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阐明管理后两组内部差错发生率数据示:管理前内部差错发生率14.6,管理后4.1%,P<0.05。见表3。
3、讨论目前我院病区药房主要承担全院门诊以及住院患者的药品调配和供应工作,而药师紧缺,所以药师日常工作任务较重且比较繁琐,而调查发现,少部分药师在实际工作中仅仅追求工作速度,而导致工作质量直接被忽视。目前临床将药师调剂差错又根据是否被药师阻挡而分为内部、外部差错。其中内部差错具体是指差错发生后别检查出来并纠正的类型,也就是说差错发生在药品未离开药房内[4]。外部差错是指发生的差错已被护士或患者发现,但还未来得及服用药品。两者相较,就用药错误、医疗纠纷发生率来分析,外部差错在药物和医疗纠纷方面的发生率明显较内部差错的高。但两者之间又呈现出一种相互的关系,也就说是,内部差错是基础,内部差错的发生会导致外部出现差错。可见,在优化医院病区药房口服药调剂流程中采取干预管理迫在眉睫。PDCA循环内含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四项,是一种临床新型模式,并且是一种质量持续改进方法。研究证实,该模式适用性较广,可适用于多个领域并且简单易行。在优化医院病区药房口服药调剂流程中借助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有效避免药房口服药调剂流程出现差错,确保医院病区药房工作顺利开展[5]。3.1在病区药房口服药调剂流程工作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3.1计划阶段制订目标:抽取我院病区药房2018年7月-12月内的600张口服药处方展开分析,如果技术支持,可以将其作为折线图数据,便于分析。而通过分析后发现,人为因素(未认真核对数量、配药员过失)、药品因素(包装相似、药名相似、一品双规)、环境因素(货位靠近)均可造成处方调剂差错的发生。对以上因素详细分析,确定主要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和工作计划。实施前对相关人员开展药物知识培训: 定期开展对医护人员的药理知识培训工作,将药物药理学、药动学、药效学等专科知识作为重点培训内容,增加工作人员对药物的掌握,以及对新上市药品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的了解。在开具处方时,必须将患者病情作综合考虑后制定用药方案,内含药物剂量、联合用药、疗程等使用情况[6]。3.2实施阶段解析拟策:明确处方调剂差错发生因素后将病区药房药师组织起来,充分借助鱼骨图展开分析,分别从人为因素、设备管理、流程实施等方面来分析。针对具体的因素提出实际的解决方案。对策实施:(1)统一理念:严格以“质量第一”作为工作原则和服务目标,每周日将周会、例会充分利用起来,开展为期15min的医德医风教育,确保每一位临床药师都可以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确保其具有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认真开展自己的本职工作,切实提高调剂质量[7]。(2)细致分化:将口服药杯摆放规则等基础工作进行强化,要求在病区药房内必须严格执行四色药杯管理制度,分别以4种颜色代表 时间点,避免工作出现差错。(3)规范药品标签:严格根据药物疗效、安全性、价格等因素开展分级管理,分别为非限制类(药物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细菌耐药性较少,且价格低廉)、限制类(就疗效、安全性、细菌耐药性方面相较,较前者稍差)、特殊使用类(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不可随意使用)。设置特殊的警示标志,重点对一品多规格以及药名、包装类似的药品进行管理[8]。(4)细化清场:严格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展调剂后的清场工作,保证台面的整洁,确保第2天工作可以顺利开展。安排专人负责拆零工作,根据近两周之内的药量实施拆零,充分借助电子台账做好药品的跟踪管理。(5)加强科室间的合作: 将科室间合作的重要性进行强调,例如药剂科、检验科等;检验科要定时将药物耐药性监测数据进行反馈,药剂科要定期对检验科数据见分析,查阅资料和最新文献,对用药方案进行舒适调整,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可靠。3.3检查阶段主要由病区药房部门负责人、责任药师对以上措施实施情况开展定期检查和总结,将对策实施质量、实际完成情况视为重点和主要检查内容,根据检查结果,适量的对人员和职责进行调整,确保以上措施的充分实施。将药物处方质量与药师绩效直接挂钩,对药师审方时出现的漏审、不合格、过度审核等情况实施一定程度的惩处。相对应的,若药师在以上程序中表现良好,可以给予相应奖励。3.4总结阶段对我院病区药房口服药调剂流程中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并严格结合病区药房口服药调配实际流程,对后续工作开展纠正,确保流程更加优化和具体[9]。门诊药房是医院的基层窗口,近年来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医院门诊就诊患者人数逐年增多,致使医护人员工作量明显加大;在此背景下,医院病区药房口服药调剂流程中用药差错等现象频发。加之现阶段药品种类较丰富、药物规格型号相仿情况时有发生,所以在以上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病区药房口服药调剂流程中若发生用药差错,极易导致临床诊治效果大打折扣、患者身体健康遭受严重威胁。为提高临床疗效、进一步减少药房口服药调剂出现差错,建议实施PDCA循环法。此研究结果示:我院病区药房管理前内部差错发生率14.6,管理后%,P<0.05。证实了在优化医院病区药房口服药调剂流程中应用PDCA循环的价值,并值得推广。参考文献:[1]王倩,赵翠荣,张桂芳.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9):1466-1469.[2]陈伟薇,丁光跃,董一曼,等.PDCA循环在降低住院药房口服摆药调剂内差差错率中的应用效果[J].安徽医学,2017,38(11):1491-1494.[3]李厚攀,卢言雪,杨艳.PDCA循环在降低住院药房口服摆药调剂内差差错率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1(13):191-192.[4]王晓美.PDCA循环管理法在降低病区药房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差错率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7,17(24):159-160.[5]卢兴,钟慧,陈彪,等.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干预小袋包装中药配方颗粒调剂的效果分析[J].中国药房,2018,7(11):1466-1469.[6]王小霞,王瑞,袁军,等.PDCA循环在医院新入院住院医师岗前规范化培训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15(3):50-51.[7]陈冬梅.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减少门诊药房调剂差错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98):19383-19384.[8]刘胜伟,何庆梅,金梅,孔德平.品管圈在降低门诊药房调剂内差中的实践[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04):590-592.[9]马粤媛,谭元斌,梁毅.PDCA循环在优化门诊药房处方质量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9,7(4).154-155.
论文作者:徐进生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2月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5
标签:病区论文; 药房论文; 差错论文; 处方论文; 我院论文; 流程论文; 药师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12月23期论文;
