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诺贝特联合贝那普利对扩张型心肌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论文_李玲玲

岳阳广济医院有限公司心血管内科 湖南岳阳 414000

【摘 要】目的:研究非诺贝特联合贝那普利对扩张型心肌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扩张型心肌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40例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非诺贝特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实施贝那普利治疗,将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心功能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扩张型心肌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扩张型心肌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LVEF(48.52±1.02)% 高于对照组、LVEDD(57.21±1.32)mm、TG(1.98±0.32)mmol/L、BUA(323.41±2.14)umol/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诺贝特联合贝那普利对扩张型心肌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具有显著临床效果,且能够使其心功能得到改善,值得研究。

【关键词】非诺贝特;贝那普利;扩张型心肌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

在心肌疾病的常见类型中,扩张型心肌病十分常见,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研究认为与心力衰竭具有密切关联性。目前临床对于该疾病一般以常规治疗为主,比如对症治疗、利尿、强心等,但治疗效果不显著[1]。本文通过分析两组扩张型心肌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各项情况,总结其治疗效果,具体见下文描述。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扩张型心肌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取例数40例、收取时间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观察组患者20例、对照组患者20例。

观察组(20例):组内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在28-65岁,平均为(46.51±1.21)岁。

对照组(20例):组内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在29-65岁,平均为(47.32±1.32)岁。

将2组扩张型心肌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性别、年龄等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用P>0.05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可比性成立。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贝那普利治疗,用法用量为每日一次,每次12.50-50.0mg。

观察组应用非诺贝特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非诺贝特用法用量为每日一次,每次200mg。贝那普利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2]。

两组均治疗120天为一疗程。

1.3观察指标

对比和分析观察组、对照组指标:治疗效果以及心功能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 SPSS21.0统计软件,涉及计数资料资料用卡方检验,用率表示;涉及计量资料资料用T值进行检验,用均数表示;指标中治疗效果以及心功能指标对比以P<0.05作为是否存在差异性的标准。

2.结果

2.1对比2组治疗效果

观察组扩张型心肌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表示为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DCM为一类常见心肌疾病,以心肌收缩功能损害和心室扩张等作为临床表现,且合并多种细胞因子长期激活和内源性神经内分泌情况,导致人体心脏重构,导致心功能恶化和心肌损伤加重。故此,在对扩张型心肌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应以阻断心肌重构、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作为目的[3]。

贝那普利为一种常见药物,其作用机制如下:①能够对血管紧张素I转化为血管紧张素II进行阻断,促进循环和组织内AngII减少,进而达到降低外周阻力、舒张血管的作用,使其心脏后负荷减轻。②能够对激肽降解产生抑制,使循环中缓激肽水平得以提高。非诺贝特则具有改善心衰症状、改善血脂水平的目的,作用机制如下:①能够使人体血脂水平得到改善,其属于一类前体药物,其不仅能够使脂蛋白酶活性和肝脂酶增加,进而促进低密度脂蛋白的降解,使人体血清中TG水平得以降低。进将上述两种药物进行联合应用,能够起到相互协同的作用,同时能够改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安全性较高[4-7]。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扩张型心肌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表示为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扩张型心肌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LVEF高于对照组、LVEDD、TG、BUA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非诺贝特联合贝那普利对扩张型心肌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具有显著临床效果,且能够使其心功能得到改善,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参考文献:

[1]刘传慧,刘璐,段智霞. 贝那普利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J].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8):1445-1448.

[2]方玲,李冠兰,李云,等. 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11):2102-2105.

[3]白芸,龙启福. 美托洛尔联合贝那普利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NT-pro BNP水平的影响[J]. 药物评价研究,2017,40(11):1601-1605.

[4]王粉鱼. 贝那普利联合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效果评价[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8):1221-1222.

[5]姚远,李天发. 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1年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分析[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7,35(8):899-901.

[6]陈素琴,黎明江,吴限. 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7,15(8):739-743.

[7]张立新,齐燕群,于俊颖. 螺内酯+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J]. 中国医药导刊,2017,19(3):284-284.

论文作者:李玲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3

标签:;  ;  ;  ;  ;  ;  ;  ;  

非诺贝特联合贝那普利对扩张型心肌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论文_李玲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