀赋相似的特点,减少了区域间自然、资源、地形等条件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更加真实的展现了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区域土地利用的差别,可为河南省提高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提供依据。针对河南省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情况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

第一,对土地进行合理的规划管理,恰当的处理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经济和土地资源的高速和谐的发展。以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为依据,依法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协调好经济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以规划促发展,控制总量,优化结构,促进土地的合理、高效和可持续利用。

第二,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城市存量土地挖掘潜力的工作。一方面是对目前正在使用的土地资源进行细致的调查,对于当前土地利用中还没合理利用的进行更新改造,努力挖掘已经使用土地中还没有开发出来的潜力,使该区域土地的经济效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另一方面,加大力度处置闲置土地,充分利用闲置、未开发以及低效率的土地,对城区中闲置、废弃的土地,土地管理部门要及时收回进行再开发利用。

地质工程的建设规模较大,且周期较长,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其风险系数同样较高,会受到自然灾害等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而且不同风险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这导致工程的风险系数增加,但不是单纯的风险叠加。

第三,建设土地市场体系,完善土地管理体制,培育和完善土地市场。河南省当前的土地生产要素缺乏一个完善的土地市场环境,因此使土地资源得不到合理的配置。通过培养土地市场,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河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改革方法,但对于土地市场的交易行为,政府应加强监督,防止国有土地资产的流失和国家税收的流失,借助于土地资源的市场化,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与此同时,推行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严肃查处各种违法土地行为,通过一系列法规和规章制度,从制度上防止以权谋私,寻租腐败等行为。

何良诸说:“我出身在矿工世家,对矿工有感情。矿工们倔犟、固执,也可以说愚蠢,不会拐弯,矿山转型,社会生活改变,一时他们觉得无路可走了。”

参考文献:

[1] Klingebie l A A,Montgomery P H.Land Ca pability Classification.US Depart me nt of Agriculture Handbook,1961.210

[2] 蒙吉军.土地评价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57-172

[3] 倪绍祥、陈传康.1993.我国土地评价研究的近今进展[N].地理学报.48(1):75-78

[4] 李植斌.一种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综合评价方法[J].城市规划,2000,62(1):62

[5] 徐邓耀,税远友.论土地利用分区.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N],1996,17(2):71~74

[6] 王秀红,何书金,张镱锂,等.基于因子分析的中国西部土地利用程度分区[R].地理研究,2001,20(6):731~738

[7] 彭建,王军.基于Kohonen神经网络的中国土地资源综合分区[M].资源科学,2006,28(1):43~50

[8] 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M].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42-157.

[9] 周坊.云南省县级土地利用综合评价[D].昆明理工大学,2008.

[10] 袁凤刚.海门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

作者简介: 郭焱欣(1995.06-),女,汉族,河南省鹤壁市人,学生,应用统计硕士,新疆财经大学,研究方向:应用统计。

标签:;  ;  ;  ;  

河南省土地利用综合评价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