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32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方式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一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窒息患儿7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观察组采用一般护理方式,对照组在观察组护理基础上行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对照组患儿的生命质量各项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参照组,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以提升新生儿的生命质量,改善新生儿呼吸状况,促进新生儿早日康复。
关键词:优质护理;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护理;应用观察
1、前言
新生儿窒息在临床中主要是指产妇在将胎儿分娩出后60s内仅仅表现为心跳但是自主呼吸功能受限的一种缺氧状态。在我国,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较高,目前临床上对于新生儿窒息十分重视。在新生儿窒息苏醒后给予必要的护理措施,能够使新生儿的伤残率和死亡率降低因此,需要对患儿采用优质护理,提高新生儿的成活率。
2、资料与方法
2.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临床收治的78例窒息复苏新生患儿,按照新生儿治疗的先后顺序编号,奇数作为对照组,偶数作为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8例;轻度窒息新生儿28例,重度窒息新生儿11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16例;其中轻度窒息新生儿29例,重度窒息新生儿10例。两组新生儿在性别、窒息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2.2诊断标准
按照Apgar评分标准,在胎儿分娩后1min、5min、10min进行评分,以8~10分为基本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
2.3复苏方法
新生儿复苏所需要医疗器械及治疗医师准备就绪,室温保持在26℃以上,药品包括阿托品注射液(0.5mg)、肾上腺素(0.1%)、尼可刹米等注射液,整个复苏过程中新生儿均吸氧处理,观察新生儿呼吸、面色、反应以及SpO2指数变化,状态恢复正常后停止供氧,所有患儿均放入保温箱中进行有效护理。
2.4护理方式
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准备好新生儿复苏所需要的器材,并保持合适的室温,最好为26℃以上。在复苏过程中给予患儿吸氧处理,在此期间注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随时做好紧急情况的处理。室内要保持安静,在吸氧时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对患儿皮肤造成损伤。对照组采用优质护理措施,具体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4.1护理人员制定好护理计划,并做好护理记录
应保证护理人员有专业的护理技术和较强的责任心。对护理人员进行分层,基础的生活护理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负责,无创伤技术操作由助理护理人员负责,有创伤性护理由执行护理人员进行操作,主管护理则负责对新生儿的护理进行质量管理。
2.4.2保持新生儿呼吸道的顺畅
让患儿取右侧卧位,这样有利于排出分泌物,避免误吸。给予患儿吸痰护理,避免再次窒息和肺炎。在患儿复苏后因为支气管或者肺泡中有黏液残留,会对气体交换带来影响,因此需要给予吸氧直到观察到患儿皮肤红润。在吸氧过程中,注意保持合适的氧浓度,一般在30%~40%为宜,不宜过高。在此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应该维持在95%以上。如果发现患儿呼吸暂停,给予物理刺激,比如将患儿的背托起,对足底进行轻轻拍打等。
2.4.3并发症的护理
由于窒息患儿受到糖代谢紊乱情况影响,极其容易引发颅内出血的情况。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儿血糖与血压,如果患儿出现异常,护理人员应该及时通知医生治疗。此外,护理人员还要实时对患儿个人用品与病房消毒,并在患儿大小便以后清洗其臀部,避免患儿出现尿路感染与败血症等。
2.4.4给予患儿营养管理
新生儿窒息会导致低血糖或者高血糖,损害患儿的脑细胞。而血糖异常的发生率以及持续的时间与患儿的窒息程度成正比,为了提高患儿的预后,需要对患儿的血糖变化进行密切监测,对输液速度进行严格的控制,以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2.5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的生命质量各项指标,包括基本症状(躯体健康,总分60分)、情感功能(患儿的情绪反应,总分60分)和活动受限情况(总分4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儿的生命质量越高,并比较两组患儿的神经行为评分,37分以上者为正常。
2.6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两组新生儿窒息抢救前后NBNA评分比较
观察组抢救后的NBNA评分为38.7±1.3,对照组抢救后的NBNA评分34.1±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4、讨论
胎儿在母体内因缺氧而发生产妇子宫内窘迫或者胎儿在分娩后60s内发生的呼吸、循环障碍临床上称之为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窒息后表现为面部青紫、全身皮肤颜色苍白、无自主呼吸或者仅仅有喘息样微弱的呼吸,心率在80~100次/min。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是缺氧。一旦发生新生儿窒息,必须进行快速、准确的处理,其临床抢救关键在于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纠正缺氧,熟练掌握抢救的措施。因此,为新生儿提供准确有效的有氧通气是治疗新生儿窒息复苏最为有效的措施。
新生儿窒息复苏后仍然会存在多种脏器缺氧缺血损害的危险,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疾病中,80%是由新生儿窒息所引发。加强治疗后的护理监护,实施有效的护理成为减少复苏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优质护理服务基本要求是加强护理人员的基础素质,将常规护理服务以及临床护理进行有机相互结合。护理管理中责任制度应分级明确,新生儿护理人员定期进行学习,对新生儿监护室基础护理服务管理和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有效分析,以提高护理效果。
本文结果显示,采用优质护理后,窒息复苏新生儿生命质量以及神经行为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可见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对提高患儿预后有积极的意义。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多加强细节上的管理,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覃玉娥.优质护理方式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医学信息,2015,24(20):125.
[2]刘晓玲.优质护理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4,15(10):1327—1328.
[3]谢萍.优质护理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D].医学信息,2015,21(20):73—74.
论文作者:吴婷婷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6
标签:新生儿论文; 患儿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两组论文; 呼吸论文; 对照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6期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